金慶雲
-
特別企畫 Feature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馬勒是一個太複雜的演說家。常在還沒有充分發展時就岔開主題,但他總曉得自己要說什麼,遠兜遠轉地又回來。小題大作,歇斯底里。白裡翻纏,死中求活。他怕自己說不清楚,標題不夠,還得加上歌詞。卻好像更離題了。但他那麼認真,你知道他是有道理的。然後在越來越長的最後一樂章,說了又說,咬住不放,非要你感動不可。
-
音樂
黑姑娘的玻璃鞋
不是標新立異,我誠心想為芭托辯護。名無倖至,芭托絕非一無是處。或許這是一個機會,討論一下聽眾的心理,批評的尺度,還有「芭托現象」。
-
系列
太陽如此光輝上升
馬勒妻子對他上一分鐘還在逗弄孩子,下一分鐘就關上門寫《亡兒之歌》不以為然。而大女兒竟然在五歲的時候夭折,導致馬勒精神與身體的崩潰。《亡兒之歌》一曲成懺。「天以百凶成一詩人」,成就一作曲家。
-
系列
世間生活
馬勒,在歌裡念念不忘「世界」。從《流浪者之歌》到《亡兒之歌》,他總質疑世界的無情,無視於渺小個人的悲歡離合,照常運行。而一個人也可以向世界說不,追尋自己内心的和平美麗。在「自己的天空,在愛裡,在歌裡」。而這樣的孤絶純粹,竟也是分享。因為愛,因為藝術。
-
系列
猶是深閨夢裡人
對《少年魔號》情有獨鍾,是馬勒慧眼獨具。或正是這種與衆不同的品味,使馬勒成為重要藝術家。《少年魔號》所代表的,不只是與「廟堂藝術」相對的「鄕土藝術」;也是與「優美」相對的「怪誕之美」。《少年魔號》是俗文學。正可沖洗一下浪漫主義後期一再重複,「雅不可耐」的虛假。
-
聲、歌與樂
我不知道,生命如何做到
「愛與傷痛,世界與夢」是馬勒音樂不變的主題,是他人格、靈魂、藝術的自白。前二者是浪漫主義的核心,但似乎馬勒特別把這小我的感受,放在與「世界」對應的高度與廣度觀看。這就是馬勒之所以為大,所以為深刻。沒有達成的是夢想。而真實的世界,即便有多少無奈,也如夢境般美麗。
-
聲、歌與樂
愛與憂傷,世界與夢
正就是這紛雜的人世風景,令人懷疑,沮喪,厭倦,疲憊。又總有小小的喜樂,永恆的憧憬,令人拳拳眷戀,就像馬勒用三個p標示的人聲,從管弦的陣仗中穿透出來。有時是無限綿長溫柔,驟然又有音程的突兀大跳,然而無論樂團如何五彩繽紛,總是清晰地傾訴著純粹真誠的本心。
-
音樂
參孫的頭髮
從低音到高音區,跌宕衝擊。那種絶望的吶喊,激烈真摯,沒有一點躲閃。只有瑪頓這樣的重戲劇女高音有這麼寬廣的幅度,在每一個聲區,把每一種情緒和盤托出。任何雕琢,都趕不上這樣充溢著大廳的沈痛淋漓。
-
音樂
大神踟躕
特菲爾之所以為歌劇明星,除了聲音之外,顯然還因為他是絶佳的演員,天生富於幽默感。 而他具備了作為喜劇演員必須有流利語言和清晰吐字。安可時他唱了《唐喬凡尼》, 這就是他那上了《紐約時報》頭版、風靡大都會的另一個莫札特角色。 不只因為外型,他的唐喬凡尼據說散發的是粗獷的雄性魅力。
-
回想與回響 Echo
命運的星空
她的美聲是璀璨的星空,她還要從星空中讀出命運。而她的穿透力,她對音樂與詞意的敏感,才是第一流歌唱家的品質之所在。
-
回想與回響 Echo
天使飛翔
或許這正是量測花腔歌手的一個標尺。在沒有花腔樂句的地方,迪里拜爾呈現的是一個近於完美的抒情女高音品質,與花腔能力無渉。純淨、均匀、綿長、溫煦,一任天然、似不著力,而潛能勃勃,彷彿隨時可以延伸擴張,毫不造作,簡靜中蘊含著若有若無的暗示。非關經營,而以直覺的音樂感神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威爾第百年祭/表演篇
以人聲戲人生
各種人聲在威爾第的筆下,似乎早已安排妥當;飾演反派角色的女中音、受到命運捉弄的男中低音,比起女高音與男高音是幸運多了,他們不一定是主角,但是是歌劇中的靈魂人物。威爾第給予女高音與男高音吃重的音樂與悲劇性的角色,讓他們遭受命運的撥弄,他更以暴烈的音樂凌辱歌手,教他們嘔出心血,以製造威爾第式的悲劇,而讓觀衆處於這施虐與受虐難分的痛苦快感中。
-
焦點
純眞年代 布拉姆斯的第一首歌
《愛的堅貞》或可作為布拉姆斯一生感情的寫照。他的終身未婚,不論是因為對第一次愛情的堅持,或是不信任自己對愛情能夠堅持,可能都糾結在這個課題上。
-
回想與回響 Echo
崑曲札記
崑曲命不該絕,或正是它具有每一種偉大藝術必備的多重性。而做爲舞台表演藝術,多重性指的不單是不同主題、不同風格的劇本,更是各項劇場要件的個別高度發展與互相糾葛。決定崑曲命運的不僅是劇本的文學或社會價値,也是它的音樂、表演形式和演員。
-
名家訪談
聲樂家暢談舒伯特與布拉姆斯
一九九七年是舒伯特誕生兩百年,同時也是布拉姆斯逝世一百週年,歌唱家許萊亞選擇這兩位音樂家的曲目在台北演唱,在訪談中他談到個人對於舒伯特與布拉姆斯曲目的特殊感情。
-
焦點
美麗的旋律及其他 舒伯特的歌
舒伯特的天才近於莫札特。他一揮而就,猶如宿構,源源不絕寫出自然流暢美麗的旋律,從沒有勉強造作的地方。舒伯特的音樂不可思議的貼合於詩的極細微隱密的轉折。詩人經營的難以捉摸的溫度光線氣味心情,被那音樂,準確的擊中,甚或讓我們更深刻的感知。
-
焦點
如果維特不死 布拉姆斯的歌
一九九七年,是舒伯特生辰二百年及布拉姆斯百年忌日,這二位相差近一世紀的作曲家,對德文藝術歌曲有著極重要影響,其中布拉姆斯的交響曲及室內作品廣爲大衆所知,在其百年忌日,特別針對其藝術歌曲作一介紹。
-
德國
在地平的邊緣,我看到生生大地
一九九七年一月十二日是德國古城敏斯特(Mnster)最引以爲傲的女兒,女詩人德蘿思特(Annette von Droste-Hlshoff, 1797-1848)兩百歲的生日。今晚一齣神劇在敎堂演出。作曲者是施捷。
-
里程碑 Milestone
讓石頭唱歌的人
舒伯特創立了一種新的美學。一個人聲,一架鋼琴,音域多半在一般人可以唱的範圍內,可以短小到只有十幾小節。就憑著這麼樸素的工具,他建構起一個包羅萬有的想像世界,呈現出這世間乃至以外的幾乎一切情境與感覺。
-
藝鄉人
從西方文化的根髓出發
施捷是國內愛樂者一個不熟悉的名字。但在歐洲,施捷已經是一位十分活躍的作曲家了,不斷被委託作曲,作品在各地演出,甚至在最挑剔的維也納,他的作品也成了現代音樂會中不時出現的曲目。今年一月,他更受邀爲紀念德國女詩人德蘿斯特二百歲冥誕而演出的神劇《生生大地》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