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林樣萬萬歲》探討現代的台灣男人。(台灣渥克 提供)
即將上場 生活資訊廣場/即將上場/戲劇篇

春寒戲料峭

一九九四年開年的戲劇似乎有點冷淸,屈指算來戲劇節目還不出一個巴掌,社敎館從今年一月至三月的休館,更使表演藝術的「場地荒」雪上加霜了。本月表演以傳統戲曲爲主。

一九九四年開年的戲劇似乎有點冷淸,屈指算來戲劇節目還不出一個巴掌,社敎館從今年一月至三月的休館,更使表演藝術的「場地荒」雪上加霜了。本月表演以傳統戲曲爲主。

浙江崑劇團

1/2 14:00

國家戲劇院

《鍾馗》

1/14-16 19:30

國家戲劇院

《御林樣萬萬歲》

1/8-9 19:30

鳳山婦幼靑少年館

去年中國京劇院首度來台的演出,在台灣戲劇界掀起高潮,雖然觀衆得以觀賞中京院老、中、靑三代藝人的演藝,但缺乏武戲和花臉戲,是一大遺憾。因而,傳大藝術公司今年元月邀請的中國京劇院,便以文武老生李光、花臉李欣兄弟,和名武丑張春華爲號召。

中國京劇院二度來台

李光、李欣和去年來台的李岩三兄弟,是中京院著名的李家三兄弟,其父親李宗義,當年雖是票友下海,卻也是高派老生名角。因此兄弟三人從小耳濡目染,受家庭戲劇薰陶,大哥李光,九歲就正式登台,進入中國戲曲學校後,便主攻武生和文武老生。

李光並先後師事貫大元等藝術大家,做功唸唱細膩,不僅在大陸劇壇赫赫有名,在日本,更是京劇觀衆的最愛,每年邀請他赴日本演出老戲《鬧天宮》之外,其改革創新的《龍王》和《板本龍馬》,更在東瀛劇壇造成一股旋風。

圓臉大眼的李欣,通常是與大哥搭檔的最佳花臉角色,他八歲入中國戲曲學校,受業於裘盛戎等花臉名家門下;更特別的是由於受裘派師祖的賞識,他不僅被裘盛戎收爲義子,同時因此習得了《趙氏孤兒》、《赤桑鎭》、《落馬湖》等私房戲。

除了李光、李欣外,還有輩份頗高的名武丑張春華。今年七十一歲的張春華,老當益壯,月前在北京演出《三盜九龍杯》時,依然獲得許多戲迷的喝采。幼年在天津「稽古社」學藝,離開科班後拜「武丑大王」葉盛章學藝。他的小花臉,白口脆快、腰腿矯健,除了舞台演出,還先後拍攝《三岔口》、《小放牛》等戲曲藝術片,以及與法國藝術家合作兒童故事片《風箏》等。

在一片男演員中,沈健瑾是唯一的旦角,其工花旦、刀馬旦、靑衣,文武雙出。中國戲曲學校出身的她,曾事師荀慧生等名家,習得四十多齣傳統劇目和十餘齣現代戲。

此外搭配的演員尙有去年來台的言派老生劉學欽、文丑寇春華、小生吳玉璋等共六十一人,由副院長魏學策領隊,即將粉墨登場的戲碼有《大鬧天宮》、《野豬林》、《漢宮驚魂》、《連環套》、《辛安驛》、《九龍杯》、《打瓜園》、《百花贈劍》、《探陰山》、《刺巴杰》、《三岔口》、《鍘美案》、《秋江》、《八仙過海》。

浙崑演出菁英齊現

至於浙江省崑劇團的演出,則從去年十二月底延續到今年元月初。同樣地浙崑這次的登場,也是彌補前年上海崑劇團武戲和老戲的不足,由於浙崑是大陸六個崑劇團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團,因此這次派出的陣容也集結「傳」、「世」、「盛」、「秀」等字輩的藝人,代表薪傳的意義。

「傳」字輩的崑曲藝人,是崑曲界,也是浙崑傳遞香火的重要關鍵,早年周傳瑛和王傳淞《十五貫》的轟動,博得「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之譽。而今兩位藝術家均已作古,無法親自率團訪台,由周傳瑛的夫人,也是崑曲名旦張嫻領隊。前輩小生鄭傳鑑,則在《販馬記》的〈哭監〉一折中客串。

而「世」字輩中由素有「巾生魁首」之譽的小生汪世瑜擔綱外,另有王傳淞之子王世瑤、張世錚等;「盛」字輩有當家正旦王奉梅,另還有老生陶偉明、武丑陶波等;「秀」字輩者,有一級武生曁副團長的林爲林,其功夫了得,有「浙江一條腿」美譽。以及靑年演員旦角張志紅、文武老生程偉兵、武生翁國生等。一月二日他們在國家劇院將演出《牡丹亭》和〈哭監〉。

陸光獻演《鍾馗》

在一片大陸熱中,陸光國劇隊將於一月份在國家劇院獻演《鍾馗》。

與崑曲中《鍾馗嫁妹》及裴豔玲的河北梆子《鍾馗》版本相較,此次陸光《鍾馗》在劇情故事上,首邀台大中文系敎授曾永義執筆設計全新人物、情節,以古鑑今賦予時代精神,並由大陸名編劇家習志淦先生重新編寫,將鍾馗塑造成橫越陰陽二界、打破人鬼貪瀆的正義形象。此外,陸光首席武生朱陸豪,將以前文生後武淨的表演方式,重新詮釋由文弱書生轉變成捉鬼大師的鍾馗。如何將角色性格、表演風格的差距做淋漓盡致的凸顯,是他多年舞台經驗後,尋求自我突破,更上層樓的挑戰。

台灣渥克《御林樣萬萬歲》

台灣渥克劇團的「査埔戲」第一炮《御林樣萬萬歲》,與浙崑一樣是去年的延續,祇是已經從中央走向了地方。査埔戲是台灣渥克總策畫陳梅毛,繼楊長燕的「台灣査某」査某戲的另一齣性別作品。

不過「査埔戲」不像「査某戲」般強調「性」,反而就社會的批判,來諷刺台灣男人新形象。雖然台灣社會進步神速,但可以證明的是台灣仍處在一個父權的社會,許多決策仍掌握在男性的手裡。在戲裡的主角是一個老師,他祇求尊嚴和勝利,凡事重排場,家中設虎皮、金馬桶、名車,他以此爲台灣男性的優越感和新形象。

由此出發然後赤裸裸地嘲諷最近時事的動向,因此有馬特拉事件、瓊瑤八點檔和選舉笑話種種,並大量採用其他劇場的作品,和電視節目的片段,形成一種主題意識。

 

特約報導|王亞玲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