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音樂在台灣是屬於擁有衆多欣賞人口的藝術之一,但幾十年來,固定型式的演出已經無法滿足聆賞者多采多姿的合唱世界觀的眼光。合唱團必須在「放眼台灣、胸懷世界」的達觀理念中向前邁進。
翻開國家兩廳院十二月份節目表,頗感驚訝與歡欣。歡欣的是是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合唱音樂會就高達九個場次,可見合唱人在自己工作崗位上的努力,爲音樂社會所投入的心力與推廣的決心,是値得讚許與肯定的,驚訝的是是在短短的一個月內,這許多的合唱音樂會該如何爲大家吸收,不僅是主辦單位必須費心費力,就連擔任聽衆角色的大衆,也必須爲自己如何選擇、聆賞節目作一番硏究。
美國音樂家柯普蘭(A. Copland)曾經懇切地說:「唯有聽衆眞正置身於音樂之中,對音樂寫作或演奏音樂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爲音樂藝術的前途是掌握在聽衆的手中,唯有眞正的聽衆存在,才有眞正的音樂。」這一段話是提醒民衆,聆聽者在音樂實踐中的地位。合唱團體與聆賞者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
如何讓觀衆置身於音樂中,眞正能夠欣賞,除了有賴於演出團體對音樂的詮釋及如何將蘊藏在樂譜中的精神、生命給予於最完全的表達外,聆賞者對於演出團體的演出技巧、演出風格、型式,必須有著如企業投資者對於投資事業的分析與了解,方能在了解中做出選擇。
合唱團表現活潑多元
大凡一場合唱音樂的演出,若依年齡或男女性別來區分,可分爲:⑴混聲合唱團⑵女聲合唱團⑶男聲合唱團⑷兒童合唱團⑸少年少女合唱團⑹靑年合唱團⑺重唱組合等。多種不同型態的組合,除了重唱組合人數較少外,其餘皆可由十幾人至百餘人不等。
若依合唱的演唱性質來區分,則可分爲宗敎性合唱及世俗性合唱。宗敎性合唱包括神劇、淸唱劇、經文歌、彌撒曲……等。世俗性合唱則可分爲歌劇、牧歌、民歌、藝術歌曲、通俗樂曲……等。
當然各種型態組合的合唱團在世界各地均可見,近幾年來,自文建會舉辦國際合唱節之後,來台演出的衆多合唱團體,其組合或演出的型式在國人眼前不斷呈現,使得國人對合唱團的觀念,從原來的呆板、不活潑,漸漸趨向多采多姿的舞台與技術呈現。也讓許多從事合唱藝術工作的人,或參與合唱團的團員意識到,合唱團不一定是多達百人以上才具有震撼力。合唱團該注重的應該是團員的技巧、演出風格與演出型態的共識。
從早年來台演唱的美國羅傑.華格納合唱團,加拿大艾斯樂合唱團,到近年來台演出的英國國王歌者合唱團,英國史溫格歌者合唱團(動感八人組)……等,無一不造成樂壇的震撼。他們的組合,最多爲三十人,最少爲六人,均是精緻而又具親和力的合唱團體中的菁英。當然在民國八十年的國際合唱節中,我們也同時聆賞了許多外國著名職業合唱團的演出,包括瑞典國家廣播合唱團、捷克國家合唱團、美國香提克利合唱團、日本女聲合唱二房、蘇聯莫斯科室內合唱團、菲律賓馬德俐伽合唱團……等。
特色是產品的定位
這些合唱團均是在世界上有其一席之地,但綜觀其演出的曲目與演出的型式風格,我們不難發現,每一個合唱團都有其「特色」,這「特色」就是吿訴世人,當你聽到它的團名,就已經吿訴你它的演出技巧,演出風格及演出型式等等。拿商場上的說法來解釋就是,它已吿訴你它在商場上的定位。演出的型式代表了產品的定位,演出的風格代表了產品的包裝,演出的技巧代表了產品的價位、訴求。所以,任何一個合唱團體不論是大型或小型團體,其本身的「特色」,應該是最先被看見的,亦即合唱團體的招牌。當然在招牌受到肯定之後,在整個營運規畫的過程中,絕對被允許有不同產品的問世,亦即有更多不同風格或技巧的突破與演出。
合唱音樂在台灣是屬於擁有衆多欣賞人口的藝術之一,但幾十年來,固定型式的演出已經無法滿足聆賞者多采多姿的合唱世界觀的眼光。若合唱團必須在「放眼台灣、胸懷世界」的達觀理念中向前邁進,則演出技巧、演出風格、演出型式的多樣化將是未來達到世界性的不二法門。當然除了上述三點以外,用心的努力、學習、演出,不斷的累積經驗,是任何一個合唱團必須經歷的過程。
任何的演出必須有觀衆,如何推銷自我讓民衆肯定、接受,除了敎育的功用外,所有合唱團的經營者,該有什麼樣的勇氣,膽識與經營理念去面對呢?是値得大家共同深思的課題。
文字|郭孟雍 台北藝術家文教推廣基金會執行長,台北藝術家合唱團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