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洛那歌劇院外觀。(林尙義 攝)
入門 入門 Intro

移花接木虛張聲勢

看歌劇的舞台設計藝術

從《費加洛》的後花園,《波西米亞人》的巴黎拉丁區,到《阿伊達》裡眞槍實彈的人面獅身像,或是反以黑白色調表現濃厚後現代主義,小小的舞台竟可以移花接木、扭轉時空以襯托歌樂情境,增強戲劇張力。歌劇幕後的藝術對整體演出就如調味料般,掌控了色、香、味。

從《費加洛》的後花園,《波西米亞人》的巴黎拉丁區,到《阿伊達》裡眞槍實彈的人面獅身像,或是反以黑白色調表現濃厚後現代主義,小小的舞台竟可以移花接木、扭轉時空以襯托歌樂情境,增強戲劇張力。歌劇幕後的藝術對整體演出就如調味料般,掌控了色、香、味。

歌劇除了必須具備美好聲樂與精采的戲劇表演外,若在舞台上能有展現巧思的設計,整體的演出效果必能更加引人入勝。早在十六世紀末義大利佛羅倫斯一群詩人和音樂家發展出歌劇時,劇場的發展也隨之興起。因爲隨著歌劇從多聲部的演唱邁向戲劇的表演時,說明了歌劇乃是綜合性的藝術:舞台的要求是必須有故事的背景,這背景必須藉由佈景來襯托,也就是後來所稱的舞台設計。一六一八年義大利的帕爾馬城(Parma)的凡尼斯(Farnese)歌劇院首創了「鏡框式舞台」。鏡框式舞台使佈景更加寫實化,並將透視學帶進了劇場的藝術。

鏡框式舞台並非一夕之間形成,而是經過漫長的歲月演變而來。早期的古希臘劇場的佈景,可以說是來自自然界的山與海,希臘劇場如果依山而建,山就成了自然界的佈景;如果沿海岸之山崗而築,海就成了自然環境的佈景。到了羅馬時期的劇場,由希臘時期的郊外遷移到城市的中央,羅馬人承襲了古希臘的建築根基,而在舞台背面的建築物加強了裝飾性,也使佈景變成了整個劇場建築的一部分。到了中世紀,整個歐洲進入黑暗時期,表演的題材多半以宗敎的聖經故事爲主,而地點都在敎堂。舞台左邊是天堂,中間是人間,右邊是地獄,舞台的形式變爲較固定且缺乏變化。文藝復興時期,由於人文主義的興起,各類表演也越來越豐富。劇場在一五八四年由義大利建築師帕拉帝歐(Palladio)於維千札(Vicenza)城設計了奧林匹克劇場(Teatro Olimplico),這個劇場,可說是融合了希臘劇場與羅馬劇場,也是古典主義的再生,隨後影響到凡尼斯劇院,進而創立了鏡框式舞台。這種舞台使視覺美感進入了最高點,舞台佈景也更寫實的走進了劇院。往後歐洲兩百多年劇場的建築,無不以鏡框式舞台爲典範。它使得舞台設計更能千變萬化地大展身手。

寫實佈景蘊釀情境

從佈景設計風格而言,歌劇大部份以寫實佈景居多,因爲歌劇的作品大都以描寫細膩的情感爲主,而在刻畫情感的情境上,乃希望藉助寫實的一景一物來襯托。如一九八七年在米蘭史卡拉歌劇院(Teatro Alla Scala)上演的《波西米亞人》(La Bohème)歌劇,此劇的舞台是哲菲里(Zeffirelli)在三十多年前所設計的。哲菲里設計此劇是以巴黎充滿浪漫氣息的拉丁區做爲背景,畫家破舊的斗室更強調了藝術家悲慘命運的寫實性。

寫實主義以詳細描述故事的發生爲主,也近於自然主義。表現主義則強調單一佈景,不占地方,而又保有更多的空間好讓肢體語言更能充分發揮。如《快樂王子》歌劇的舞台,王子雕像的誇大、房子的形式化,不受現實拘束,並充份表露出內心的感受;而Lulu芭蕾舞劇充滿誇張的表現,所有道具服裝,連舞台佈景也變得形式簡單而具趣味性,是典型的表現主義。

同一種歌劇也可以不同的詮釋來表現舞台設計,例如歌劇《阿伊達》(Aida)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威爾第(Verdi)歌劇作品,在義大利甚至全世界各地的大小歌劇院已經上演了無數次。大部份的《阿伊達》舞台都採傳統寫實方法,比較有名的像一九八五年在米蘭史卡拉歌劇院的演出,當時由義大利國寶級的男高音帕華洛帝擔任埃及將軍角色,而舞台設計則是帕高羅(Pagano)。帕高羅完全以眞槍實彈的寫實手法把埃及巨大的人面獅身像、尼羅河畔的神殿,這些偉大的建築物全搬到舞台上,整個舞台的佈景代表著強而有力的寫實感。而一九八七年在Verona(義大利北部)的阿烈那(Arera)露天歌劇院所演出的《阿伊達》,在舞台設計上與以往寫實的佈景有些不一樣,舞台設計蘇菲(Zuffi)以現代的手法,把古埃及的裝飾性及太多象徵性的符號簡化,並完全以格子狀的造形設計,把整個露天劇場的石階依次疊起來,其基本結構造型也合乎金字塔的幾何造型。三座金字塔爲重心,分別左、中、右,依劇場的石階半圓側,居中的金字塔有活動啓開的門,在下有一小座金字塔,中間有一面橢圓的鏡子,當光反射一片雲霧景色,整個結構以古埃及之神祕性爲本質,啓發出現代手法的另一境界。

二十世紀以後所有歌劇隨著現代歌劇的誕生,加上現代美術的蓬勃發展,也直接影響到舞台設計的風格,如在一九八七年史卡拉歌劇院上演的《理査三世》(Ricard III)現代歌劇,整個舞台佈景造型完全都是黑色與白色,嚴肅神祕的佈局帶有濃重後現代主義的味道。

期待舞台設計的多元性

舞台設計師如何把他內心的想像表達出來是十分重要的設計步驟。一位有創意的舞台設計師應懂得如何分析劇本,對人、事、地、物均要十分了解,並要有充分的詮釋能力來建立整個舞台的環境。當然分析劇本之後,也應與導演作充分的溝通與了解,建立共識。一部歌劇也好,舞台劇也好,它所擔負的不是單一的舞台設計,而是多面的綜合藝術,也是每一參與人員的智慧結晶,所以一旦共識建立,幕前幕後各項工作人員必須團結一致,完成一整齣劇的演出。

舞台設計的多元性,乃是廣大觀眾所期待的,雖然在進入劇院時,才能意識到舞台佈景的存在,但在啓發大眾,進而吸引觀眾,舞台所扮演的角色乃是幕後的英雄。在聆聽優美的旋律之餘,我們能否想到這想像的空間是否極具創意?所以從一個歌劇院觀點來看,劇場不是一天造成,舞台的形成是集前人之努力經營而來,而舞台的空間乃是設計者創造的天地。

 

文字|林尙義 藝術學院戲劇系講師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夏佑體驗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