靑澀歲月,何以爲伴?男生,或許用一個籃球,消耗掉身上過盛的精力,女生,以一本小說抒發浪漫的情懷。另有一個族類,他(她)們獨處時常閉目瞑思,群聚時又繪聲繪影、比手劃脚,說著旁人不懂的言語,分享著彼此間的秘密與寶貝。音樂陪伴著這個古典樂族成長,探尋人生的悲喜。走訪數位族人,說起他們的年少歲月……
靑少年音樂會古典.浪漫給年輕的你
4月8、9日 19:30
4月9日 14:30
國家音樂廳
古典推銷員之樂
陳黎(國中英文老師、作家、父親)
入門曲目:
小學二、三年級──〈波斯市場〉、〈軍隊進行曲〉
國中三年級買的第一張唱片──〈命運交響曲〉+〈未完成交響曲〉
家中客廳是陳黎的起居室兼工作間,充斥著大量的唱片、錄影帶、錄音機、錄影機,不知情者還以爲他經營拷貝、出租錄影帶店,而這正是陳黎所謂的「個人視聽工業」,他的音樂生活之所繫。
小學二年級時父親送的一支口琴算是對音樂的啓蒙;上了中學,每次註册完就迫不及待地把音樂課本裡的歌曲、樂理、古典音樂介紹先讀過;開始買翻版唱片後,央求唱片行老闆娘將唱片目錄送他;高中時和幾位同學練起四部合唱;進入大學更是全方位涉獵;畢業後敎書賺錢,大量蒐購原版唱片、目錄、工具書,一有空堂就回家聽唱片;當雷射唱片上市時,立即迎頭趕上,接著衛星電視也入主,陳黎一路與音樂的追逐戰是愈演愈烈。
就算在學校敎書,陳黎亦不忘在自己編的敎科書中加點音樂的料,周末家中樓下還「開放」,讓有興趣的同學前來聆樂,並幫他們準備許多講義,另外也代錄樂曲,讓學生隨時交換欣賞。
據陳黎觀察,和他關係比較密切的班級,每班約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學生會因此上癮,養成聽古典音樂並持續購買軟體的習慣;在家長會中,有些家長也反應音樂幫助他們的孩子安定,使他們的生活有活力、有目標;這些聽古典音樂的學生後來也順利升上高中、大學,他們會把大部份的錢拿去買CD和書,幾乎沒有餘力「做壞事」,而且長期聽古典音樂使他們比別人更尊重知識、創意,更注意吸收知識及蒐集資訊的方法。不過陳黎也表示,對於培養靑少年接觸古典音樂他並非樂觀,因爲這年頭的國中生沒有人推一把的話,就不會主動去聽。
當然,陳黎的推銷員精神少不了在自己的女兒立立身上發揚光大。打從立立生下來後,這位爸爸就搬出各式瓶瓶罐罐施以幼兒音樂敎育;女兒兩歲多時,買了一部手提CD錄音機給她,爲她播的第一張CD是電影《眞善美》的揷曲,當她看著錄影帶,媽媽爲她解釋歌詞後,竟也彷彿劇中人般咿咿呀呀唱了起來;長大些後立立學鋼琴,彈到某首簡化的名曲時,爸爸就拿出原曲的CD大聲播放相同樂章,然後一遍遍重播;必要時,爸爸還會在立立彈到〈鬥牛士之歌〉時,搬出錄影帶當敎材,爲女兒講歌劇《卡門》的故事。
現在已經七歲的女兒作起曲來了,去年頗正式地在家開了場「陳立立作品演奏會」,有鋼琴獨奏曲、她自己作詞的歌曲及幾首以爸爸的詩譜成的曲。
從個人到家人到學校,陳黎可謂將推己及人的精神,在音樂生活中發揮得淋漓盡至。
音樂女童軍互助會
李美賢(景美女中三年級學生)
入門曲目: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因家中長輩的鼓勵,加上有個瘋狂古典樂迷的姊姊,打工賺零用錢買CD、音樂書籍,古典音樂一直陪伴李美賢成長,目前CD的資產額已累積達一百多張了。
李美賢的祖父是國內知名畫家李梅樹,祖父對音樂也有濃厚的興趣,全家上下都受到感染。在祖父與媽媽的鼓勵下,李美賢四歲開始學鋼琴,國小五年級時停輟,之後閒來就自己練練琴。這段童年的音樂生活裡,爸媽也會陪著去聽音樂會,上了國中、高中後,姊姊和同學就成爲音樂會的良伴。
由於李美賢在校參加合唱團,同學間常交換音樂會、CD方面的資訊與心得,目前李美賢維持大約一個月聽一場音樂會的作息,票價以五百元爲上限,遇到國際巨星來訪而搶購不到低票價時,往往三五好友一邀,在下午就「紮營」中正紀念堂廣場,藉免費的戶外轉播一睹巨星風采。
介於古典與流行之間的音樂類型,如陳冠宇的鋼琴演奏,是同學進入古典音樂的重要門道;她也建議入門音樂會最好有人解說,而且可依曲目、作曲家,做主題性的安排。
因爲七月李美賢就要參加大學聯考了,媽媽不准她聽音樂會、廣播節目,但她們全家還是去聽了「除夕音樂會」,她說現在反而是她們買票陪爸媽聽音樂會。當李美賢考上景美女中時,爸媽送了 CD音響祝賀,這回她覬覦碟影機,而且許個願:希望國內電視、電台有轉播音樂會實況的專門頻道出現。
寄情銀幕,忘情金曲
信建宇(寶麗金唱片公司國外部總監)
入門曲目:史特勞斯〈藍色多瑙河〉
排行老么的信建宇,在三位哥哥的帶領下,很早就「面聖」,接觸了貝多芬的九大交響曲,如今兄弟中反而是他與音樂最有緣,踏入音樂相關工作領域一晃就是十五個年頭。
其實中學時期的信建宇熱中的是熱門音樂,當時翻版唱片一張十元,往往就省下零用錢狂熱地買唱片,而且和同學組俱樂部,彼此交流。上了大學後,漸覺面臨瓶頸,加上玩起音響來,慢慢地進入古典音樂的世界,加入學校的愛樂社,如探險般地蒐集各種曲目、唱片,而且從看電影、欣賞電影配樂中,發掘出許多美妙的古典音樂。大銀幕的一曲〈藍色多瑙河〉就成了信建宇入門古典音樂世界的敲門磚。
信建宇以過來人的經驗認爲入門者切勿迷信大牌,可以多參加國內團體及個人的音樂會;而看電影也是很好的入門之道,從作曲家出發,如看《阿瑪迪斯》之後,若喜歡就去找莫札特的音樂來聽;再者,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貝多芬的交響曲及協奏曲,都是適合古典音樂新鮮人的入門曲。另外,多接觸現代科技產品如音響、影碟、電腦產品、多媒體等,也可以增添許多聆樂樂趣。
將古典音樂列入年老時的重要興趣,是信建宇開出的一帖良方;年輕朋友是否知道自己的興趣何在?古典音樂倒是値得大家參考。
搖出古典的現代感
廖堯震(大學國貿系畢,現自修藝術史相關課程)
入門曲目:蕭邦《夜曲》
父母以培養小孩子興趣爲出發點,讓廖堯震幾個兄弟姊妹都學學樂器,而廖堯震就學了鋼琴,但上了中學便中斷了,一來當時興趣不強,再者是沒有機會接觸古典音樂。
進入大學後,廖堯震重燃對音樂的興趣而加入了愛樂社,不過最初重心是擺在熱門、搖滾、爵士樂,並且舉辦這類的音樂活動。由於愛樂社裡也設有古典音樂組,似乎很自然地受到熏陶,不過在歷經搖滾樂、爵士樂的聆樂經驗後,一開始引起廖堯震興趣的古典音樂領域倒是現代音樂,爵士樂的即興感是其間的觸媒。
從原本以爲古典音樂缺乏變化,到以蕭邦鋼琴曲正式入門,廖堯震先依自己最有興趣的音樂形式著手,到唱片行、書店找相關CD及書,聆樂曲時往往會對照著解說,不過他更常以看小說的方式閱讀各類音樂書籍,也覺得音樂本身的魅力更是吸引他接近的主因。
收聽廣播音樂節目成爲廖堯震服完兵役後的消遣,從中漸次擴展聆賞範圍,習慣這種聆樂氣氛。他發現營造聆聽古典音樂的環境,對培養靑少年入門古典音樂其實是很重要的,而父母如果能有心地引導,就更能激發出孩子的興趣了。
留學.逃學.遊學
陳澄和(經濟日報編譯)
入門曲目: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唸初中時的陳澄和其實是不喜歡上音樂課的,他說當時生活中就是沒有聽音樂的氣氛,但是因爲自己的數學已經不及格了,音樂不能再不及格,否則……,所以算是因此而接觸一些世界名曲。
當時陳澄和曾因學習英文之故,買過一、兩張西洋熱門音樂的唱片,但「尙不足以構成深刻的影響」。上了高中後,受到同學的慫恿,開始聽古典音樂,於是當時一張十元的松竹翻版唱片就一張張買了下來,唱片封套上的文字解說也成爲最重要的知識來源。
進入大學後,陳澄和開始「反影響」其他同學,自己「進級」改買原版唱片了,聽當時警廣、中廣、美軍電台的音樂節目,又因對文學、詩有興趣,去學了德文、法文、義大利文,畢業工作一段時間後,毅然辭掉報社的工作,遠赴義大利「留學」,雖然第一年還算安份唸了點書,到後來書本一抛,收拾起克難裝備,悠遊歐洲各大歌劇院去,在聽音樂中渡過了留學生涯。
陳澄和淸楚記得最初買的唱片曲目有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舒曼及葛利格的鋼琴協奏曲,他倒是建議靑少年朋友可以從有故事性的標題音樂入門,延伸至同時期的作品,無所限制地欣賞任何有興趣的曲目。
這麼多年下來,他隨時隨地與古典音樂爲伍,他說:很習慣了。
特約撰述|徐淑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