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現代舞蹈劇場Papa Tarahumara演出《幽靈叢》(王俊傑 提供)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西方的東方熱潮與偏見

長久以來,一波波在西方發生的東方熱潮,當中所夾雜偏見的總和,或許正反映在目前對日本文化的狂熱上。

長久以來,一波波在西方發生的東方熱潮,當中所夾雜偏見的總和,或許正反映在目前對日本文化的狂熱上。

對西方知識分子來說,由印度、中國或東南亞所傳入斷續零星的藝術文化,其所引發的興趣,就如同非洲土著藝術對他們所引發的興趣是一樣的;這種由探險好奇心到白人知識分子優越所激起對異文化神祕作用的興趣,遇到了由經濟與民族性差異所捲起的強勢日本文化,或許更明顯地突出了「西方觀點」在東西文化流通中所扮演的曲解角色。

去年度的柏林藝術節推出了聲勢龐大的「日本專題」,除了介紹日本文化演進史的大型展覽外,另有現代實驗劇場及傳統的能劇、歌舞伎等節目。Papa Tar-ahumara是日本新興實驗表演團體中的一支,他們推出的代表作《幽靈叢》,主要是在描寫機械文明與地球自然資源間的衝突,當中運用了精準的身體語言,變幻多端的燈光設計,另有不少遙控機械道具……。基本上這種運用日本現代實驗劇場裡某些特有元素去包裝具社會批判議題(如環保…)的創作形式,已成爲目前的一股風潮。這個旣具視覺上刺激感,又具題材上進步性的「軟調」風格,似乎理所當然的爲西方觀衆所認同並接受……。

概念化的日本情調,模糊化的歷史觀

就在柏林藝術節的日本節目熱烈進行當中,東京芭蕾舞團亦應柏林德意志歌劇院(Deutsche Oper Berlin)之邀,做長達一個月的公演。M是著名的編舞家莫利斯.北賈(M. Béjart)爲東京芭蕾舞團所編,關於三島由紀夫一生故事的舞作。北賈試圖透過整支作品去呈現他所熟悉東方(日本?)情調的影子,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正好印證了許多西方觀點所呈現東方意識的特徵:概念化了的日本情調(所有畫面只是在做片斷式的抽取,像舞者們做出打電腦的姿勢代表日本生活裡的忙碌,跪拜等動作代表生活裡的拘謹……)、模糊化了的歷史觀(三島由紀夫的愛慾傳奇是主線,日本民族性裡軍國主義的討論變成浪漫的形式)……。或許,這個由西方人編舞,東方人表演的組合,只是再次提醒了一個流通過程中的謬誤與偏見。

東方文化熱潮在西方的發生過程中,由「形式」所產生的神秘感,往往是被取決的第一要素。我們看最能代表日本前衛表演藝術特徵的「舞踏」之於西方觀點的情形即可明白,當西方觀衆見到全身塗白的軀體在舞台上表現的視覺刺激時,他們便完全地被這種異類形式所吸引。事實上,許多優秀的舞踏團體並不全面地被介紹到西方,因此,我們可以在柏林的某個舊工廠,或紐約的La Ma Ma劇場裡見到一隊隊全身塗白的西方人正在模擬演出日本舞踏;這類皮相的傳譯或認知,正是由於無法站在一個客觀基點上體解另個民族性與文化差異間關係的結果。

「文化移植」的吊詭與盲點

上年度德國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Bayerische Staatsoper)的歌劇季推出了幾乎全由日本人製作的理察.史特勞斯(R. Strauss)作品《沒有影子的女人》Die Frau ohne Schatten,或許這個廣受爭議的作品,可以提供一些正或反向的例證。《沒》劇之所以引起爭議,原因在於全劇除了旋律、唱詞仍保留原樣外,舞台、服裝造型到演出樣式全部借用日本歌舞伎(kabuki)的形式。日本歌舞伎演員的演出衣裝及方式皆依循在一定的美學傳統下,而舞台上所發生的道具機關則又常是出人意表的天馬行空,將這種旣拘謹又開放的表演形式運用在西洋歌劇裡,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沒有影子的女人》這個時空不定的複雜童話寓言在與東方意像結合之下,總體美學意識表現出驚人的效果,各種吊鋼絲的特技延伸了原本保守的舞台空間,再加上借用歌舞伎的特殊台步,算是成功地表現了原劇作中的超現實感。但是,某些假借的文化特徵亦隨而顯露出來;《沒》劇的最後一場戲,雙雙獲得影子的兩位劇中女性和他們的配偶,興高采烈地歌頌著愛情與嬰兒的偉大……,這固然反映了西方劇作在某些主題上對結局的「正面」處理方式,但亦說明了介入日本文化後的差異衝突:那個最後的幸福畫面是,皇帝和皇后在上,平民百姓在下,背景是閃亮高貴的日本金箔屛風……。這種看似自然滲入的「天皇與臣民」關係意像,也正是在吿知一個關於「熱潮」中値得注意的弔詭與盲點。

 

文字|王俊傑  藝術工作者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