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成就的高點並非表現在流暢處,而是在轉折點,明華園捨棄了傳統的表現方式又無更好的手法替代,實爲不妥。
明華園《劉全進瓜》
4月11日
高雄中正文化中心廣場
歌仔戲已成爲台灣民間表演的主流,近年來許多劇團在演出成效上,都有不錯的成績,而明華園已是金字招牌、票房的保證,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也是歌仔戲再創輝煌的契機。四月十一日在高雄市文化中心廣場欣賞了明華園《劉全進瓜》的演出,筆者有幾項不成熟的看法,願意提出來供明華園參考。
鬧場音樂的選用
鬧場的作用是通吿觀衆戲劇即將開始,趕快就座入位。明華園以錄音帶播放方式,前段是國樂合奏,後段則爲傳統鬧台鑼鼓,實爲不錯的安排。但筆者在此有點小小的建議,前段的國樂合奏曲如能以歌仔戲曲牌改編,再以國樂合奏加入歌仔戲傳統四大件錄製,必能更具特色。因爲傳統的國樂合奏曲,在一般民俗性的活動中亦常被使用,無法表現明華園的特點。楊麗花的歌仔戲在其演出之前所演奏的音樂是改編自七字調,令人有非常鮮明的印象,使人一聽便立刻知道是歌仔戲的演出,而且是楊麗花的歌仔戲,値得明華園參考。
誇張失度,身段顯粗糙
誇張的演出在戲劇裡頭,是必要的表演方式,它能夠凸顯角色的性格。「三花」(即丑角)誇張的表演,可以較爲寬廣自由,不受「定格」表演的限制,舉凡肢體語言、唱腔、唸詞、化妝……等等,只要能夠掌握劇情的需要以及諧趣的效果,都能海闊天空地任由表現。其它角色在做誇張表現時,尺度的拿揑應較爲謹愼。《劉全進瓜》中出現一名老和尙吿知女主角將有大禍臨身,並敎以解脫之道。從整體看來,老和尙並無任何非分之想,僅是純粹救人之舉,然而老和尙所使用的語調卻如同惡漢般,毫無半點慈詳和藹之氣,令人難以接受。建議老和尙出場配以詳和的音樂做爲襯底,演員的語調和緩、平靜些,較佳。
又劉全下地獄救妻,雙雙欲跳轉輪台之際,地藏王菩薩適時出現遏止,所配的聲效,如同布袋戲中藏鏡人的聲勢,只差沒有唸出「順我者生,逆我者亡」,較像魔刹的出現,而非菩薩的現身。建議在展現氣勢方面可以磅礴而莊嚴的音樂做爲背景;在展現功力方面可以法杖頓地幾聲造成天搖地動之效,減少自始以人聲搭配所出現不諧和的效果。
歌仔戲的身段學自「外江戲」(即平劇),但是又沒有嚴格的養成敎育,僅由各戲班師徒相傳,因此許多動作僅僅「點到爲止」,大大減損劇力的擴張。當然身段並非一定要以平劇爲典範,戲班自行「硏發」也無不可。但是在自己的一套東西尙未出現之際,「充分」學習別人之長做爲己用,是必經之道,期待明華園有更道地的身段表現。
歌弱,忽略唱段功能
歌仔戲中歌的部分,無疑是相當重要的部分,在所有曲調中七字調是最富特色,也是最難掌握的。《劉全進瓜》使用七字調的次數並不多,音韻的揮灑並不自如,都馬調與哭調完全沒有出現,是不可思議的安排,是因唱功的不專所做的刻意迴避?就目前歌仔戲的曲調中,七字調、哭調、都馬調可謂是三大調,如能充分掌握再選配其餘曲調,歌的部分就不致變成如此「弱勢」了。
前段劉全科考失敗,對妻子百般凌虐,使觀衆覺得劉全惡劣無比。妻子死後,哭墓的場景正是表現劉全痛改前非的時刻,但卻著墨甚少,僅以劉全在墓前三兩哭聲,女主角於虛幻中作慢七字調的唱段,實難表現劉全的悔恨之情,間接地也影響劉全下地獄尋妻重生的說服力,劇情推展因此缺了力量。悲涼的場景在傳統歌仔戲中是拿手戲,一般會使用哭調、慢頭、慢七字調……等唱腔,配合深刻的唱詞表達對愛妻的傷感與悔恨之情,讓觀衆產生認同感,整齣戲才能有更深一層的感動。
藝術成就的高點並非表現在流暢處,而是在轉折點,値此重要轉折,僅以一般場景簡略帶過,非但無法完整交待劇情,也成了敗筆之處,損失頗大。明華園捨棄了傳統的表現方式又無更好的手法替代,實爲不妥。
歌仔戲的發展歷史大約僅百年左右,從長遠的角度看來,這項藝術其實仍處於成長期,並未達巔峰狀態。明華園能有如今的成就已屬不易,近年又以民間戲團的力量籌備建立一所台灣戲曲學校,令人爲之感到驕傲。這所學校的建立,將是歌仔戲發展歷史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必能使歌仔戲有更精采的表現。期望明華園藉由學校的力量,使自己成爲更全面的劇團。
文字|鄭溪和 屏東師院音樂教育系兼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