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年度最大慶典「豐年祭」,每年七、八月間,在炙熱的東部陽光下,熱熱鬧鬧地,隨著水稻收割季節的不同,一個一個的部落陸續從南方逐步往北,像嘉年華會般地開展起來了。
這段時間,如果順著台東往花蓮的海岸線旅遊,各聚居部落前常可見到掛著國旗、架著精神堡壘、張燈結綵的節慶景像。路上更可常見到一群群族人穿著傳統服飾,色彩繽紛的或騎在摩托車上,或走在東海岸公路上,趕赴豐年祭現場。走進部落,平時鮮無人跡的巷道上,到處是來來去去盛裝的族人,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歡樂、節慶的喜悅。
這就是阿美族人最重視的豐年祭,以部落爲單位,除了信奉基督敎的族人或許不參與外,全部落的男女,在頭目的號召下全數投入,即使是遠在北部或南部他鄕工作的人,也一定要請數天假回來參加慶典,否則得繳定額的罰金。就阿美族人而言,這是比漢人的農曆年更盛大的節日,是全部落的慶典,是部落的公務,而不只是各家的私事。
豐年祭由男子年齡組籌劃執行
豐年祭在阿美語稱爲「依力信」ilisin、「立信」lisin、或「馬力古達」malikuta等。lisin是祭祀,malikuta是跳舞的意思,從上述阿美語的名稱中可以看出來,豐年祭是祭祀神靈感謝農作物豐收的祭典,而祭典中經常出現的儀式形態則是舞蹈。實際的情形也是這樣,在傳統的部落文化與現代社會接觸所產生的急遽變遷下,雖然各個部落多仍舉行豐年祭,但祭典的原始功能,尤其是涉及傳統信仰的祭祀部分,多已因改信外來宗敎而消逝,但是,以男子年齡組的訓練及團體性的歌舞作爲豐年祭主要組成的情形,卻仍遍存於花東縱谷及海岸間的阿美族各部落。
阿美族傳統是以男子嫁入女家後居住女家之贅婚爲主要婚姻形態,爲母女嗣系傳承的母系社會,男子在妻家中地位不高。但部落中的情形則不同,全部落成年男子依年齡高低組成男子年齡組,男子終身屬於這個組織,依年齡組之規定行事,負有保衛部落、防衛敵人等任務。
傳統上部落男子約自十三、四歲起正式成爲男子年齡組的一員,夜晚離開家,住進男子會所,直至結婚後才回妻家住宿。年齡組依其年齡長幼各有級名,約每隔三、四歲即爲一級,進入會所後,在較長之年齡組指導下,在會所中擔任服務工作及學習生活技能,並接受歌舞、儀禮、服從、膽量等訓練。之後,再隨年齡的增長逐步昇級,從最年輕的服務級(pakarogai),至成爲年輕人尊敬,如顧問般之長老級(matoasai),直至年老退休(karas)爲止,終其一生均屬於男子年齡組。
阿美族每個部落男子年齡組的組成,雖多少有些級名不同、級別多少的差異,基本上年齡組的組織、任務、約束力等大致相同。近年來阿美傳統文化因爲與外族文化接觸,傳統信仰與價値觀產生變遷,多數漢化爲如漢族之父系傳承,不再有專屬的男子會所,但各部落仍多保有男子年齡組的組織,以社區活動中心爲聚會所。
各部落豐年祭多在男子年齡組的運作下進行,從初期的籌劃、聯絡,到祭場中的秩序、流程等,全部由擔任承辦的級別分層負責,並由年齡較長之一級擔任指導。其中靑年級(kapax)負責服務、策劃及執行,年老級負責監督。靑年級在豐年祭前須開籌辦會分派各年齡組工作,豐年祭中也需每天開會檢討當日活動及計劃第二天的流程,豐年祭後更需召開檢討會及策劃下年度的祭典。
豐年祭的事務多由男子負責,女子通常不參與,僅負責庶務性的協助工作及操持各家的私事。換句話說,如果從劇場的角度來看,將豐年祭現場視爲劇場來看的話,可以說男子負責幕前的工作,女子負責幕後的工作。
傳統豐年祭的舉行時間可能長達十天之久,近年來因應現代社會的變遷,各部落多縮短時間,短則一天,長則七、八天,一般以三、四天的情形最常見。
豐年祭內容及形式
在舉行的方式及時間、地點的運用上,較現代化或較大型部落與傳統或小型的部落之間歧異性相當高。現代化部落豐年祭大多爲體育活動與歌舞的結合,舉行時間如果較長,前段時間白日多數爲男子年齡組的活動,包括加入年齡組靑年的膽量、耐力、團結、求生技能的訓練,舉行成年禮及尊長敬老精神的培育等,夜晚多舉辦歌舞聯歡等活動,最後一日再進行大規模的歌舞聯歡。如果舉行時間較短,則可能將運動會與歌舞聯歡合在同一日舉行,並刪除其他許多活動。
較現代化豐年祭活動的安排,以大型聚落如花蓮光復鄕的太巴塱及台東縣東河部落,於民國八十四年的豐年祭流程爲例:
太巴塱於豐年祭前一天先舉行男子年齡組各組的籌備會議;豐年祭第一天至部落發祥地舉行開幕後,於太巴塱國小舉行傳統餐飮、迎賓聯歡及千人大舞會,晚上舉行太巴塱之夜歌舞聯歡;豐年祭第二天男子年齡組各組分別帶開聯誼,晚上千人大舞會;豐年祭第三天舉行運動會,晚上舉行男子年齡組舞蹈比賽及情人之夜活動;豐年祭第四天白天男子年齡組分組活動,下午舉行敬老及閉幕。
東河部落於豐年祭前男子年齡組進行籌備會議,豐年祭第一天舉行開幕及靑年組歌舞比賽;豐年祭第二天舉行母語演講、歌唱比賽及婦女分區歌舞表演;豐年祭第三天進行靑年組野外狩獵至海邊潛水捕海膽、九孔帶回部落敬老後,再舉行馬拉松跑步競賽,婦女則獻米食及表演歌舞。豐年祭每日晚上均舉行聯歡大會。
至於較傳統的小型部落,進行的方式雖與現代化的大型部落不同,但與大型部落一般,多避免涉及有關傳統信仰的部分。例如台東成功鎭的宜灣部落,舉行的日期前後長達八、九天。
於豐年祭前兩天,男子年齡組即進行捕魚活動;豐年祭前一天夜晚舉行迎靈、成年禮、命名禮及午夜聚餐;豐年祭第一天進行首日宴靈歌舞;之後再舉行第二、三、四及五日宴靈歌舞;第五日同時宴請外賓,夜晚並舉行情人之夜靑年晚會。男子組活動至此日完全結束,第六天由各戶派一名婦女或女戶長舉行送靈歌舞;之後,再於下一日進行捕魚及野餐等結束活動。豐年祭期間歌舞活動除迎靈是自夜晚七、八點開始進行至午夜前結束外,其餘均自下午進行至傍晚即吿結束,夜晚不得舉行歌舞,僅於第五日夜晚舉行聯誼性的情人之夜。
豐年祭的重心:男子年齡組活動及舞蹈
如果男子年齡組是阿美族豐年祭的骨幹,那可以說,歌舞是阿美族豐年祭的靈魂。但是,到底阿美族豐年祭的舞蹈有些什麼特色?雖然看來都是圍著圓圈、手牽手、載歌載舞的團體舞,但是,各部落是不是都跳著相同的舞步,朝相同的方向前進?舞步是隨機的組合,或每一首歌都搭配固定的舞步?爲什麼有些時候舞蹈隊形的移動性很小,有些時候卻需要大幅度的跳躍?爲什麼部落性的豐年舞和一般常見表演性的阿美豐年舞看來大不相同?最重要的,從異族文化觀光的角度來看,到底該用什麼態度參與族人的祭典?當族人邀約共舞的時候,該站在那裡才能表示出對族群文化的尊重?看來簡單的舞步,爲什麼一下場卻手忙脚亂,狼狽不堪?
1.隊形及排列方式
阿美豐年祭,如前所述,是由部落的男子年齡組主辦,祭典中的歌舞和其他訓練膽量、服從、體力的項目一般,也是年齡組晉級的訓練項目之一。男子年齡組各集合歌舞時,通常舞蹈隊伍是依照年齡組的層級,依序排列成開口的圓圈隊形,隊首通常由較高的年齡級擔任,隊尾爲最年輕的層級,各層級再按年齡高低順次排列。隊伍行進的方向各部落不盡相同,有的以順時鐘方向爲主,有的則以逆時鐘方向爲多。傳統上大部分的豐年祭歌舞,多是男子年齡組的活動,地點或是在豐年祭大會會場,或由各層級自行在級長或成員的家前廣場舉行。如果在各層級家中舉行,則以層級中最年長者爲首,最年幼者爲隊尾依型排列。在年齡組的活動中,個人出生日期的早晚決定個人在層級中的地位,年齡組中的地位高低與個人的社會地位沒有必然的關係。
2.鞭打及敬酒
在高溫豔陽下持續長時間的歌舞是對於體力的大考驗,年齡較輕的層級必須接受上級的指揮,上級可以派出糾察員,拿著籐條在隊伍前中監視下級歌舞的勤惰,如果有打馬虎眼的情形,糾察員可以不客氣的用籐條抽打,下級絕不能反抗。同時,相反的,上級也會不時的提供酒水給舞蹈中的下級輪流飮用,以解熱消暑。下級也必須不定時的提著酒桶或酒瓶,請上級邊舞邊飮。族人認爲舞蹈中喝酒旣可散熱又可解渴消暑,是歌舞中必備的飮料,而且酒精都在舞蹈中隨著汗水散發出去,不會有醉倒的可能。在豐年祭中如果喝醉是十分嚴重的事情,必須接受年齡組的懲罰。
3.舞蹈是敬老的表現,展現男子雄壯的氣勢
男子年齡組的舞蹈只限加入年齡組的男子才可以跳,同時,不同年齡級所跳的舞步動作也不相同,年齡較輕的動作較猛烈、雄壯,年齡越長則舞步越輕緩,至長老級時,則可坐在舞圈中飮酒談天,監督年輕人是否認眞歌唱舞蹈。年輕男子的舞步基本上帶有戰鬥及誇耀體力的氣息,以表現男子的雄壯威猛。例如奇美部落男子年齡組中最年輕的服務級(tsiopihai)跳舞時,上級可以隨時要求他們踢腿要標準,歌聲要洪亮,尤其是大動作的彎腰時,動作要大的足夠讓頭上所戴的高高的鳥羽碰觸地面,跳耀時雙足要有力,上舉的雙手也要用力的向上高舉。
阿美族是一個十分尊敬長老及服從權威的族群,舞蹈時,如果上級還站著跳舞,下級絕對不能下場休息,各級間的權利義務劃分得十分淸楚。以宜灣部落爲例,豐年祭每日下午的歌舞進行到黃昏時,通常長老級會先逐級離去,只剩靑年級繼續跳舞。之後,靑年級最高級舞至場中坐下後,其他級需舞至該級面前敬禮後,再秩序井然的依次逐級歌舞敬禮後坐下,直至最後場中僅剩最年輕的服務級pakarogai獨自歌舞。結束前,服務級需舞至部落各處送神後再舞回場中央,當天的歌舞祭典才吿結束,此時,上級的靑年組各級早已依序坐在場中央休息,僅有服務級從開始到結束均不得休息。活動結束後,靑年級全數留下,由靑年幹部mama no kapax主持檢討當天的活動過程及報吿第二天的流程和各層級負責的事項。
4.緊緊相牽的手形成神聖的空間
阿美族傳統信仰認爲豐年祭的歌舞場即是一個祭場,當天在祭場中每位舞者即是神靈的代表,舞場中央是神聖的地方,場中熊熊的烈燄是不可缺少的人神溝通,而舞者緊緊牽繫的雙手,形成一個緊密的祭祀圈,可以防止邪靈的入侵。因此,在男子年齡組的歌舞中,不容許其他人的任意加入,部落中的女子、兒童及外來的觀衆僅能在場外旁觀,或甚至需避開以免衝撞無所不在的神靈。目前較現代化的部落祭典多不重視此類禁忌。
祭典中通常會特別安排迎賓的時刻,此時舞蹈中的男子年齡組會主動邀請女友、妻子或外族的參觀者加入舞蹈行列,加入者可站於邀請者的旁邊牽手共舞,如果舞步老是踩不對,旁邊的族人多會親切的即席敎導。
5.跟隨權杖的敲擊舞進
部分花東海岸邊的阿美族部落在豐年祭歌舞時,擔任隊首的舞者,左手多握著一根竹木削成,代表領導地位的權杖,歌舞時以權杖底端敲擊地面形成韻律性的節奏帶領隊伍前進,如果隊首換人,權杖也隨之交到新的領唱者手中。有的部落的權杖十分簡單,僅是一根如手杖般的木杖,有的則在杖頭裝飾馬頭。花東縱谷地區較少見到權杖,因此,到底權杖是阿美族歌舞必備之物,或是外來文化的傳播則尙不得而知。
豐年祭的舞蹈特色
阿美族豐年祭的歌曲十分豐富,大多是個人領唱、衆人答唱的形式,舞蹈與歌唱爲一體,幾乎每首歌都有固定的舞步,邊唱邊舞。舞蹈可能有二拍、三拍、四拍、五拍、六拍、八拍、九拍等不同,由領唱者帶領,以脚步動作爲主,身體及手隨需要擺動。一首舞曲中可能有一至二個舞蹈動作,舞蹈時常重覆一組或一個舞蹈動作作舞曲結束,舞蹈的動作不大且隊形移動緩慢。不過,舞蹈中也常見以加快、加大動作,或加上跳躍或扭動的劇烈動作表示內心的情感及靑年強健的體魄。
至於選擇那一首歌曲,則通常由領唱人決定,領唱人唱一句或一段後,衆人和一段,歌聲一開始即爲舞蹈的開始,之後舞步隨著歌曲重覆。歌曲有時與舞步拍數相同,比如同爲九拍,則歌、舞之反覆拍數相同,但如歌曲拍數較舞步長或短,比如十六拍的歌搭配五拍的舞蹈,在不斷重覆的動作下,舞蹈第一拍的位置在歌曲中可能不斷改變。領唱者每換唱一首歌,全體舞者舞步也跟著歌聲轉換。有些舞步可以通用於數首不同的歌曲,有些舞步則僅限於某首歌曲。舞步大多以脚步的移動、跳踏爲主,通常身體的動作較少,僅在隨著脚步動作的加強時前俯或後仰。手部的動作則或雙手與左右之人互牽,或間隔一人交叉牽手,隨著脚步的律動而輕微擺動,但如脚步動作較強烈時,則與身體的俯仰配合成雙手下壓或上舉的動作。
豐年祭舞蹈多是開口的圓圈隊形,舞者互相牽手,或者面向圓心、或者面朝圓圈行進方向,邊舞邊前進的形式最多,原地踏步的情形較少。舞蹈的起步脚左、右足皆有,基本上以四步爲一組,不斷重覆的規律性動作最爲常見。各部落的動作形態大致相同,但也可能有該部落獨具的舞步,如宜灣、港口、奇美、太巴塱等。舞蹈時隊形前進的方向,有的部落以順時鐘方向爲多,有的則以逆時鐘方向爲多。如果隊形原爲順時鐘方向前進,但領唱換唱另外一首需逆時鐘方向前進的歌曲時,則全體隊伍稍停,調整脚步後,立刻改成逆時鐘方向並變換舞步。
阿美族與其他同屬南島語系的台灣原住民各族群一般,多有極好的歌喉及富節奏感的身體律動。歌唱時,不論是踩著特定的舞步,或是原地踩踏節拍,四肢皆隨著歌曲而有協調的律動,十分具有韻律感。豐年祭時受邀加入舞蹈行列的外族,最苦惱的可能不是舞步的變換,因爲舞步的變換尙有規則可尋,反而是自己僵硬的軀幹、四肢及膝蓋,與四週協調的律動格格不入。
男子與女子舞蹈的差異
雄壯威猛的男子年齡組雖是豐年祭的重頭戲,溫柔甜美的女子角色卻也十分重要。傳統上,豐年祭時,每日男子年齡組的活動吿一段落後,會舉行歌舞聯歡的共舞時刻,此時部落中的女子及外賓可以加入共舞。一般而言,此時女子的舞蹈與男子相同,只是動作較爲輕柔。至於女子單獨擔任的舞蹈,通常以娛樂爲主,比如迎賓的歌舞等,動作較男子的舞蹈繁複,隊形雖也以交互牽手的行列式或圓圈爲主,並容許雙手放開,加入許多雙手及軀幹等較具技巧性的配合動作。
近年來,阿美女子舞蹈常加入許多新編動作,再搭配改良式歌曲及現代伴奏樂器,使用錄音機播放音樂,並且常在各種公衆場合演出,與傳統邊唱邊跳的自娛性舞蹈有相當大的差異。同時,服飾也在色彩及配件上力求突破,以求演出效果,比如原以黑色爲主的女子服飾,有的變更爲紅色、藍色或甚至白色等。
宜灣的情形卻不太一樣,豐年祭男子年齡組的活動吿一段落,送靈日的歌舞則由部落每一戶各派一名女家長或女性組成,當日下午在豐年祭廣場旁的空地歌舞至黃昏,男子則仍於廣場上歌舞,此時來賓可以加入男子年齡組共舞。基本上,女子送靈的歌舞,與男子年齡組大致相同,只是男子展現出動作整齊劃一、雄壯威猛的氣勢,女子則動作較凌亂,歌舞中還常見互相吆喝聊天的情形,現場一股熱鬧、輕鬆的氣氛,與男子年齡組的嚴謹大相逕庭。
外來觀光,尊重當地風俗
現代的部落大多是改良式的豐年祭,尤其宗敎信仰變遷後,對於傳統的禁忌較不重視,祭典中也常以靑年組的歌謠、舞蹈、母語比賽或表演等替代原來需持續不間斷的歌舞,過程中也歡迎外賓的加入,僅有少數部落如宜灣、奇美等仍遵從傳統的習俗。因此,參加豐年祭的外來觀光客,如能事先詢部落的風俗習慣,尊重該部落的風俗習慣,在族人激昻的歌聲、整齊的舞步及歌舞間傳送一瓶瓶米酒提神解飮的同時,再決定自己在祭典中應扮演的角色,避免觸犯部落的禁忌,相信會有一個愉快的豐年祭之旅。
文字|林明美 台大人類學研究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