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替代跑腿、網路換掉馬路,這正是數位資訊時代的妙處,方便省事,讓大衆的工作更愉快、生活更舒適,難得有時間去欣賞表演藝術的時候,也不至於因爲資訊缺乏或是購票無門打消念頭。
傳統上,聖誕節期間,全球各地的主要劇院紛紛推出柴可夫斯基著名的芭蕾舞劇《胡桃鉗》The Nutcracker,但是到底在哪裡上演,卻是個問題。如果在美國、加拿大,根本不愁,到藝術搜尋網站Culture Finder就行了。
只要接通網際網路,輸入站台位址www.culturefinder.com,你就可以看到《胡桃鉗》成爲當令演出,並有專文介紹這齣芭蕾的種種,然後可以透過州、城市、日期等設定條件,找到《胡桃鉗》的演出地點與表演團體。
即使不住在當地,買票也不困難,全美最大的電腦連線售票系統Ticket Master (位址在www.ticketmaster.com),也能提供網路訂票的服務,只要還沒售罄,你就可以買到任何地點與日期的入場券,屆時過去觀賞就是了,何苦漏液排隊?
彈指代替跑腿,網路換掉馬路
彈指替代跑腿、網路換掉馬路,這正是數位資訊時代的妙處,方便省事,讓大眾的工作更愉快、生活更舒適,難得有時間去欣賞表演藝術的時候,也不至於因爲資訊缺乏或是購票無門打消念頭。
網際網路在一九九三年因爲瀏覽器(Brow-ser)的問世而蔚爲風潮。政府、企業、媒體、學校、非營利機構紛紛上網,提供資訊。而網路人口也急遽成長,美國已經至少有六千萬的使用者,光是網路服務公司America On-Line的客戶就有九百多萬人;全美國的家庭已經有三分之一裝置電腦,連線到網際網路的家庭佔了兩成,算是非常普及。
有做網站的人、有看網站的人,整個網際網路的市場無形中就發展了起來。規模一大,原來屬於小眾的題材,如文化、藝術,也就可以加總到相當的閱讀率,使得這類的題材得以生存、茁壯。
台灣也不是沒有希望走上網路社會的趨勢。根據「資訊工業策進會」所提出的報吿:到一九九七年十二月間,台灣上網人口超過一百五十萬,並且集中在高敎育、年輕化的族群,基本上就是社會中堅份子的組成。而隨著電腦的家電化,加上大專畢業生一屆一屆的畢業,投入職場,網路人口的密度也必然日益提高。
可惜網路上仍然充滿低級趣味的內容,較少人文藝術的內涵。在台灣媒體當中顯得弱勢的表演藝術,到了網路也是少有發揮,同樣淹沒在其他訊息之中。
平衡南北差距,突破宣傳障礙
政府文化部門口口聲聲要平衡南北文化差距,卻無法打破地理上的限制。表演藝術訊息因爲報社集中在台北,記者無法對其他縣市的節目與藝術團體進行採訪、撰寫報導,難怪各報「文化藝術版」基本上都是一個「台北藝文指南」的樣子,造成中南部讀者的疏離,也使得藝術家不願在中南部耕耘,永遠陷入惡性循環當中。
網路可以打破資訊的地域限制,只要推展得宜,就可以創造出演出者與欣賞者之間的互動空間。比方說,傳統媒體因爲版面或時段的限制,無法完整刊登或報導某個表演藝術家或藝術團體的演出,藝術家即使上了電視新聞,恐怕也只有十秒鐘的Soundbite時間可以現身說法,而報紙版面大不了也只是兩張明信片的尺寸,很難讓觀眾或讀者窺知一二。但是在網路裡頭,時段、篇幅幾乎都不成問題,要怎麼表達,就怎麼表達。
看看「表演工作坊」的網站(在www.perfor-manceworkshop.org.tw),裡頭上百頁的內容,豈是任何媒體所能提供的篇幅。在網路上,他們最近的新戲《又一夜,我們說相聲》幾乎變成「又一頁,我們說相聲」,演員特寫、劇團發展史、購票地點、加演場次……,各式各樣資訊琳瑯滿目,遠遠超過媒體所能配合的宣傳。
而且,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的報導或訪問都只出現一次(半夜也許有機會重播一次),或是出現一天、一期,錯過的觀眾和讀者就無緣看到,這種情況說起來也使表演藝術團體錯過了潛在的觀眾。但在網路上,擺上去之後,隨時讓網友連線閱讀,也不擔心報導的壽命太短。
然後,網路的另外一項重大功能就是互動論壇。有人在看戲之前有疑問,或是看完之後有意見,都能透過電子郵件去函。以前可能不好意思打電話或是面對面提,但是網際網路提供了一種私密,或是匿名的環境,讓觀眾敢於啓齒。而表演藝術團體爲了吸引觀眾、留住觀眾,也會歡迎這種溝通。一旦建立這種雙向的關係,表演藝術的欣賞門檻將大爲降低,而相互間的距離也會大幅拉近。
尤其是比較前衛的非主流藝術,創作者和演出者常常有超乎一般形式的作品和呈現。多數觀眾並不容易了解其中的主題與內容,大家滿頭霧水,帶著困惑的表情離開劇場或音樂廳,從此對這類的藝術敬而遠之。如果透過網路,藝術團體可以建立論壇,開放批評,這不但是對觀眾的尊重,更是取得意見回饋最直接的管道。
最後,網際網路也對表演藝術的市場具有正面意義。由於資訊的充分,劇院、音樂廳都比較像個無障礙空間,讓大家在稍有準備的情況下,更能放鬆心情來迎接一場藝術的探險。藝術團體或文化機構本身應該讓自己像「網景」(Netscape)的「領航員」(Navigator),或是「微軟」(Microsoft)的「探險家」(Explorer)一樣,帶著大眾在網路的寬廣空間裡,尋找藝術的舞台、品味表演的精髓。
藝術文化網址
台灣目前的表演藝術網站比較主要的包括: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www.cca.gov.tw),對全台灣各地的文化活動做了基本的蒐集,也有各藝術團體的資料,已經具備文化藝術網站的架構,提供縣市、日期、場地等項目的文化藝術活動查詢服務。可惜在政府部門的屬性下,加上有關的政策傳播與新聞聯繫並未獲得媒體對文建會網站的注意,因此網站閱讀率不佳,以八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連線爲例,首頁的統計只有八〇六位。
●「中正文化中心」(www.ntch.edu.tw)提供國家劇院及音樂廳節目的介紹,對網站建置很有企圖心,但技術應用的成熟度稍差,反而造成瀏覽的不便。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www.ncafroc.org.tw)的網站只限於業務介紹、藝術奬助等內容,多是官方公吿,所謂「最新藝文消息」也還是些申請辦法之類的內容,欠缺對整體藝術環境的關照。而網站到訪人數的稀落,也顯示本身傳播推展的不足,從八十六年十一月八日到十二月二十三日爲止,一個半月當中,只有八四四位連線進站的網友。
●「3P表演藝術資訊網」(arts.3p.org.)則是因幾位藝術狂熱份子的投入而誕生,其中介紹表演藝術團體、相關機構,也提供表演藝術方面的新聞和演出節目表,同時具有節目查詢功能,一月起推出表演藝術訊息的電子郵件服務。以邱郁文、王慧芬、杜孟坤、易思婷等不到十位人員的編制,而能完成各項資料蒐集、編製網頁、維護系統的工作,已屬難能。
●「年代藝文資訊」(www.era.com.tw)提供各地表演藝術節目的資訊,目前仍以表列方式爲主,但「年代傳播」集團新近成立的「年代資訊」計畫將在網站開闢「藝術園區」,重新整合各項文化藝術資訊內容,並且提供直接的連結,進入「年代購票系統」。「年代購票系統」在春節前完成網路訂票的服務平台,可因爲藝術訊息的充實與訂票方式的近便,使得表演藝術機構與觀眾更容易產生相互的交集。
藝術的事業需要創作、展演、行銷與觀眾四個層面的結合,才能逐步建立一個藝術產業,讓創作與展演因爲行銷的傳播和觀眾參與,眞正完成整個環節。實地的體驗絕對必要,而虛擬的網路卻也是個理想的進階途徑。
文字|黃志全 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