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專欄

兩廳院的十年與《表演藝術》的五年

不管是兩廳院的十年也罷,《表演藝術》的五年也罷,仍有許多重要的史料正在隨著時間消失……兩廳院很幸運,它的音響效果是許多音樂界的好耳朶所共同肯定的,可是,這麼多年,幾乎沒有人提到過爲它設計音響的功臣,名列全球七大音響工程師的K. Heinrich Kuttruff。在十年的紀念喜氣裡,不該有人出來說聲謝謝嗎?Kuttruff氏,也許也還在惦記他十年前的這個精心作品呢?

不管是兩廳院的十年也罷,《表演藝術》的五年也罷,仍有許多重要的史料正在隨著時間消失……兩廳院很幸運,它的音響效果是許多音樂界的好耳朶所共同肯定的,可是,這麼多年,幾乎沒有人提到過爲它設計音響的功臣,名列全球七大音響工程師的K. Heinrich Kuttruff。在十年的紀念喜氣裡,不該有人出來說聲謝謝嗎?Kuttruff氏,也許也還在惦記他十年前的這個精心作品呢?

國家音樂廳和國家劇院這個月正慶祝成立十周年。這麼堂皇富麗的場地,不好說蓽路藍褸,但從開創到走過十年,到底也是一路摸索的艱辛過程罷。我個人有幸在一九九二到九五的三年間在兩廳院服務,當時,有那麼多累積起多年專業經驗的同仁已經爲這兩個表演場地建立了上軌道的作業準則和流程,我所學習到的,說實話,比所能貢獻的要多得多。而當然,「上軌道」不等於完美,小小的瑕疵不少。但是,在台灣的各類公共領域和場地裡,兩廳院的硬體和運作水平(工作素質)可以說是最接近國際水準的一個。我們回看十年前劇場管理人才寥寥無幾的環境,有那樣的成績,已經是許多嘗試和自我要求的成果。

但是,我也不能不同時深深感覺到我們這個有歷史的民族對歷史的輕忽。兩廳院的四個場地,在當時的五年歷史中,許多第一流的樂團、演奏家、劇團……因爲有這麼好的場地,終於,來演出過了。但是,史料的保存卻疏疏落落,「有的就有、沒有的就沒有」。歐洲和美國有歷史的劇院會有它們的史料室(archive),大廳裡會展示著藝術家到場演出的照片、簽名、戲服……。歷史因爲這些痕跡而成爲具體的存在,劇院則爲它的歷史而驕傲。而且,也會有人爲它的歷史作紀錄。維也納、柏林、倫敦的劇院不必說,即使林肯中心那樣,歷史不是那麼長、失敗的痕跡(想一想Fisher Hall)很明顯的,也有。兩廳院是台北的驕傲,是在整個亞洲,除了日本之外無有其匹的好場地,很多知名的音樂家來了都驚訝於它的音響效果之佳和場地之美(這點部分出於對異國情調的感動),我們自己,卻疏於給它留下完整的紀錄。

「歷史的焦慮」當然不獨我有,當時的兩廳院「老闆」胡耀恆敎授也許更急切。我到後的第一要務因此是開始一個常態性的「保存歷史」的工具──《表演藝術》雜誌於焉誕生。如果兩廳院不是「蓽路藍褸」,《表演藝術》卻是。我在到任後的兩個月間催生了這本雜誌,忙亂和艱難的記憶已經是湮沒的「歷史」了。當時不敢想像的卻是,這個月,《表演藝術》雜誌竟也到了五周年紀念的日子了。這期間繼續辛苦的雜誌同仁不僅善盡維護這個「工具」之責,甚且還開始了中華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本表演藝術年鑑,它的保存史料的意義自然更明確。

可是,不管是兩廳院的十年也罷,《表演藝術》的五年也罷,仍有許多重要的史料正在隨著時間消失。對音樂廳、劇院來說,建築的堂皇、外觀的美麗,乃至於舞台設備的繁複,事實上都可以毀於一個抽象得多的關節──它的音響效果。林肯中心的Fisher Hall出的就是這問題,而多年來一再重修改建都無法補救。兩廳院很幸運,它的音響效果是許多音樂界的好耳朶所共同肯定的,可是,這麼多年,幾乎沒有人提到過爲它設計音響的功臣,名列全球七大音響工程師的K. Heinrich Kuttruff。

在十年的紀念喜氣裡,不該有人出來說聲謝謝嗎?Kuttruff氏,也許也還在惦記他十年前的這個精心作品呢?

 

文字|黃碧端  國立暨南大學語文研究中心主任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