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席尼高超吉他技巧下顯現的冰冷風格,
晶瑩剔透的音色,
因應了廿世紀後期渴望心靈純淨的人心需要。
在當今爵士界「君臨天下」的吉他手派特.曼席尼(Pat Meth-eny)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許多明星特質:一幅神似梅爾.吉勃遜在Braveheart中的英挺扮相與性格長髮外,曼席尼更有超越梅爾.吉勃遜的迷人微笑與明星氣質;而他同時更是極少數在錄音作品銷售量、全球巡迴演奏會票房、演奏技巧三方面全贏的吉他手,亦且是葛萊美獎爵士類提名次數紀錄保持人。
致力音色創新的吉他神童
這一切對一九五四年出生的曼席尼而言,似乎早已「命定」。十三歲被喩爲「吉他神童」,差一點全身投入一九七〇年代強勢的搖滾音樂潮流中,改變他音樂志向的正是爵士界裡以「敲擊水晶玻璃」般晶瑩琴聲的鐵琴怪傑蓋瑞.波頓(Gary Bur-ton),波頓對曼席尼電吉他淸澈音色風格的建立,具有決定性影響,並且在與曼席尼早期合作的幾張作品中,促使天資聰穎的曼席尼及早開竅,領悟到了「音色」與「技巧」對音樂家風格建立的同等重要性。
開竅後卓然成家的曼席尼,以獨創的冷調、晶瑩電吉他音色錄製出一連串風格多變的錄音作品;這中間又以早期雙專輯《80/81》最爲光芒四射,同時參與這個演奏錄音的包括當時自由、前衛爵士樂界名聲卓越的貝斯名家査理.海登(Charlie Haden)、薩克斯風鬼才迪維.瑞德曼(Deway Red-man)等高手,但曼席尼以炫人的搖滾電吉他彈奏技法,包裝著放蕩不羈的自由爵士魅力,竟超越衆前輩成爲惟一焦點。個人樂團雙專輯《旅程》Travels,贏得歐陸一面倒的讚譽。他仍不以此爲滿足,一九八五年以半朝聖半挑戰的心情與自由爵士導師歐����.寇曼(Ornette Coleman)合作吉他與爵士界的經典《X之歌》Song X,時年三十的曼席尼,在寇曼面前不但毫不遜色,更以猛烈的爆發力與大膽變化的電吉他音色,引發寇曼的良性競爭回應,成爲電吉他與薩克斯風對話的自由爵士新里程碑。
前衛而感性的兩極風貌
從此曼席尼的融合盟主之路於焉展開!透過與搖滾、重金屬電吉他手的交流,曼席尼大膽地在演奏會中公然進行音色與小規模電吉他奏鳴曲結構實驗,「奏鳴曲」?不錯,曼席尼領導由大鼓、鍵盤、電貝斯等組成的樂團,演奏著古典樂迷聽來雜亂無章的搖滾與前衛爵士吉他即興演奏,從中提煉並組織「不和協」樂句,成爲類似古典絃樂器奏鳴曲完整結構的方法,這個實驗在一九九二年的《不容忍寂靜》Zero Tolerance for Silence裡首度揭示,但尚未趨成熟,終於在一九九七年底的作品《幻象日》Imagi-nary Day完整呈現出這個改革企圖的全貌:以電吉他、空心吉他、十二弦鋼弦吉他演奏的不和諧音程,加上合成樂器組合成氣勢磅礴的吉他史詩組曲。
聽起來曼席尼好像是個全然忽略音樂中旋律與抒情特質的吉他實驗演奏狂?實際上他的另一面更令人驚訝:一九八三年,正當他與歐����.寇曼合作的Song X計畫即將展開之際,他先與充滿抒情音色的貝斯手査理.海登合作了全然洋溢著友情、鄕情的專輯《歡》Rejoic-ing,這在當時自由氣息濃厚、前衛創新的樂壇主流中儼然是股逆流,更令樂迷驚喜的是,他與海登在九六年再度以相同對話方式,錄製出近年來爵士樂界少見的濃情鄕愁作品《密蘇里天空下》,以〈新天堂樂園〉等淺顯雋永的曲目,重新提醒世人:單靠深刻感情融入的音色,同樣能將通俗旋律發揮到不凡的境界。
最後的吉他英雄?
曼席尼今年接受Musi-cian雜誌專訪時曾就小號手溫頓.馬沙利斯(Wynton Marsalis)獲頒一九九七年普立茲獎音樂獎一事提出他的看法:「有些爵士界人士對頒普立茲獎給溫頓大謬不然,認爲該獎怎能頒給像溫頓這樣致力於把爵士樂古典化的人,並且說他對於推廣爵士樂有偉大成就是對爵士傳統的侮蔑;我認爲這些人完全失去對延續音樂生命力的重要認知。換作我處在溫頓相同的位置,我也會跟他以同樣的方式去推廣爵士樂,正如我始終認爲音樂類型沒有高下之分,至少我自己證明了融合爵士樂並非做不出品質!」
不同世代的音樂風格標的了當時代的社會思潮與文化變遷,同時當時代音樂人物往往也成爲反映時空的象徵,常在戲劇、電影等複合藝術中被加以援引對應。前此喧騰一時的舞台劇《夜夜夜麻》中出現了台灣X世代(1965-1975年間出生)精神表徵的搖滾團體「齊柏林飛船」(Led Zeppelin),每一位台灣的X世代樂迷都該會泛起一股悵然的失落感吧!失落的不是對音樂的熱愛,而是再也找不回當年心中吉他英雄吉米.佩吉(Jimmy Page)的那種悵然。世紀近末,派特.曼席尼恐怕是少數僅賸能激起樂迷心中那把火焰的吉他英雄,無論他的作品在爵士與搖滾樂迷的天秤上哪端孰重,不確定感瀰漫的世紀末,我們慶幸確定繼續擁有「全方位音樂觀」而且鬥志不息的曼席尼,亦深慶他不必像特洛伊城諸神般,痛苦地扼殺他任何一方無窮的天賦才華。
文字|朱中愷 音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