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愷
-
音樂
聽大師級的老友 用絕世武功交心
先提醒想聽爵士鋼琴Jam的樂迷,奇克.柯瑞亞不會與蓋瑞.伯頓照著傳統的腳本走。伯頓不會讓聆聽者太輕,柯瑞亞不會讓樂迷覺得太重,放鬆感受,就能理解他們要傳達的溫馨情感。
-
音樂
一場深具啟發性的放鬆之旅
「紐約之聲」在合唱編曲上動了手腳,聽起來反而不太熱情卻十分溫暖,保羅‧賽門曲目更流向古典化的美聲合韻,最輕鬆的反而是艾靈頓公爵曲目跟孟克的Round Midnight。這樣用盡心思地新研究合音、編曲變化,證明「紐約之聲」拿下葛萊美獎根本不靠錄音效果。
-
音樂
用音樂縱火,心靈熾燒
對三十五年後重拾音樂生命的伊布拉印而言,像重回學校一樣神奇,他甚至覺得自己好像幼稚園學生,一切都很新鮮。對伊布拉印,雷‧庫德是帶他重新體驗演藝生涯的老師,但對雷‧庫德而言,伊布拉印卻是給他人生更多啟發的老師。
-
爵士縱橫談
穿球鞋的薩克斯風老爹
他每一次回到爵士樂壇 都帶給樂迷一些新的東西 雖然不一定是好的轉變 但也夠吊足樂迷胃口
-
爵士縱橫談
賈木許鍾愛的蜥蜴
盧瑞用賈木許的影像作畫布 中高音薩克斯風作畫筆的風格匪夷所思 低調而不冷癖,灰黯而不陰沉
-
爵士縱橫談
凌虐人類聽覺的實驗者
對人類殘暴、性心理題材的著迷, 使佐恩不再滿足於美國傳統的性愛影片工業。
-
爵士縱橫談
發明全新電吉他語彙
佛瑞賽爾的演奏觸角不分音樂類型, 橫跨爵士、藍調、搖滾、古典、 鄉村乃至前衛噪音實驗, 不但堪稱服膺「好音樂不分類型」的樂壇表率, 更替電吉他的樂器地位寫下歷史新頁。
-
爵士縱橫談
北歐峽谷之風
他即興模仿牛、羊、海鳥叫聲甚至風聲作曲, 連葛利果聖歌都能拿來即興變化, 好像沒什麼事情是他的薩克斯風做不到的!
-
爵士縱橫談
世紀末最後吉他英雄
曼席尼高超吉他技巧下顯現的冰冷風格, 晶瑩剔透的音色, 因應了廿世紀後期渴望心靈純淨的人心需要。
-
爵士縱橫談
爵士長靑俱樂部主席
這位四十八歲才大放異彩的老牌樂手, 在老大師凋零殆盡的九〇年代, 不斷從重新詮釋舊經典的過程中發掘新寶藏, 儼然成爲爵士界僅存的最佳獨奏表徵。
-
爵士縱橫談
「大逆不道」的鋼琴奇才
如果這個世界的音樂器量 不夠大到能包容奇斯.傑瑞特, 那將是整體音樂界的巨大損失。
-
里程碑 Milestone
葛瑞派里神弓弦斷,曲未終
當曲風昻揚、弦音明亮的I Hear Music小提琴演奏版本,仍在全球各個角落激勵著所有失意的人,讓聆樂者內心充滿希望時,而這首曲子最佳的詮釋者:爵士樂史上最偉大的小提琴家,被稱爲「神弓」的史蒂芬.葛瑞派里Ste-phane Grappelli,已於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一日,因疝氣病症辭世,享年八十九歲。 不只多數爵士樂評家、更有許多歐美古典樂評家都盛讚史蒂芬.葛瑞派里技藝超群,生於二十世紀初的一九〇八年。他成名於一九三四年加入歐陸即興樂團(The Hot Club of France),此樂團當時不但紅遍歐洲大陸,更成爲少數受到美國爵士樂界肯定的歐洲樂團。當葛瑞派里一九六九年到新大陸演出,出現在「新港爵士節」時,他瀟灑的琴音完全擄獲了當時仍然非常不容易打入的美國爵士界,樂評更一致給予非常高的評價,此後終其一生,不論葛瑞派里與何種樂器演奏者合作、錄音或演奏幾乎都成爲即興弦樂界的常勝軍、小提琴典範。 史蒂芬.葛瑞派里自學而成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融合古典學院派的長處與即興音樂的自由隨興,使得他能輕鬆優遊於各個不同的音樂領域。在他超過七十年的演奏生涯裡,更與各種特殊音色的樂器演奏家展開美妙而富新意的合作,最爲人所津津樂道的,莫過於與吉他大師Django Reinhardt的「廣泛跨界」(樂風橫跨爵士、古典、拉丁音樂)弦樂對話。他與前衛鐵琴手蓋瑞.波頓(Gary Burton)晶瑩剔透的合奏也被樂評家稱爲「不可思議的音色組合」。一九七三年他與古典小提琴大師曼紐因Ye-hudi Menuhin合作,以雙小提琴對奏的方式錄製的作品,讓《留聲機雜誌》 Gramaphone大爲驚艷,許多古典樂界的小提琴家更對其跳弓、顫音的運用群起模仿,小提琴明星帕爾曼與爵士鋼琴大師奧斯卡.彼得森錄製二重奏專輯Side By Side時,還虛心向葛瑞派里請益小提琴演奏爵士音樂的要訣,葛瑞派里「即興小提琴宗師」的地位不言可喩。 葛瑞派里不但和藹可親,更對提攜後輩不遺餘力,他與另一位小提琴手Jean-Luc Ponty、矮小身形的鋼琴天才米榭.派卓希安尼(Michel Petruc-ciani)都因爲合作而成亦師亦友的忘年之友。他持琴弓的力道至晚年仍然強韌,活潑的跳弓、寫意的樂風,不但能讓樂迷直接感受到他畢生對音樂的熱愛,更在在都讓樂迷在聽聞他的
-
焦點
即興八弦間
他習慣將旋律壓抑在一種低調卻饒富哲思性的氛圍中,持續推移弓弦造成震動與摩擦,使聆聽者沈溺於大提琴低音域的振動中,彷彿身處溫暖的湖心。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其他古典配樂相關電影原聲帶
電影《鋼琴師》傳奇主角赫夫考的來台,不但創下古典音樂傳記電影人物首次來台紀錄,更帶來他因電影而席捲全球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狂熱」,除了隨之正在台北熱賣的女鋼琴家阿格麗希版本之外,電影《鋼琴師》原聲帶唱片公司更打鐵趁熱,以鋼琴家歐洛茲柯版本重新包裝,印上電影圖形發行,這些錄音與演奏均屬水準之作,頗値得影迷進一步品嘗,並跟著印證比較,是否眞如樂評所言,赫夫考本人的彈奏版本較之衆名家版本,有失之無味、甚至瑕疵百出的情形?到底電影主人翁有沒有因感人故事而在「版本比較」時占了上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原聲帶續篇鋼琴家歐洛茲柯的身影卻被電影畫面淹沒,而在唱片封面上缺席了,這可說是「赫夫考現象」的證明。 除了前文提及的古典電影原聲帶外,近兩年在吿示牌與歐洲古典音樂排行榜,以電影音樂包裝異軍突起的有兩張電影原聲帶;九六年進榜的是以全本法國印象作曲家拉威爾作品配樂的《今生情未了》,該張配樂特別選用拉威爾平生洗鍊的唯美樂章:〈a小調三重奏〉與〈佛瑞搖籃〉等近代經典,如泣如訴,爲寫實派導演克勞德梭特的簡約風格作良好襯墊。 九七年引人注目的則是在歐洲普受樂評好評的素樂大師菲利普.格拉斯新作《秘密情報員》配樂,格拉斯在該配樂中雖然維持一貫「反覆」動機風格,但刻意增強旋律性,採用不同於他早期電影配樂作品的實驗樂器編制,而寫出純粹正統室內樂團演奏的樂曲,在拉賓諾維茲指揮英國室內樂團的優異演出下,呈現豐富多彩的聲音面貌,大提琴獨奏部分則酷似巴赫大提琴組曲的莊嚴風格,不但令人對《黑暗之心》文豪康拉德的《秘密情報員》原著角色深沉感同身受,格拉斯全新的創作曲風也藉此展露無疑,是現代作曲家藉配樂作品呈現創作新風貌的示範。 透過「當電影愛上古典樂」一文的介紹,相信讀者對貝多芬傳記電影「永遠的愛人」原聲帶的聆賞興趣必定提高不少,必須附帶一提的是:該原聲帶除了贏得四項一九九六年葛萊美大獎外,堅強錄製陣容包括華裔大提琴大師馬友友、小提琴名家克萊曼、鋼琴才子普拉夏以及英國倫敦交響樂團等,如今更形珍貴的是,原聲帶指揮由世界四大指揮的蕭提爵士擔任,而蕭提大師已於今年夏末在睡夢中與世長辭,這張原聲帶是他畢生最後指揮的電影原聲帶(八〇年代蕭大師曾在好萊塢星光音樂廳指揮芝加哥交響演奏「西城故事」電影音樂)。
-
網路藝文列車
台灣傳統戲曲網路電子書:西田社
在延燒全球的網際網路上, 全世界各民族莫不絞盡腦汁, 藉此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介紹給地球村其他居民, 在網路科技遠比藝術文化發達的台灣, 西田社默默地將台灣傳統藝術推向世界。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史擷詠「絕地反擊」好萊塢
深知在台灣配樂作曲甘苦的史擷詠,近年不但以《阿爸的情人》配樂揚名國際,在新作《絕地反擊》裡大玩好萊塢配樂公式。
-
名人CD窩裡訪
Unplugged紀蔚然
身爲台灣寫實主義的劇場創作者,在《黑夜白賊》等劇中呈現黑暗的意涵,卻自在悠遊於美國民謠淸新明亮的節奏中,紀蔚然,其實是個「不揷電」的老頑童。
-
網路藝文列車
劇場同好投身網路熱
在媒體越來越擁擠的情勢下, 網路傳播成爲財力弱勢團體的首選, 由劇場同好組成的「3P表演藝術資訊網」, 同時展現搶佔商機與實踐興趣的企圖。
-
焦點
克萊曼演出曲目的非常相關CD
當代小提琴現代曲目詮釋宗師基頓.克萊曼將於九月份來台,帶來全本的探戈曲目,樂迷除了可以現場印證他在華納唱片旗下所錄製的Plays Piazzolla專輯中,以精湛琴藝表現阿根廷探戈大師皮亞佐拉迷人風情之外,基頓.克萊曼在詮釋現代曲目上如何賦予曲目新古典生命與兼顧迷人旋律的功力,更是國內音樂界睜大眼睛、拉長耳朶注意的焦點。 雖然克萊曼在努力演出、錄製近代、現代作曲家作品的過程當中,曾遭受某些歐美古典樂評家的嚴苛質疑,但克萊曼詮新現代曲目內涵、藉以延伸古典音樂生命的成就早已壓蓋過所有其他聲音。克萊曼另外値得推薦的重要現代曲目錄音作品則有:與「皮亞佐拉作品集」同爲一系列的「史提夫.雷希作品選(Plays Steve Reich)」、「約翰.亞當斯作品選(Plays John Adams)」,還有他早期在ECM旗下與女中提琴家金.卡許卡山(Kim Kashkashian)合作錄製的一套彌足珍貴的雙專輯「蕭士塔高維契與史考霍夫作品集(Compositions By Dmitri Shostakovich/Erwin Schulhoff)」,從聆聽這些作品的過程當中不難體認克萊曼以其精湛技藝融合情感訴求,強烈企圖拉近現代作品與聽衆間情感連結的努力。 喜愛探戈樂風的樂迷除了可藉克萊曼的Plays Piazzolla專輯與此次演出的現場詮釋,親近阿根廷探戈大師皮亞佐拉外,本刊五十六期曾經介紹的皮亞佐拉「本尊」以手風琴加上管弦樂隊的「皮亞佐拉精選」是絕不可錯過的名演版本外,另一個致力以創新意念詮釋現代音樂的四重奏團體「克羅諾斯」(Kronos Quartet)在一九九一年與大師皮亞佐拉本人合作的專輯Five Tango Sensations則是一張極富「畫面想像語言」的探戈音樂新潮作品,可說是與克萊曼版本完全不同風味的饒富興味之作。至於另一位南美探戈音樂宗師迪諾.撒路齊(Dino Saluzzi)則仍然強健如昔地推出他的三重奏新作Cit de la Musique,當中旋律不但維持一貫手風琴源遠流長的敍事風格,更加進些許低限主義反覆低迴的深沉曲式,同時宣示了皮亞佐拉之後探戈音樂生命的延續與創新。 最後要推薦的是近年探戈的吉
-
台前幕後
琴笛合鳴,樂陶陶
在音樂口味上調整以接近大衆,並不意味著音樂品質的放棄,「陶笛之歌」融合的樂風獲得市場成功,證明跨界音樂仍大有可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