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預言到了二十一世紀
南科若具有爵士風與印地安節奏的
自動鋼琴練習曲將會被視爲
二十世紀百年間最佳的創作
南科若(Conlon Nancarrow)出生於一九一二年,可是一直到他七十歲那年,他才像艾威斯(Charles Ives,在七十二歲時獲 得普利茲獎而一夜成名)一樣,因爲獲得麥克阿瑟基金會的天才 獎,一夕成名,讓有關他的傳說爲人所證實:長久以來,一直有 人傳說在某個無人問津的遙遠地方,有一位美國作曲家,避居他 鄕,一個人寫著堪稱本世紀最具原創性的作品,原來這人就是南 科若。
南科若一九一二年十月二十七日出生於美國亞肯色州,他的父親是當地的市長(Texarcana)。由於在當地極有政商界的影響力,南家一家人在當地享受著極好的生活條件。値得一提的是,這個南方古老的小鎭正是美國繁音拍子(Rag-time,一譯飛絮曲)作曲名家喬普林(Scott Joplin)的出生地。這樣的音樂環境,證諸日後南科若音樂中強烈的紐奧良爵士風格,不難找到地緣關係帶給他的影響。南科若小時候家中就有一台自動鋼琴(player piano),其中有很多蕭邦、麥克道爾(美國作曲家,Edward MacDowell)的捲軸錄音(roll,撥放自動鋼琴用的軟體)。可是據南科若自己說,雖然家中看似音樂氣氛濃厚,其實家人都是音癡。不過,南科若的雙親倒是很留意,希望孩子們能夠浸淫在音樂的環境中。南科若六歲開始學習鋼琴,但並未顯露出興趣或才華。而爲了躱避鋼琴課,他改練小喇叭,可是老師卻是一位終日醉醺醺的醉漢。不過,這位醉漢顯然對音樂頗有造詣,因爲不久後,南科若就已經可以登台演奏,並開始到樂隊中合奏。
南科若天性中似乎就藏有不肯循規蹈矩的基因。他從小就排斥正規的學校敎育,家中見他如此,一度想送他到西點軍校去接受訓練。可是就在這時候,音樂之神向南科若伸出召喚的手,引他前往密西根的一處爵士樂音樂營,就在這裡,他發現了路易阿姆斯壯、貝西史密絲、厄爾海恩斯(Earl Hines)等人的老式搖擺樂。然後他就開始嘗試作曲,這時他才只有十五歲,並立志以音樂維生。這中間南科若的父親幾度要送他到住宿學校唸書,可是南科若總是唸不了多久就被學校視爲頭痛人物,而終止了課業。而南科若對於權威的叛逆在這時也益發強烈。他選擇到辛辛那提音樂院去學音樂,開始在學校樂團和爵士酒吧中演奏。
美國流亡實驗派作曲家
一九三二年,南科若畢業於辛辛那提音樂院(1929-32),在他十八歲那年,父親過世,而也就在這一年,他首次聽到史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演出,讓他確定未來成爲作曲家的志向。日後南科若的作品有許多地方都有史特拉文斯基的影響。同一時期,他也接觸了巴爾托克的作品,並認識了他的第一任妻子瑞格碧(Rigby)。兩人於認識後不久即結婚。當時瑞氏才十六歲,還在唸高中。婚後兩人遷往波士頓,南科若在這裡追隨史洛寧斯基(Nicolas Slonims-ky)、皮斯頓(Walter Pis-ton) 和賽訓斯(Roger Ses-sions) 習樂。其中史洛寧斯基正好就是艾威斯名作《英倫三景》的首演者(1931),他頗能識才,南科若第一部出版的作品,就是由他發行的。他與賽訓斯等人在波士頓相處了三年,而其中隨賽訓斯學習對位法的經驗,被他自己視爲畢生最重要的學院訓練,賽訓斯敎導他認識巴赫和史特拉文斯基的對位型式,並逼迫他分析自己創作中的對位風格,這對後來南科若音樂中被人稱爲「複時性」(註)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南科若在波士頓的時期,音列主義的創始人荀貝格正好從維也納躱避戰禍來到波士頓,就住在南科若家附近,可是南科若卻始終不曾前往討敎,顯露出他對十二音音樂的興味低落。他第一任妻子雖然堅稱兩人曾往荀氏家中作客,南科若卻始終沒有印象。他還說過:在音列作曲家中,只有魏本還算討我喜歡。荀貝格的音樂簡直乏味極了,我對他的作品一點也沒感覺。他早期的創作不過是德國浪漫風格的遺風,我本就不喜歡,他後期的作品,對我而言,則不過是半音階手法的延伸。
身爲極左的社會主義信徒,南科若在一九三七年抛下一切,前往西班牙,投入當時正在對左翼運動者發動殲滅戰、以佛朗哥元帥的右翼集團爲中心所進行的西班牙內戰中。兩年後他回到美國,紐約正好迎接了柯普蘭和卡特(Elliot Carter)的現代作風。可是他卻因爲自己極左派的政治色彩,在申請美國護照出境被拒後,在一九四〇年代初期忿而遷往墨西哥(南科若流亡墨西哥,與麥卡錫時代的白色恐怖對共產黨徒的迫害有很大的關連);從此,「美國流亡實驗派作曲家」(The Expatria Te American Experimentalist)這個奇怪的頭銜就落在他的頭上。這一年對南科若的作曲觀而言是最關鍵的一年,同一年間他會晤了柯普蘭、卡特等人,並且在亨利考爾(Henry Cowell)的書《新音樂資源》New Musical Resources中發現了複節奏系統在自動鋼琴上實現的可能。
擺脫演奏家
在墨西哥,作曲家的作品不容易獲得發表,尤其是一些演奏手法和風格較爲奇特的創作。或許就是因爲這樣,南科若才會想起用自動鋼琴來作爲他主要的發表媒介。他移居墨西哥後有許多重要作品都是借用這種先在捲軸上製好孔格後,就可以自動播放的古老樂器發表的。當然,選用這種樂器,也和南科若自己作品複雜的節奏型式有關,因爲這種型式考倒太多演奏家,使他不得不採用這種絕對精確的樂器。他甚至說過:「只要我還在寫音樂,我就會千方百計想要擺脫演奏家。」自動鋼琴在本世紀前二十年一度相當盛行,可是當留聲機發明後,就逐漸勢微,南科若選擇這種樂器的時機很特別,在四〇年代,正好有些較落後(包括墨西哥)的地區還無法引進留聲機,也還找得到自動鋼琴,所以對他而言,選擇自動鋼琴是很自然的事。只是他或許也沒想到,在二十世紀的後半葉,音樂院的訓練已經專業到讓學生可以精密的彈奏任何新完成的複雜樂曲,不再像世紀初那樣,演奏態度和訓練方式都還趨於保守。南科若在一九四七年,動用他父親的遺產,回到紐約買了他第一架作曲用的自動鋼琴,並且找到可以製作捲軸的打孔機。不過南科若也說過,如果時機再晚幾年,讓他有機會接觸到當時方興未艾的電子音樂,那自動鋼琴就不會是他所選擇的樂器了。不過,以自動鋼琴作曲,並不是南科若率先採用的,之前已經有史特拉文斯基和葛人傑(Percy Grainger)等人嘗試過了。
五一年開始,南科若的作品開始陸陸續續在美國前衛作曲界曝光。首先是卡特發現了他的第一號自動鋼琴練習曲。然後約翰凱吉在友人的介紹下聽到南氏的作品,進一步促成美國編舞家康寧漢(Merce Cunningham)採用他前七首自動鋼琴練習曲作爲編舞的題材。不久後,南科若卻因爲精神問題,停止創作了五年,病癒後,他開始思考將捲軸轉成正常樂譜的可能。(這之前他的作品都只用捲軸型式來紀錄)而不久後,康寧漢舞團開始將依南科若作品編的舞碼帶往世界巡迴,從此爲南科若的音樂打開知名度,並吸引了唱片公司爲他灌錄唱片。
爵士風加印地安節奏
有趣的是,要演奏南科若的作品或許對專業的演奏家構成很大的困難,要聆聽他的音樂卻容易得很。南科若的音樂受到爵士鋼琴家如亞特泰坦(Art Tatum)和厄爾海恩斯風格的影響很多,所以在他最常被聽到的「自動鋼琴練習曲」作品集中,有很多聽來肖似爵士鋼琴獨奏的作品。而在這些音樂中,則混有印地安人傳統音樂的節奏。
有人曾將南科若的影響力和另兩位前衛的二十世紀美國作曲家相比,一位是艾略特卡特,另一位則是約翰凱吉(John Cage),這三位作曲家都出生在一九一〇年代的幾年間,凱吉早南科若五十二天出生,卡特則晚南科若四年出生。有評者認爲,這三位作曲家風格特異而能走出歐陸的影響,可以算是美國在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曲家,而且南科若的重要性在將來更會凌駕在後兩位之上。
南科若的作品中,數量最龐大的要算是他在四十年創作過程中,一直持續寫作的自動鋼琴練習曲。這套作品內含總數大約六十首的練習小品,每一曲從一分鐘到四分鐘不等,一次奏完總共要花上四小時左右。這套作品的樂譜並不容易取得,只有少數認識南氏本人的親友,才有機會閱讀。然而不管誰有機會聽到這套作品,似乎都很難否認其重要性,甚至有人預言到了二十一世紀,這些作品會被視爲二十世紀百年間最佳的創作。
註:
複時性(Polytemporality),在同一時間內在不同聲部採用不同節拍的音樂,但又和史特拉文斯基所謂的複節奏(Polyrhyth-mic)有些許的不同。
文字|顏涵銳 音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