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崗」藝人一動也不動?(蔡春秀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畫/街頭表演藝人藝象

雕刻都會時光

在紐約、巴黎、柏林……街頭藝人如何「粧點」城市?許多去過歐美的旅人,對於城市街頭藝人的記憶有時甚至凌駕於城市本身,他們以天地爲舞台,以多元的形式,使觀賞者釋放出情緒與想像,在忙碌的城市中停下脚步找到呼吸的空間,忘神於藝術世界。

在紐約、巴黎、柏林……街頭藝人如何「粧點」城市?許多去過歐美的旅人,對於城市街頭藝人的記憶有時甚至凌駕於城市本身,他們以天地爲舞台,以多元的形式,使觀賞者釋放出情緒與想像,在忙碌的城市中停下脚步找到呼吸的空間,忘神於藝術世界。

這厮未完,那厮吆喝!/巴黎

蔡春秀(特約採訪)

秋陽艷,藍天勝藍。背對巴黎聖母院,橋上一羣人嘴裡吃著聖路易島的水果冰淇淋,眼直瞪屁股擠坐在一部迷你玩具脚踏車上的表演者。音樂一陣優揚雄壯後突然結束!熱烈掌聲後,人們着魔似地走向場中,一個個銅板往帽筒裡丟得響咚咚。

好戲連台,這厮未完,那厮已吆喝熱場:小丑彼得(英、法、日、俄萬國語開場白),在下表演必包君滿意。自信滿滿,不必配樂,求一妙齡女郞代擎火把「借光」,邀一法佬扶單輪車「站台」。道具箱中抓出一隻大蜘蛛往三個小毛頭丟,嚇得他們尖叫躱進父親懷中又探頭一看:「塑膠的!」叫聲笑聲翻騰,三兩下就閙成另一個場。

俗而不低

藝人技高膽大,特技魔術輪番上陣,用啞鈴,吊單車絕不馬虎;觀者也閒不得,常被徵召「上場」。演出中,小丑毫不客氣地揶揄自己也嘲諷觀衆,品味俗而不低,叫人心服口服;掏心掏「費」了 !

彼得是荷蘭人,爲愛走天涯,來到巴黎女友琵琶別抱,他鐵了心,學了活兒也混了十五年。他收拾行頭時,往河堤上一對對正在親熱的情侶瞄了一眼,哼一聲,邊說難得陽光周末,今天才「搬」出全套表演與君同樂。平時他只喜歡到左岸表演默劇,輕鬆又討好的「街頭藝人表演」。

行至左岸,從羅浮宮、協和廣場到蒙馬特山丘,到處可看到默劇大師馬歇.馬索的徒子徒孫。有帶面具全身亮金的埃及法老王,有舉眞火把的自由女神,還有從頭到脚用白麵粉塗成「石膏像」的藝人,一動也不動地「站崗」。那些剛瀏覽完博物館內雕像的遊客,乍看到這些「雕像」都會問「是眞的?還是假的?」看似輕鬆,但也得經得起風吹日晒和雨淋。有一回親眼看到「石膏像」逢驟雨原形畢露,樣子可狼狽啊!聽說生意好時,藝人一天可賺到五千法郞,還免稅呢!

印度留學生商加三年前想出埃及法老王的扮像頗受歡迎,索性出租「版權」,於是巴黎已有四五個分身了。粥少僧多,藝人們爲了避免「搶攤」引來警察干涉(街頭表演尙未完全合法),寧願排班等好位子。有些藝人有時還連台,甚至合台演出;乾脆把獨脚劇本改成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情侶劇或是國王、王后和王子的哈姆雷特家庭劇,因此表演種類增多。又爲了吸引觀衆,標新立異,出現眼睛會閃出電光的自由女神,帶翅膀但不能飛的天使等。藝人妝成泥塑木雕時配樂還得搞噱頭逗趣。

左岸人的最愛

將拖把的爛布條塗白後帶在頭上當頭髮,上半身漆白,下半身「藏」在一根上寬下窄木制「仿大理石」柱裡,儼然一尊半身雕像。一羣日本客走近,雕像突然擠眉弄眼,暗示觀者只要給錢就可以用閃光燈照相。刹時又面無表情,聞風不動,眞絕!半身雕像妝扮的彼得雖樂此不疲但他說默劇只有動作不能高歌令人頗感鬱卒。

其實,巴黎早期的街頭表演大多指那些賣唱的藝人。

人文薈萃,文化氣息濃厚的左岸拉丁區、咖啡廳林立的聖傑荷曼大道和聖米歇爾廣場等都是年輕人聚會聖地。夏夜裡,邊喝咖啡聊天,邊欣賞藝人表演;不管演出水準是否夠專業,歡喜就好!

著名舊市場──慕夫他街(Rue Moufftar-d)至今仍是街頭表演的最佳舞台,歷久不衰。上街買茶的人潮夾雜慕名而來的遊客引來各式各樣的獻藝者:吉普賽手風琴表演者、西班牙吉他手、波斯揚琴獨奏者等等,這當中還包括來自南美和古巴的樂團。近兩年來還有由學生組成業餘劇團演出全本「法國大革命」的街頭歌舞者,精采叫座,大人小孩都喜愛。

左岸人最愛是每週日上午與慕夫他民歌香頌樂團有約。十幾年來,法國佬買完菜就走到老地方聖梅塔敎堂前廣場,挨近同好,拿一張歌詞就跟着唱。從古老的〈玫瑰人生〉到新歌。樂團成員雖有變動,但法朗克拉著手風琴永不疲倦地伴唱,風雨無阻,不輸今天的卡啦0K!

越晚越演越沸騰/紐約

吳佩珊(特約採訪)

人們常說,來到紐約,卻沒看過當地的街頭表演,就太遜了!各色人種匯聚的紐約,在街頭表演方面,自有屬於它的特色。舉凡音樂、舞蹈、默劇演出等,表演場地以曼哈頓島爲軸心,網狀四射,含括各地鐵站、博物館廣場、中國城,及往南的南街漁港區等。

紐約的街頭表演之所以吸引人,說穿了,跟這座城市的旺盛生命力有關。在「民族大熔爐」的聲譽之下,各色人種齊聚此地,創造出屬於這座城市獨有的藝術資源。若說巴黎的街頭藝人像高雅的貴婦,那麼紐約的街頭藝人在恣意與活潑之外,仍有它傲人的靑春,可稱爲「活力少女」。人種衆多,是這座城市的優越,也是不凡之處,中南美洲、非洲、亞洲、美洲等人種,齊聚於此,創造出這城市獨有的藝術語彙,又因爲各色人種在街頭表演中,要表現出自己的特色,所以可看出大夥無不極盡所能地各展所長,來過紐約的觀光客無一不對當地的街頭藝人留下深刻印象。

吸引「老外」的共鳴

非洲裔的街頭藝人在比例上仍拔頭籌,或因他們奔放原始的民族性及天生的藝術細胞。就筆者的觀察與實地瞭解,音樂及舞蹈表演可說是非洲裔藝人的專長,音樂表演涵蓋聖樂合唱、黑人靈歌、爵士樂等,舞蹈方面則是街舞或新潮rock,各地鐵站及博物館廣場均可見其足跡。亞洲裔的街頭藝人多善於器樂演奏,地鐵站裡Canal(中國城站)及留學生口中的東方老快車(7號列車)經過的Grand Central大站裡,經常可見到中國藝術家在彈奏揚琴、二胡等中國樂器,樂聲悠揚,頗能吸引老外的共鳴。相對來說,白種人的街頭藝術家爲數就少了許多,大多爲吉他彈唱,在民族特色上不若非洲裔藝人有強烈的個人風格。

隨著時令推陳出新

不可諱言的,除了才藝的表現之外,紐約的街頭藝人如同世界其他城市的街頭藝人一般,在表演的過程中,除了希望能獲得路人的駐足與掌聲肯定之外,另一項重要的回饋,便是希望得到金錢上的實質鼓勵。普遍說來,暑假(5〜8月)是演出的旺季,也是收入最「麥克、麥克」的季節,由於緯度的關係,五至八月的紐約,其白晝長達十五小時(晨5時到晚8時),大量觀光客的匯集之點:時代廣場及南街漁港,街頭表演活動常常愈晚愈沸騰,到處可見表演者自備麥克風或大型燈具補光,或依靠公共路燈的燈光表演,觀光客的熱情,讓這座城市沸騰到高點!!

紐約街頭藝人表演的推陳出新,隨著時令及節日,亦有其不同的風貌,猶如一娉婷少女的喜怒哀樂在在使人回眸與留戀!

一招半式浪跡天涯/柏林

俞秀青(人體舞蹈劇場藝術總監)

因爲天候的關係,柏林的街頭藝人通常必須留在室內演出,例如地鐵站、車箱或咖啡廳等。僅有夏天一、兩個月氣溫在二十度以上,讓藝人們可以長時間待在公園、廣場或街上表演。但每逢聖誕節、復活節或冬季拍賣的逛街熱期,街上也會冒出特多的藝人,頂著地凍天寒的低溫爲大衆增添節慶的喜樂氣氛,而民衆藉著放假前夕的輕鬆心情,也較樂意傾囊賞錢。當然,觀光區永遠是最賣錢的定點,像火車站旁「庫大道」(Kudamm)上的紀念敎堂及亞歷山大廣場等,總有絡繹不絕的人潮。

手提樂器自東西歐來

在柏林,街頭藝人以演奏樂器者居多,偶爾也見默劇,但極少。常見的樂器大概是吉他、手風琴、笛子、薩克斯風、鼓或小提琴等。個人表演也較團體的比例爲多,且不難發現多數街頭表演者的「技藝」皆不高,大半是抱著好玩的心態在表演,偶而有較專業或才氣出衆的,不僅可以博得圍觀者的熱烈掌聲,還可以快速地塡飽荷包。經驗豐富的街頭藝人Peter說,在演出後拿著帽子沿著觀衆兜一圈,其收入總是比將帽子擺一邊要強的多,若再加上販賣自製卡帶,收入則相當可觀。當然,街頭賣藝除了要臉皮厚以外,體力也很重要,繞幾趟下來也是挺累的。尤其柏林人是出名的不友善兼小氣,若在漢堡店每小時可以賺二十馬克,在柏林也許還不到一半,「主動」在柏林就顯得特別重要。

筆者訪談了多位街頭藝人,發現以外國人的比例居高,且就地緣因素,有許多藝人來自東歐,像波蘭、捷克、烏克蘭,或是鄰近國家如法國、奧地利、西班牙或瑞士等。就東歐的藝人而言,在德國比在自己的國家容易賺錢(因所得與匯率相差懸殊),例如Igor在蘇聯的交響樂團工作,賺的錢並不足養家活口,所以每年到柏林兩個月,每天在地鐵站裡拉八個小時手風琴賺的錢,還比在交響樂團領的薪資多。

西歐來的街頭藝人則較傾向旅遊兼賺點零用的性質,來自愛爾蘭的Denise及Martin,趁著學校放假到德國旅行,他倆皆是第一次在街頭演奏。而巴黎來的Charles,則是以街頭演藝爲生的少數特例之一。他四海爲家,每到一個城市便停留一兩個月,他站在兩個雕塑婦人旁,數十分鐘不動,讓路人錯愕地誤認成三個假人,偶而好奇地回頭張望,他便幽默地對你眨眼。顯然大衆喜歡他的詼諧,而他的職業水準也讓他掙得的錢比一般業餘藝人多。

政府盯點,手續繁瑣

通常大飯店或旅館前是不歡迎街頭藝人的,但Stanislav自豪地指出,其他音樂家沒有我幸運。他自稱是專業音樂家,有名片、經紀公司以及唱片合約。偶爾爲結婚典禮或舞會演奏,晚上則在酒吧彈爵士樂,街頭演出純粹是好玩及賺點外快罷了。衝著多種頭銜,他當然還不至於被旅館經理當吉卜賽人驅逐!

好地段要比一般街角路口可掙得兩、三倍的錢,是每個街頭藝人夢寐以求的表演場地。柏林並沒「地頭蛇」壟斷或霸佔的情況,一切街頭表演都在政府的掌控中,任何芝麻大小般的細節皆規定得很「繁複」。例如,僅有某些地鐵站的特定點可以演出,時間爲從早上六點至晚上十點,一天還需繳十二塊半馬克,以提出申請的前後取決表演的優先權,而且一次只能申請七天,這些規定對藝人無非是種「折磨」。Keith抱怨說他週一早上六點就去申請處排隊,但好地點都被登記完了。許多藝人也嫌手續麻煩,何況若一天只賺個四、五十馬克,還要充公,那不白費時間精力了,所以有些藝人從不去那些黃金地段。

街頭藝人在歐洲所得到的尊重是比亞洲多,但業餘者也有遭白眼與批評的可能。David是個攝影家,他拿根笛子在街上吹了起來,只是爲了籌旅歐的路費,他就曾遭路人指責這點功夫也敢在大庭廣衆前「現」,不過像他這般倒霉的並不多。街頭藝人憑藉一招半式浪跡天涯,除了要有樂觀開放的胸襟外,「勇氣」更是不可缺乏的最佳伴侶!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