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專欄

美麗的遠景

期待「定目劇院」的成立

有了定目劇院,不但樂團、合唱團有去處,年輕的歌唱家也有了表現的舞台,這將成為我們培養舞台表演和管理人才的搖籃,很多國人的新作品也可以有計畫地在此發表。

有了定目劇院,不但樂團、合唱團有去處,年輕的歌唱家也有了表現的舞台,這將成為我們培養舞台表演和管理人才的搖籃,很多國人的新作品也可以有計畫地在此發表。

我們的文化政策似乎終於要動起來了。從報章上看到新上任的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女士已和教育部、內政部等相關部會達成共識,即將收編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實驗國樂團、實驗合唱團三個國家級的音樂團隊,使其歸屬於文建會,進而達到文化事權統一的目標。陳主委還進一步談到歌劇團的成立,甚至還提到「定目劇院」(Repertory Theatre)是最理想的模式。這眞是令人振奮的訊息,是音樂界多年願望的逐步實現。對聲樂界來講,歌劇團或是歌劇院的成立更是一種迫切的需要,具有多重的意義。

給歌唱家一個慢慢成長的機會

長久以來,我們的年輕歌唱家缺乏慢慢成長的機會與管道,因爲我們沒有一個國立的歌劇院,也沒有一個經常演出的歌劇團,甚至連一個領全薪、團員可以靠薪水維持基本生活的國家合唱團也沒有。在這種情形下,有志歌唱者必須單打獨鬥,各憑本事爭取演出機會。沒有人有計畫地培養他們。偶爾出現一、兩位極具天賦的人才,各方爭相徵用給予重任,歌者也因爲機會難得不肯放棄,不管角色是否合適,全部接受下來。大家都沒有考慮對年輕歌者體力和精神上所可能造成的負擔,更不要提對正在成長,還不算穩定的聲音所造成的傷害。因此有時,本來看似很有前景的聲音還沒有充分發揮就消失了,這實在是很大的損失。但是如果我們有一所定目劇院,這些年輕的聲音就可以在指揮、聲樂指導和教練(Coach)等專業人員的監督下,在舞台上慢慢成長,從小角色唱起直到能夠擔綱重任。同時,由於是「定目劇院」,經常演出的戲碼很多,他們將因此獲得豐富的舞台經驗。這其實是想要有一個長久而穩定的舞台生涯的人所必經,也是最理想的過程。

定目劇院避免資源浪費

定目劇院的成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避免資源的重覆浪費。在過去,很多公立或私人團體在演出一部歌劇之後,常不知如何處理戲服、道具和佈景,因爲我們沒有爲此特設的倉庫,花錢租場地存放又不知何時才能再用得上這同樣的東西。因此,一些精心設計的佈景落得銷毀的下場,而耗資千萬百萬的一齣戲,最多演出五、六場,除了大家熱鬧了一陣子,什麼都沒留下來,包括導演、服裝設計、舞台設計等人士的心血。下次要演,一切從頭來起。歌劇的製作成本很高,而這些演出大多接受過政府相當數目的補助,如果演出場次不夠多,佈景、服裝、道具不能重覆使用,就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我常想如果將多年補助歌劇演出的經費加起來,應該是夠成立一個小型的歌劇團了,如果再把未來十年可能用在補助歌劇的預算加進去,一個定目歌劇院也可能不遠了。

有了定目劇院,不但樂團、合唱團有去處,年輕的歌唱家也有了表現的舞台,我們可以有計畫地每年排出幾場新戲,再重覆演出一些舊的戲碼。服裝、佈景不但可以重覆使用,還可以加以修改後用在其他的戲裡。當然這樣一來,理想的定目劇院除了歌者和音樂人員以外,還必須要有其他配套措施,例如自設的倉庫、木匠、裁縫、舞台工作人員……等等。這些配套措施和其管理人員可能才是困難所在。如果能夠克服這些困難,一所定目劇院。將成爲我們培養舞台表演和管理人才的搖籃,很多國人的新作品也可以有計畫地在此發表。

一圓聲樂界的美夢

最近幾年來,聲樂界人才輩出,以「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爲例,在兩百多位會員中,唱得好又極具企圖心的人大有人在。雖然「聲協」盡力爲他們爭取演出機會,但總是非常有限,也無從支持任何長期的培訓計畫。如果想要這些人才不斷成長,期待也許有一天,其中還能出現一兩位國際級的明星,政府必須有計畫地大力栽培,而成立歌劇團或是定目劇院,確實是最好的辦法。這可能還是一個需要多年努力才能實現的美麗遠景,但是我們仍期盼陳主委和其他相關部會能排除萬難,早日一圓聲樂界多年來的美夢。

 

文字|席慕德  聲樂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 等你來提問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