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張唱片專輯、獨創四支與六支琴槌棒法,安倍圭子造就了馬林巴木琴輝煌燦爛的時代。(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提供)
焦點 焦點 馬林巴木琴的魔法師

安倍圭子

我對馬林巴木琴有一種非常獨特的感覺,當我在演奏時,我有一種強烈的渴望,希望找尋馬林巴木琴在音樂表現上的最大可能。我知道這個最美麗的木頭,曾經來自森林的某一棵活生生的樹,有著它自身的歷史與經歷。這琴鍵是有生的,就好像樹木般呼吸著,而當我演奏音樂時,我也跟著它一起呼吸。

──安倍圭子

我對馬林巴木琴有一種非常獨特的感覺,當我在演奏時,我有一種強烈的渴望,希望找尋馬林巴木琴在音樂表現上的最大可能。我知道這個最美麗的木頭,曾經來自森林的某一棵活生生的樹,有著它自身的歷史與經歷。這琴鍵是有生的,就好像樹木般呼吸著,而當我演奏音樂時,我也跟著它一起呼吸。

──安倍圭子

木琴天后──安倍圭子與朱宗慶打擊樂團

11月25日

國家音樂廳

音色豐實圓潤、質樸溫厚的馬林巴木琴,是打擊樂中最被重視與喜愛的樂器,其在打擊樂的地位,就像鋼琴在西方古典音樂中那樣地獨特與重要。長久以來,在西方音樂發展中,打擊樂器一直是管弦樂團中一個毫不起眼的配角。打擊樂迅速發展,不過是自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的現象,短短數十年的時間,打擊樂不但成爲獨立的樂種,更躍升爲樂壇新寵,成爲許多當代作曲家創作靈感的主要來源。這樣的轉變,與馬林巴木琴在樂器的演進與技巧的開發,多少存在著很大的關聯。

從二十世紀馬林巴木琴的發展來看,馬林巴木琴的表現最初只是作爲一種單旋律樂器而已,其地位是次於一般常見的管弦樂器或鋼琴等。直到六〇年代開始,日本打擊樂家安倍圭子(Keiko Abe)逐漸改變了馬林巴木琴的面貌。

關於安倍圭子,對於許多打擊樂演奏家或音樂學者而言,並不陌生。只要是學過木琴的人,一定聽過她的名字;而她的作品更是木琴學習者必學的經典曲目。

演奏與作曲齊名

身兼演奏家與作曲家的安倍圭子,對於馬林巴木琴的貢獻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是木琴演奏曲的大量問世,由她委託創作的曲目不但達數十首之多,安倍自己也寫了將近三十首的木琴獨奏曲。至今,她已發行十八張音樂專輯。其二是演奏技巧的開發,她獨創四支與六支琴槌棒法,至今仍普遍被使用。此外,在樂器的改進上,安倍圭子更是功不可沒。她將馬林巴木琴提升到五個八度音域,奠定當今馬林巴木琴的樂器標準。在她的努力下,終於造就了馬林巴木琴輝煌燦爛的時代。

安倍圭子在打擊樂中的地位,可以從她傑出的經歷中看出。自一九六九年起,安倍曾經六次獲得日本文化界最高榮釋──日本文化廳藝術獎。在八三至八四年間,她擔任了打擊樂最重要的組織──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Percussive Arts Society)之理事一職,成爲該組織之第一位亞洲理事。而她對於打擊樂的成就與貢獻,更使她在一九九三年獲選進入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名人堂」之林。這是打擊樂界的最高榮譽,而她更是該「名人堂」的第一位女性與亞洲人。如此傲人的成就,樹立了她在木琴界的權威地位。

安倍圭子在一九三七年生於日本東京的醫生與商人世家。她的祖父是日本明治時代(1868〜1912)將平台鋼琴引進日本的先驅之一,因此,安倍自幼即浸淫在音樂氣息濃厚的家庭環境。她不但學習鋼琴,也學了作曲和高音木琴(註)。在十二歲那年,也就是一九五〇年,安倍圭子觀賞了一場來自美國的音樂家Lawrence L. Lacour的音樂會,其中包了使用馬林巴木琴演奏的音樂。這是她第一次聽到馬林巴木琴的聲音,也是日本第一次出現馬林巴木琴。安倍圭子深深爲這低沉如歌般的獨特聲音所著迷,從此立下決心學習馬林巴木琴與打擊樂。

在一九六〇年代,當安倍圭子決定朝木琴演奏家邁進時,她意識到了演奏馬林巴木琴的局限。在那個年代,一般人對於馬林巴木琴的印象只停留在流行音樂中,或者是屬於拉丁音樂或爵士樂中的一種民族樂器。當時並沒有專爲馬林巴木琴演奏的樂曲,關於馬林巴木琴的曲目,都是改編自地方民謠或古典樂曲。然而安倍圭子認爲,演奏馬林巴木琴時,應該要將它視爲獨立而完整的樂器。

大量委託創作

爲了賦予馬林巴木琴獨立的生命,安倍圭子認爲馬林巴木琴必須要有專屬的曲目,並且成爲一種獨奏樂器,而非單單作爲打擊樂合奏中的一個旋律聲部。於是,她開始大量委託作曲家爲馬林巴木琴量身訂作樂曲,而她自己也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木琴演奏曲。在一九六八年,安倍圭子舉辦了一場全部是委託創作曲目的音樂會。自此,人們不再將馬林巴木琴僅僅視爲流行音樂中的一種樂器,而開始以嚴肅的古典音樂的眼光看待它。

由於安倍圭子催生了許多優秀的木琴作品,馬林巴木琴開啓了全新的生命,並以驚人的速度蓬勃發展。由於作曲的需要,對於深入探尋馬林巴木琴的獨特性以及各種表現的可能性,開始被重視。另一方面,作曲家與演奏家的互動,對於馬林巴木琴的音樂表現與演奏技巧的開發也有很大的幫助。當然,這也刺激了樂器在製造上的改良。

安倍圭子是一位對於音色極盡挑剔的演奏者。爲了表現豐富的音樂情感,她感覺到對於馬林巴木琴的音色及音域有著強烈渴求。因此,她持續花了二十一年的時間,與日本山葉樂器公司共同合作,終於在一九八四年間開發出五個八度音域的馬林巴木琴。至今,世界各國的馬林巴木琴演奏家,以及其他樂器製造廠仍以五個八度音域作爲馬林巴木琴的標準。

在演奏上,安倍圭子一向堅持原創性的音樂風格。在豐富的原創作品做爲後盾下,她鮮少演奏他人改編自古典音樂的木琴演奏曲。就算是演奏較爲通俗的民謠或古典旋律,也都是由她自己所改編。另外,即興演奏亦是安倍圭子最令樂迷爲之驚嘆的獨特風格之一。在安倍圭子心中,即興演奏是一種無拘無束的心靈解放。儘管她並非是爵士樂演奏家,但是她熱愛將一種深度融於音樂的精神狀態,透過即興演奏的方式傳達出來。這樣的風格,也深刻地反映在她的創作中。

找尋音樂表現的最大可能

在木琴演奏技巧的開發上,安倍圭子也有很大貢獻。當世人還在好奇研究馬林巴木琴時,安倍圭子已經運用純熟的四支琴槌持棒技巧,演奏出一首又一首動人的樂曲;而等到世人讚嘆於四支琴槌技巧並開始學習時,安倍圭子卻無法滿足於四支琴槌所能表現的音樂色彩,而開始獨步創造驚人的六支琴槌棒法。至今,她所開發的琴槌持棒法,仍是許多學習木琴的人通用的標準。

安倍圭子與馬林巴木琴之間有一種強烈的生命情感。正由於這種強烈的感覺,安倍圭子致力於開發馬林巴木琴豐富的音樂與情感表現,希望能將之傳達給聽衆,和聽衆溝通交流。

安倍圭子具有偉大音樂家所具備的特質──演奏者與樂器間的合而爲一。她總以一種悠遊自在的方式,巧妙地將豐富的內在深層情感融入高超的演奏技巧中。而對於音樂的強烈渴望所帶來的動能,一直推動著安倍圭子永遠走在馬林巴木琴世界的最高峰。這位改變馬林巴木琴命運的魔法師,在打擊樂界中極受推崇與矚目,同時,她的音樂也深受許多樂迷的歡迎與喜愛。

註:

—九四七年時,高音木琴(xylophone)在日本小學音樂課中被廣泛地使用。

 

文字|黃堃儼 朱宗慶打擊樂團首席、任教於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