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巴木琴(marimba)是打擊樂器中最常見,也是最常被用來演奏旋律的樂器,這種取材於大自然,構造簡單的樂器,實際上卻是運用了非常高的科技與精良的製作工藝才能完成。
馬林巴木琴的前身
從樂器史的角度來看,馬林巴木琴(marimba)其實並不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樂器,但是它的前身──高音木琴(xylophone),卻是有著傲人的歷史。早在西元十四世紀左右,亞洲的爪哇群島就已出現了一種放置於大腿上,坐著演奏的木製鍵盤樂器,根據這個樂器,學者更追溯到西元十世紀在同一文化族群中,存在著另一種鍵盤樂器,差別只是它的材質是用金屬灌鑄的,名稱是“metallophone”。相對於高音木琴在亞洲的出現時間,歐洲大陸一直到了西元十六世紀才出現“xylophone”這個名詞;大約在相同的年代,非洲大陸也出現了類似的樂器,只是起源已無法考證,後來歐洲人發現非洲大陸時,他們才知道木琴的面貌與聲音。其實在四百年前,木琴在非洲大陸已有高度的發展,但直到十八世紀,木琴隨著黑奴被帶到美洲大陸,才逐漸形成現在的樣子。
最早的馬林巴木琴沒有絕對音高,它的調律僅能以相對的關係來排列不同長短的木片(或稱爲音板),並在音板下方掛上挖空的乾瓠瓜,用以增加音量及穩定泛音等功能,除此之外,敲擊用的棒子也只是一般樹枝或是木棍而已。演奏的形式大多是兩人或是兩人以上共同敲擊一架木琴,音響上的功能則是同時包含了和聲、旋律與節奏。
原始的非洲木琴被帶到了中南美洲之後,開始發生了一些變革;因爲這個地區盛產一種特有的玫瑰木,在偶然的選擇中,被用來製作木琴的琴鍵,沒想到意外地發現這種木材所發出的聲音,是如此地柔美、溫暖、厚實與飽滿。因此中南美洲(特別是以瓜地馬拉最負盛名)的木琴,也就成爲一種新的木琴音色標準。
由於工藝的精進及玫瑰木本身柔軟的軔性,使得這種木琴的音域及調律都得到了突破,也因此正式與高音木琴在名稱上有了區分:高音木琴代表的是高音域的木琴,琴鍵較窄,音色高亢短促,時常出現在管弦樂團之中演奏富有穿透力的片段,例如法國作曲家聖桑(Siant-Saens)的作品《動物狂歡節》中的〈骷髏之舞〉,高音木琴就擔任了極爲重要的角色;而馬林巴木琴則代表中低音域的木琴,琴鍵較寬,音色渾厚豐富,現在已經成爲最常見的打擊樂獨奏樂器了。
自然風乾的材質
馬林巴木琴的構造大致分爲骨架、琴鍵、共鳴管等三個部分。骨架是指整個外框及支架的部分,一般馬林巴木琴都具有可以調整高低的功能,以符合不同身高的演奏者使用。琴鍵則是馬林巴木琴最關鍵的部分,因爲木琴的發聲原理是琴鍵自身的本體震動而產生聲音,所以琴鍵的厚度、形狀,調律的精密度,甚至於木材的穩定度等,每一個變數都會影響所發聲音的音色、音準及音量。製作馬林巴木琴所用的木材,都至少是砍伐下來後自然風乾十年以上的木材,因爲唯有自然風乾後的木材,才能經得起往後即使處在長年溫濕變化的環境中,仍然能夠保持精準的音高和原來的音色,這其實也就是爲何馬林巴木琴的售價近年來只會上漲不會下跌的原因。爲了提前預防玫瑰木的耗盡,一家美國的木琴製造廠在八〇年代開發了一種玻璃纖維製成的琴鍵,在當時造成了樂界的一陣讚嘆,但是經過時間證明,眞正來自森林的木材所製造的馬林巴木琴,還是較爲受到演奏者及聽衆的喜愛。
共鳴管是馬林巴木琴在外觀上最醒目的部分,在華麗的外表下,共鳴管其實具備很重要的功能:增加音量、消除多餘的泛音及穩定音準等。共鳴管的材質大多是採用金屬,常見的有鋁、銅等,曾經也出現過用透明壓克力管製造的共鳴管;更特別的是在二次大戰期間,美國因戰備需要,政府收集民間所有金屬,以供製造武器使用,當時還曾出現過用硬紙筒作成的共鳴管。現在的馬林巴木琴大多可以微調共鳴管與琴鍵之間的距離,大致說來,氣溫高的時候要調近,低則反之。至於另一種更加精密的共鳴管設計則是讓演奏者可以自行調整共鳴管的容積,以便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與音色要求(如共鳴殘響的長或短),如此一來,馬林巴木琴的樂器設計及製造水準已接近成熟的地步。
往獨奏樂器之路邁進
國際木琴大師安倍圭子曾經表示,對於一架她認爲是好的馬林巴木琴,應具備四個條件:一、要有渾厚飽滿的低音;二,要有具穿透力及清澈明亮的中高音;三、即使在大型音樂廳演奏時,依然可以爆發出令人滿足的音量與力度;四、要有高尙美感的設計與造型。
如此說來,馬林巴木琴已不再只是一種旋律樂器而已,而是一種富有全面表現力的獨奏樂器,如同鋼琴一樣。近年來,馬林巴木琴的發展可說是達到了高峰,從一九六〇年代開始,透過如安倍圭子這樣的演奏家委託,大量的木琴演奏曲不斷地問世,一方面刺激了演奏技巧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推動了樂器製造上的改良;四支琴槌及六支琴槌棒法的相繼出現以及五個八度音域的馬林巴木琴問世,令作曲家們也更加大膽地嘗試一些新的音響實驗。這種來自於演奏、創作及製造三方面的相互激盪,造就了一個前所未有,良性循環的馬林巴木琴時代。
在可預見的未來,打擊樂可能將是一個受到廣大喜愛的樂種,而馬林巴木琴所發出的聲音有如來自森林的天籟,將深深地擄獲世人的心。它不但能在打擊樂團中繼續保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外,更將會往完全獨立成爲獨奏樂器的方向邁進。屆時當人們想要學習一樣樂器時,馬林巴木琴將與鋼琴一樣,成爲一個重要的選擇。
文字|黃堃儼 朱宗慶打擊樂團首席、任教於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