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界的朋友在回想成長的歷程中,是否覺得自己優勢的智慧缺乏有利環境,但終於還是突破重重困境而有限制地發揮。不管你的回憶是什麼,我們可以很慶幸地說,終於有個心理學家尋根究柢,肯定了音樂、肢體動覺等等的獨特智慧,而且可以應用自己擅長的智慧在某一相關的領域中表現創意。
一個成功的文學家或劇作家,最基本的條件是必須擅長語文(linguistic)智慧,而且應用語文發揮創意,成就文學作品或劇作;高行健絕對是語文智慧的卓越代表人物。當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面對台灣的媒體、讀者和觀衆時,他的傾聽溝通、應對進退、互動拿捏在在證明了他的人際(interpersonal)智慧,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發現了他的內省自知(intrapersonal)、音樂(musical)和自然觀察(naturalist)的智慧,甚至「存在」(existential)智慧,而他的繪畫又反映了視覺空間(spatial)的智慧。
毫無疑問馬友友擅長音樂智慧,當他在台上演奏大提琴時,當他和六個不同的藝術家分別完成《巴哈靈感》的演出時,我們觀賞到的不僅是他音樂智慧的高度成就,我們也能夠欣賞他的肢體動覺(bodily-kinestbetic)美感,令我折服的是,他在合作過程中人際智慧的表現,以及他面對媒體或與政要對談時,能夠展現溝通效果良好的語言和微笑。
是的,小說和劇作是高行健優勢的語文智慧高度發揮的作品,而大提琴的演奏是馬友友優勢的音樂智慧發揮極致的成就,高行健也擅長音樂智慧,馬友友也擅長語文智慧,但如要馬友友成爲高行健那樣的文學家,或要高行健成爲像馬友友那樣的音樂演奏家,他們是否有同樣的成就呢?也許有,但我無法驗證。如果要他們成爲有成就的物理學家、化學家、舞蹈家、運動員、外科醫生,他們是否仍然具有優勢的智慧,我也不得而知,但總是令人質疑。
人類智慧不只IQ測驗中的三種
其實,人各有「智」,任何一個人都有其擅長的智慧,也有其弱勢的智慧,若家庭、學校和社會能夠製造有利的環境,鼓勵大家人盡其才,便可以達到人人樂在學習、樂在工作、樂在生活的境界,遺憾的是,幾乎所有的華人社會都特別重視社會取向,特別強調考試、分數、文憑、比較和競爭,教育心理學家稱之爲表現或成績目標;如果重視成績和表現,通常也就重視紙筆測驗,學校的考試、升學的考試、高考或普考幾乎都是以紙筆測驗爲判準,就連創意設計的課程都還有老師使用紙筆測驗來決定學生的學習成果,擅長語文智慧的人,參加這樣的紙筆測驗是比較有利的,但測驗的內容和方式卻很難讓有潛力的文學家發揮創意。
重視文憑的人強調社會取向的教育,數理成績好的學生是比較有機會在升學路上表現良好,但眞正有可能成爲李遠哲、丁肇中、楊政寧、吳健雄的學生,也不容易在現行的紙筆測驗中表現創造力。
語文和數理邏輯(logical-mathematical)的能力,加上部分空間關係的能力,構成傳統上IQ測驗的内容。一九〇五年法國的教育部委託心理學家比納(Alfred Binet)編製一套紙筆測驗,希望能夠在學校中找出那些可能因爲學習困難,將來造成他們自己和社會負擔的學生,儘早施予診斷教育,好讓他們過著有尊嚴的生活,在嘗試錯誤中,他們編製了一套有效預測學生學業成績的智力測驗,當然,所謂學業成績就是一般的紙筆測驗,強調記憶與分析能力,從智慧範疇來說,測驗內容包括了數理邏輯、語文與空間關係的智慧。將近一百年的時間,IQ測驗橫掃全球,華人社會當然也不例外,這期間,一些硏究創造力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者,試圖從各方面了解並發揮學生的創造力,而一些研究特殊學生和有成就的藝術家或其他才能的學者,也總覺得人類的智慧應該不只邏輯數理、語文與空間關係三種而已。
一九八三年哈佛大學教授加得納(Howard Gardner)發表智慧(能)的架構(frames of mind)之後,我們對人類的智慧有了新的發現和驚喜,他認爲人類除了以上的三種智慧之外,至少還包括音樂、肢體動覺、人際、內省自知,這是第一次有學者將音樂、肢體動覺確認爲和語文、數理邏輯、空間關係同樣各自有其心理和生理根據,也各有其核心能力的智慧。最近加得納又根據他提出的八個判準,認定一又二分之一的智慧,那第八個智慧即是自然觀察的智慧,只差還沒找到生理依據的存在智慧,則是那個二分之一的智慧。
新的智慧理論肯定表演藝術才能
阿姆斯壯(Thomas Armstrong)將加得納於一九九三年發表的七種智慧寫成一本大衆化的書籍,而於同一年出版,一九九九年他重新修訂該書,將這些八又二分之一的智慧用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的文字表述,而且更進一步應用到生活、工作各方面。他把加得納博士提出的八又二分之一智慧的核心能力整理如下:
1.語文(linguistic):對文字和語言的聲音、結構、意義和功用的感覺敏銳。
2.邏輯─數學(logical-mathematical):對邏輯或數字型態的認知能力和靈敏度高;具有處理複雜前因後果的推理的能力。
3.空間(spatial):能精確地感知視覺─空間世界,表現出不同視覺的變化能力(例如,能經由藝術、視覺思考來掌控內在和外在的視覺─空間世界)。
4.肢體─動覺(bodily-kinestbetic):能有節奏地控制身體動態和有技巧地用手操作物品的能力。
5.音樂(musical):創作並欣賞旋律、音節和音質的能力;對音樂表現形式的欣賞。
6.人際(interpersonal):對其他人的心情、性情、動機和期望的認知能力強,並能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即擁有同理心的能力和表現行爲。
7.內省(intrapersonal):能相當精確地認識的自己優缺點、評估自己的情緒生活,並能在複雜情緒中區辨喜怒哀樂和自我定位的能力;。
8.自然觀察者(naturalist):能夠辨認一個團體或是物種的成員;能夠區分同一物種中成員的差別;能夠認識到其他物種或相類似物種的存在;還能夠正式或非正式地把幾種物種之間的關係表述出來。
9.存在(existential):以尊重的態度,在無窮無盡的宇宙間定位自己的能力;在尋找生命的重要性、死亡的意義、生理和心理世界的命運,以及在深刻的經驗(如愛或藝術)中,定位自己的能力。
表演藝術界的朋友在回想成長的歷程中,是否覺得自己優勢的智慧缺乏有利環境,但終於還是突破重重困境而有限制地發揮。是不是有人覺得因爲親身體驗那些困境,反而更容易將那些困境溶入創意中。是不是有人覺得自己在過去的成長歷程中一直都因家庭、學校和社會要求,而在弱勢的智慧中掙扎生存。不管你的回憶是什麼,我們可以很慶幸地說,終於有個心理學家尋根究柢,肯定了音樂、肢體動覺等等的獨特智慧,而且可以應用自己擅長的智慧在某一相關的領域中表現創意。
文字|吳靜吉 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