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鱗狀玻璃半球溫室構成的「伊甸園」,被稱為「植物與人類的活劇場」。(魂游 攝)
舞台之外 最PAR!/舞台之外/英國

越過劇場界線的明媚風光

植物與人類的活劇場「伊甸園」

在劇場的虛幻裡,「伊甸園」的外在設計配合了内在哲理槪念,構成一個精密敘事整體。透過時刻不斷生長的植物,和職員的說唱、對談等劇場表達手法,觀者從抽離的「觀賞」投入置身其中的現場「參與」,不自覺地走進的一個大自然裡的「角色」,在植物、裝置及員工等營造的多重「情節」裡,親身體驗人類與大自然共存的「活」能量,從而達成環境教育的目的。

在劇場的虛幻裡,「伊甸園」的外在設計配合了内在哲理槪念,構成一個精密敘事整體。透過時刻不斷生長的植物,和職員的說唱、對談等劇場表達手法,觀者從抽離的「觀賞」投入置身其中的現場「參與」,不自覺地走進的一個大自然裡的「角色」,在植物、裝置及員工等營造的多重「情節」裡,親身體驗人類與大自然共存的「活」能量,從而達成環境教育的目的。

二〇〇一年,五月二十三日,St Austell。

我從火車站走出來,跳上公車,跟司機買了套票,坐穩,兢兢業業地,等待。穿過了不太崎嘔的山路,我跟一車子的大小遊客,浩浩蕩蕩地到了那山谷口。眺望下去,就是那兩個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的鱗狀玻璃半球殼,這就是被譽爲英國最成功的千禧年建設(Millenium Project)──「伊甸園」(The Eden Project)。

植物與人共同主演

「伊甸園」原是一個廢棄的瓷土礦場,創辦人Tim Smit八年前一天駕車經過,便選定了在那兒興建全世界最大的溫室植物園──如今,他們說,這是「植物與人類的活劇場」(The living theatre of plants and people)。

在那向南望海的倒圓錐型礦坑裡,沒泥土易惹水災。斥資了八千六百萬英磅(約四億三千萬多新台幣)大興土木,如今不只建了那兩個鱗狀玻璃半球溫室(Biomes),還有露天的大花園。兩大溫室包含了「潮濕熱帶區」(仿雨林及大洋島)及「溫暖氣候區」(仿地中海、南非及加洲),室外還有自然氣候的「無蓋溫室」(Roofless Biomes)。

在這「植物與人類的活劇場」裡,就是要展現人類與植物和大自然的關係。參演的有十萬棵多達五千品種的、來自不同地方及氣候的植物,有被放進園內的昆蟲、雀鳥及爬行動物(如雨林中的樹蛙及蜥蜴),還有四百多位員工,及由二〇〇一年三月開放迄今的二百萬多訪客。

方進入口,那電動舞台便上演一場序幕木偶戲Plant Take-Away,大人小朋友與貓狗,當沒有了植物,便沒有桌,沒有報紙沒有書,沒有衣服,沒有水沒牛奶,沒有食物,沒房子,沒生命……。在那木製舞台上,立著一個個木偶,然後逐一倒下,那些電腦機關的轉動讓人更覺突兀死寂。

緩緩繞路下山,到露天園林,然後再到兩大溫室。在園內的不同裝置間穿梭,這「活劇場」裡,作爲「觀衆」的不只是「觀衆」,也是劇場裡的參演者。從入口處的機械木偶劇,至演繹「沉睡在土地下的巨人」故事的形體木偶故事說唱(storytelling),都透過戲劇手法,讓人們在生動表達的故事裡認識及學習愛護自然環境;從汽水販賣機上的可口豆故事,至雨林峭石上的植物精靈壁畫,或是橡膠樹林外大輪胎疊成的長椅、一個個抽屜載著不同香料故事讓人探究的木船、露天麥田邊的關於釀製啤酒雕刻,或是葡萄園裡的酒神戴奧尼索斯(亦爲劇場之神)系列銅雕等,不同的藝術裝置配及植物生態,更讓人們置身在一個如虛擬又像眞的國度,親身體驗與大自然與我們的心靈、生活的唇齒相依。

在這「活劇場」裡,沒有一般植物園或博物館常見的導覽說明或花俏的按鈕互動設施,偶有導覽團或職員主動前來講解有關伊甸園的資訊。他們著重的是溝通,以植物與人類的生命力,傳遞愛護大自然的訊息。例如在管理培訓方面,他們請來康和(Cornwall,伊甸園的所在地區)的著名劇團Kneehigh Theatre,每周末舉行劇場工作坊,加強員工對內對外的多元溝通力。

感受真正的「生命力」

而匠心經營的「佈景」更讓「觀衆」投入「活劇場」,例如園內由蓮池至保溫、通風、瀑布與廁所排污的循環排水系統;又如出入口處專售天然製品的咖啡店,或是擺滿了各形各色價格合宜的有機食品、盆栽、種子、再造紙及再循環或天然製品、棉質衣物、植物書刊及標誌主題的紀念品等的商店,也貫徹環境與人互補的設計。連售票處的欄杆也是灌漑草木的水管、龍頭與桶子呢!那奇幻恍如置身虛假得很眞實的狄士尼樂園,只欠那兩只大大的米老鼠耳朵,也沒有密雜逼人的快餐食物與斂財精品。

劇場的力量不只在於演技或情感剌激,更在於透過技藝與感知現展的瞬間活力與現場感(liveness)。在劇場的虛幻裡,「伊甸園」的外在設計配合了內在哲理概念,構成一個精密敘事整體。透過時刻不斷生長的植物,和職員的說唱、對談等劇場表達手法,觀者從抽離的「觀賞」投入置身其中的現場「參與」,不自覺地走進的一個大自然裡的「角色」,在植物、裝置及員工等營造的多重「情節」裡,親身體驗人類與大自然共存的「活」能量,從而達成環境教育的目的。

這「伊甸園」可不單是個植物園,也不只是個只供玩樂的主題公園或立體展覽館,或是速成經濟就業的觀光點。在那裡找到的是活著的生命,每一棵植物或是微不足道的小環節,也與生活緊扣著。劇場裡,展現著不同的生命力,每一瞬也在變化,每一瞬間的能量。他們以「劇場」概念建設的不只是一個全球最大的溫室或是多少棵植物,而是以整體的精密佈置,展現與生命緊扣的能量。當我們努力於探索劇場內裡的瑰麗,不妨展望伸延到界外的風光。以「劇場」概念建設植物園,或其他,越過界線,回到生活,觸動生命,還有更多新奇的可能性……。

重新體驗劇場能量

賴到傍晚,參加半球溫室外小帳幕的音樂會「發自內心的樂曲」“From the Heart of Song”。先是蘇格蘭樂手Midre Ure邊奏吉他邊說他的創作軼事,然後西藏逃亡女歌者Yungchen Lhamo(楊辰拉穆)以純淨清唱演繹哀怨詠調;壓軸的是從美國南部阿拉巴馬州來的盲人樂團The Blind Boys of Alabama,他們以騷靈怨曲帶起全場喝采起舞。還記得其中一位盲叔叔靠人攙扶走到觀衆席,我以「伊甸園」一天裡感應到的生命力,趁機牽牽他手,他邊唱邊牢緊地握住我。我很久沒走進劇場,沒久沒感到劇場的能量,跟生活的接觸,就在這一天,我像再次找到那生命──劇場,給我最獨特的……。

看罷演出,風雨中疾步,夜靜間回望那玻璃殼上蒸騰的水氣,想像植物的生機,才得抗衡襲人的寒流。原來六時閉館後專車便停開,我得電召家住當地的朋友來載我。朋友說,「伊甸園」自去年開幕後繹絡人潮引起的交通癱瘓與道路污染,與那愛護環境、生態的理念多麼背邊而馳。突然,我想起,尙.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寫著的離開狄士尼樂園的超眞實世界,回到如同汽車集中營的停車場的失落……。

相關網站:

「伊甸園」網站:http://www.edenproject.com/

「嗨!我是魂游……hi, this is wen yau!」

網站:http://www.angelfire.com/wy/wenyau/

 

文字|魂游 劇場文字工作者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