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長生殿》裡的唐明皇與楊貴妃的千古愛情,由人間而綿延至天上。一千多年前的帝妃之愛,因為崑劇之傳唱,容顏不退。在兩岸攜手下,二月十七日,《長生殿》將首度全本登台。
這個製作由一生浸淫崑曲的江蘇省崑劇團創辦人顧篤璜擔任編導,設計家葉錦添挑起舞台與服裝的美感大任。而結合兩岸的戲曲精英與設計大家的幕後推手,則是因為研究明清書畫,而愛上明代崑劇的企業家陳啟德。
繼承家族營建事業且發揚光大的陳啟德,商人本事自不在話下;但現在,風華依然絕美但生命垂垂老矣的崑劇,成為佔據他每天三分之一時間的新「事業」,他說:「如此燦爛典婉的藝術結晶,是明清文人共同參與的結果。時代能不能留得下它,我沒有答案,但我想為傳統戲曲做一些事。」
十多年來,兩岸愛戲人多有一共識:「大陸有崑劇最好的演員,台灣有崑劇最好的觀眾」,台灣的觀眾愛崑劇,不只隨之哭隨之笑,隨之擊掌喝采,因為對此古老劇種的婉麗動人折服至深,還有人要力挽時代,發願以十年依「古法」製作五齣經典崑劇,而且一出手便要是國際規格,希望帶起崑劇藝術的新生機。
企業家開展傳統戲曲的希望工程
如果說英年早逝的科技界企業家溫世仁耕耘的是大陸西北荒困學童的希望工程,那麼,第二代傳統產業企業家陳啟德做的則是挽救大陸傳統戲曲的希望工程。陳啟德說:「《長生殿》是一部最貼近劇作家洪昇時代、中國人用中國人的觀點去復原的全本崑劇,和紐約林肯中心製作的《牡丹亭》不一樣。」
到位於敦化南路地段二十樓的建國工程公司專訪董事長陳啟德,從辦公室的玻璃窗望去,正可平視台北新地標一○一金融大樓。出身新竹世家,陳啟德的家族事業以建築、礦業、水泥、工程為主。二十八歲那年,學企管的陳啟德學成歸國,父親的驟逝,讓他幾乎沒有選擇地開始生平第一份工作——建國工程公司第三任董事長至今。在這位少主手裡,建國工程公司的資本額從一千萬變成十一億兩千萬,完全揮別家族企業色彩,並成為台灣營建業上市公司中唯一的一家「中概內需股」,明年可望在香港上市。
「建國」的營建作品分佈兩岸,從機場跑道、高速公路、高科技廠房到眷村改建、別墅住宅(如鴻禧山莊),他有商人本事;但現在,風華依然絕美但生命垂垂老矣的崑劇,成為他「佔據每天三分之一時間」的新「事業」,這個事業的競爭對手是「時代」,陳啟德說:「如此燦爛典婉的藝術結晶,是明代文人共同參與的結果。時代能不能留得下它,我沒有答案,但我想為傳統戲曲做一些事。」在崑曲大夢裡,他有文人本色。
從收藏欣賞到起而推廣
在國內收藏界裡,陳啟德算是年輕但資深的明代古董收藏家,但卻偏愛收藏風險高的字畫類,「文字的背後隱藏著故事。」陳啟德說,清末明初政治動盪的年代裡,卻讓邦無道則隱的文人們造就了繽紛多元,而且高度精緻的文化,因為對當時文人生活方式著迷,所以陳啟德蒐集那些文人的書畫,也研讀他們的文學著作,把《桃花扇》、《牡丹亭》、《長生殿》當閒暇小說讀。十年前第一次在國家劇院欣賞上海崑劇院的「牡丹亭」,乍聞崑曲聲腔的雅緻高妙,讓陳啟德「只覺通體舒暢」,當了十年觀眾,這位台灣長大的本土企業家在知道崑劇的傳承困境後,「覺得自己不能再坐享其成」,索性要當崑劇的幕後推手。
他說,崑劇代表中國戲劇史上的一個高峰,可是大陸僅存的幾個崑團,都在面臨市場消失的危機。他試過提供獎學金或贊助劇團的方式,但校園推廣的效果就是趕不上老觀眾凋零的速度。陳啟德說,他認為崑劇必須要走上國際舞台,才可能從在地生態的困境中脫身,找回自尊和自信。
談話謹慎而謙虛的陳啟德,對於崑劇,也一樣有縱橫全球的佈局,從製作、行銷、通路、推廣的完整計畫,要「幫崑劇找到新觀眾」,小至校園的名人講座,影音出版計畫,邀請華人服裝設計最頂尖的名字──葉錦添的參與,以至首演邀請近十位美、日、歐洲重要藝術節及經紀人來台北欣賞,還要「未來十年間,製作五齣上得了國際檯面的崑曲大戲。」陳啟德說。
《長生殿》,是第一齣。而將目標放在國際舞台上,葉錦添的國際知名度無疑地會有加分效果。
《長生殿》的國際規格令人嘖舌
開始製作《長生殿》,陳啟德攪起了台灣擁崑文化人的支持熱情,從樊曼儂、蔣勳、董陽孜、王安祈、汪其楣、賈馨園、辜懷群等人都成了《長生殿》延攬的顧問,數度進出大陸選擇合作的崑劇團,最後選擇了並不屬「明星」級的蘇州崑劇團,「我們十分意外。」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說。「但深入瞭解後,他選擇的就是蘇州崑劇團的傳統原味,而不要已被聲光特效喧囂的改良崑劇。」
「找回崑劇失落之美」是陳啟德涉足崑劇的動機,「崑劇要有新時代的面目,卻不能失去原來的精髓本質。」陳啟德所展現的財力與品味,一夕之間在蘇崑所在的崑山市,帶動了很久不再活絡的傳統戲曲週邊產業,包括製布、染布、及繡工。「長生殿」服裝共有一百四十套,其中括唐明皇、楊貴妃、各款大臣、武將、太監、神鬼等,是葉錦添考據明代畫冊中之人物造型,「找到回歸傳統之路,要在傳統中更傳統,但也要在傳統中去經營創新。」陳啟德、葉錦添與導演顧篤璜三人有了這樣的共識。
從去年夏天開始,無數來自各地的刺繡工匠們,經服裝設計葉錦添等人的嚴格挑選後,開始參與戲服的製作。在葉錦添巨細靡遺的要求下,刺繡針工力求薄而密,而且要呈現細膩的光澤變化,超過六十歲以上的老繡工們,一次次因為不達標準而重作,「但他們卻沒有抱怨,因為從來沒有這樣被要求過,而葉錦添的要求也是讓他們折服的。」被要求,是一種對專業的信任,當完成之後,陳啟德在老繡工們的眼神裡看到失落很久的光采與自信,是他在初嚐製作人經驗的過程中,感到特別欣慰的一環。
事業和興趣都以「精緻」為核心價值
陳啟德用他的興趣回饋社會,大手筆製作服裝,「要是只演一場,當然很浪費;要是演二十場,就不貴了;若是演上一百場,豈不是便宜了嗎!」陳啟德認為,戲服要經由演員穿著表演後才有生命,而這百餘套戲服未來將捐贈給蘇州戲曲博物館。
從收藏中國書畫到嗜崑劇、製作崑劇,陳啟德將一路走來歸因於緣分,事實上包括他經營的工程事業在內,有個始終如一的核心價值,叫做「精緻」。台灣在有錢之後,反而變醜了。富的確不一定好美,但陳啟德卻是台灣「富有三代,乃知文化」的典型代表。雖然外界對他的崑劇專業持疑,他說「製作人的專業就是找對的人來做事」,編導演委託蘇州崑劇團,優勢在整合的台灣則負責整體設計和國際行銷,對於這樣的分工,陳啟德十分有信心。
(本刊編輯 施如芳)
三分鐘分解三本《長生殿》
洪昇的《長生殿》不但曲文華麗高妙,從音樂曲律來看,更是崑劇的巔峰之作。這次由台灣製作、蘇崑編導演的版本,從全劇五十齣中取了二十八齣,分為上、中、下三本,三天演出完整一輪。
看全本,愛情萬歲,大團圓收場
從唐詩《長恨歌》、元雜劇《秋夜梧桐雨》到清雜劇《長生殿》,文學的筆一脈相承,活生生地把唐明皇、楊貴妃那段傾國的不倫之戀(楊貴妃是唐明皇的子媳)變成不朽的美麗愛情,而唐明皇,更成了民間最熟悉、最喜愛的世界級「情聖」。
過去有人不喜歡《長生殿》,是因為折子戲斷章取義,讓在〈埋玉〉時「做不得主了」、到失大位後才〈哭像〉的老唐明皇,看起來實在很封建,配不上情聖形象。這回結構清楚、有始有終的蘇崑版,可以讓觀眾找到認同這段愛情的合情脈絡;還有,以前最多演到唐明皇悔恨再悔恨的〈雨夢〉,這次的《長生殿》,唐明皇要告別人間,和楊貴妃在天上大團圓,百分百浪漫收場。
第一本
惟願取情似堅金 釵不單分盒永完
從〈定情〉演到楊貴妃吃梅妃醋的〈絮閣〉,定情釵盒一以貫之,給李、楊從人間愛到天上的愛情打了厚底。
〈定情〉秀出百年一見的「紅全堂」(即全場都穿一色紅),一看就是大唐天子的國際規格;〈夜怨〉相當於京劇的〈貴妃醉酒〉,沒有「臥魚」的招牌身段,但情味更長。
主線之外,穿插了〈賄權〉、〈褉遊〉、〈進果〉等宮廷內外的場面情節,是三天之中行當最豐富多彩的一本。
第二本
百年離別在須臾,一代紅顏為君盡
樂極生悲的高潮盡在這一本。
三百年前唐朝的詩人白居易原創的愛情經典名句「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被洪昇用進〈密誓〉的長生殿場景中;此後安祿山〈陷關〉,〈驚變〉楊貴妃死在馬嵬坡,終於唐明皇在歸途之上〈聞鈴〉恨填膺。
〈驚變〉、〈埋玉〉是常演的經典折子,表演、場面最成熟,行家五星級推薦。〈聞鈴〉一折考驗大官生的唱腔,唱曲支支美聽。
第三本
情根歷劫無生死,看到底終相共
顧篤璜形容這一本是「唐明皇的獨唱會」,耐心夠的人,不妨玩味一下老祖宗是怎麼「聽」戲的。
和第一本開場聲勢相當的「白全堂」(即全場都穿一色紅和一色白)出現〈哭像〉一折,這也是常演的經典折子,媲美〈驚變〉、〈埋玉〉。
等你聽了唐明皇整整一晚的懺情歌,就算不感動,大概任誰也不忍心再對這樣個男人反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