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歐洲人文筆記 歐洲人文筆記

大家來學戲劇

學習以身體作為工具去創作,我會說,就是學習面對自我,如果一個小提琴家透過琴藝投巧銓釋典目展現內在情感,而演員則使用自己的身體去銓釋劇本和表現自我內在世界。學表演是認識身體,身體便是工具!身體便是樂器,學習表演是學習如何將以自我身體拉出生活和思想的樂章。

學習以身體作為工具去創作,我會說,就是學習面對自我,如果一個小提琴家透過琴藝投巧銓釋典目展現內在情感,而演員則使用自己的身體去銓釋劇本和表現自我內在世界。學表演是認識身體,身體便是工具!身體便是樂器,學習表演是學習如何將以自我身體拉出生活和思想的樂章。

我一直認為,不祗演員,每個人都該學學表演。這個看法很多文學家提過了,但歌德、迪德羅(Diderot)及俄國戲劇家梅耶荷德(Meyerhold) 的說法值得再參考。

我在巴黎求學時代勤於上表演學院的課,從表演的學習便獲益良多,除了認識戲劇藝術外,也因而認知自己。我從表演學習中,明白了藝術表現的本質,也明白表演並非我的人生志業,雖熱中戲劇,但不合適做演員。但我總是鼓勵別人學表演。

學習面對自我,學習辨別行為動機

我也想過,表演是天生的才能,你不可能擅於演出,而自己卻不知道。很多人知道自己會唱歌,但更多人歌聲不好,卻自認為會唱歌。學習表演可以區別自大及謙虛,也可以區分自我與群眾。不過,有表演天才的人不需要學校,沒有表演天才的人為什麼要學表演呢?

學習以身體作為工具去創作,我會說,就是學習面對自我,如果一個小提琴家透過琴藝投巧銓釋典目展現內在情感,而演員則使用自己的身體去銓釋劇本和表現自我內在世界。學表演是認識身體,身體便是工具!身體便是樂器,學習表演是學習如何將以自我身體拉出生活和思想的樂章。

我也會說,表演便是模仿,而模仿是所有藝術表現的草始。學習表演,不但模仿人類,也是模仿大自然,而如同其他的藝術形式,人類的行為和情緒中與大自然元素息息相關,就像所有的藝術形式都與大自然息息相關,如水與火的不同,如為什麼情緒上可以發火,為什麼柔情可以如水,但太多的水會形成水災,而沒有火這樣的元素,一點都不可能燃燒。

學習表演便是學習辨別人類行為和情緒反應,辨別大自然與身體的隱喻關係,辨別人類行為動機,人正因動機而動。而身體如何動正是表演術。

學習分辨情緒,學習觀察

我會說,學習以身體呈現喜怒哀樂,且能在喜怒哀樂中細分各種情緒的不同,這種分辨情緒和行為能力會使人的生活更豐富。印度舞者在表現喜感最其碼便有九種以上的基本形式,每一種的身體姿式和手勢都不同,而九種形式可能延伸更多,而傑出的舞者能在戲劇文本中能將他對「喜」的表現合理化,使得觀眾得到最大的同情心。而當一個人無法分辨情緒的細節,也無法體會情緒的來龍去脈時,生活是多麼乏味啊。

所以學習表演也是學習觀察。一個粗魯凶惡的人可能內心有所恐懼,體貼週到的人可能正是情感依賴的人,暴君不會有一個狂暴的面目,膽小鬼也許看起來並不是膽小。我們如果對戲劇感到無聊,必定就是演出者或演年內容過於陳腔濫調
(cliché),無法帶給我們驚奇。

學習表演也是學習藝術表現的張力和合時性。所謂的戲劇張力,譬如像賈克‧樂寇 (Jacque Lecoq)說的,「群眾安靜讓開,英雄才會出現。」張力雖重要,但若非出於準確的合時性,你永遠不會知道演出人物的動機;田納西‧威廉斯的劇本中的人物總是在不是的情況說是,布萊希特要的是疏離,而莎士比亞,而莎士比亞劇本人物的心理狀態真實得令人驚嘆。

清楚藝術性的虛偽,明白生活的虛矯

我主張大家學表演,因為學習表演,不但讓人更快清楚什麼是藝術性的虛偽,也會立刻明白生活的虛矯。在過去的戲劇生活中,每每在做導演工作時,前東德劇作家和導演海納‧穆勒 (Heiner Mueller)的一句話常跑進我的心裡:大部分現代的人已失去了想像力,他們無法想像真實。

很多人一定以為幻想才與想像力有關,不一定明白,為什麼真實需要想像力。以表演為例,在很多戲劇性時刻,演員為了達成戲劇性的表現,反而更不能呈現真實,典型如以哭泣的聲音表現傷心,以敲擊牆壁表現生氣動怒,等待時走來走去,歡欣時拍手叫好,一旦演員開始如此「表演」時,觀眾便不再相信他的演出。演員需要想像真實,因為我們四週全充斥著人云亦云的固定反應,很少人有勇氣現出自我。

先反對表演,你才能表演

學表演便是學不要表演,或者,像已逝德國導演法斯賓達的用語:反表演 (anti theatre)。你得先反對表演,你才能表演。don't act,live,在這之中,你學習的是旁觀自己,而不是旁觀他人,你得先感受生活的真實,你才能記憶這些真實,並且想像這些真實。

我也覺得台灣的政治人物都應該學表演,因為他們都在表演,但演技一點都不生動,內容只限於攤販式的叫賣或攻擊別人的叫罵,台灣政客們只能表演一種樣子:他們自己的樣子。所以內容薄弱,他們不知道,政治家要完美演出的正是神的模仿,那就是領袖精神,而發動造神運動如果只有動嘴皮子,難怪誰也不信!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陳玉慧
旅德作家,現任《聯合報》駐歐特派員。
曾是劇場演員、導演。文學作品有《徵婚啟事》、《你今天到底怎麼了?》、《巴伐利亞的藍光》、《海神家族》(即將出版)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