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苦心策劃,演出者揮汗排練,當然希望有更多的觀眾看見。圖為大提琴家張正傑結合音樂與服裝設計的音樂會「衣冠琴秀」。(許培鴻 攝)
藝數魔法室 藝數魔法室

享受一次進劇場的權利

「我們的目的是要讓每一個人都有一次機會來到劇場」──三一劇團藝術總監摩西‧藍根(Timothy Langan

「我們的目的是要讓每一個人都有一次機會來到劇場」──三一劇團藝術總監摩西‧藍根(Timothy Langan

$1,500,000>$1,000,000,但500人<1,500人

如果你是劇院經理,來自五百位觀眾的一百五十萬元票房,和來自一千五百位觀眾的一百萬元票房,孰重孰輕?

紐約的「三一劇團」早在多年前,進行一項實驗,在每週二晚上讓觀眾隨意付入場費進場。當時劇團的藝術總監提摩西‧藍根(Timothy Langan)表示:「我們的目的是要讓每一個人都有一次機會到劇場來。」首度實驗的劇碼是俄國作家高爾基的(Maxim Gorky)的作品,在巴爾的摩及聖地牙哥試演的平均票價是二十四美元,但他們估算週二晚的觀眾大概每人平均只會付三或四美元入場,因而提到列了五千美元的準備金來彌補可能的損失。

降低票價增加的賣座率

英國的皇后劇場(Queen Theatre Hornchurch)在一九九〇年代末期聘任鲍伯‧卡爾頓(Bob Carlton)為藝術總監,除了二十五萬英鎊的營運赤字外,卡爾頓也面臨觀眾人數日漸降低的現實,為了挽救頹勢,劇場推出一個新的預購計畫──Jump the Q(簡稱JTQ),基本作法是加入者只要支付五英鎊的票價,就可以在該季所有演出任選一場演出中的任何座位。這個計畫試驗了一個月,結果預購交易次數已達到前一季兩百七十五次的兩倍,於是場方決定該季以此計畫為主題,最後,該季整年的平均賣座率達到75%,比起以前35%的賣座率,呈現倍數成長。

卡爾頓隨後推出JTQ2,計畫在第二年繼續推行,整季賣座率攀升到89%,JTQ2參加者比前一年成長了28%,超過六千人,演出季節開始前兩週,各項演出的平均預售率也都超過61%。在該劇場為觀眾人數大幅成長雀躍不已的同時,難題來了:持續以低價售票,雖然整體收入較以前低賣座率時高,但長此以往是無法存續下去,當劇場開始規劃JTQ3計畫時,是否區隔尖峰時段與非尖峰時段的銷售方式,或是限制參加JTQ3計畫的人數或是限制預購的時間,都被提出討論。

要觀眾極大化或是營收極大化?

究竟表演藝術應該追求觀眾極大化或是營收極大化?相信面對經濟問題是有兩難的,但上述觀眾與營收的觀點並非不能並存,只是應有優先順序的考量。

在進行訂價思考時,我們非常清楚,雖然高票價的張數愈多,可能創造更高的票房,但是門票若未能完全售出,預估票房收入將只是紙上談兵、永不能實現的收益。再加上演出當晚剩餘的座位數是不能保留到第二天再繼續出售,對所有藝術工作者而言,有一千五百位觀眾,收入七十五萬的演出意義,可能超過收入一百萬但只有五百位觀眾的演出。

假設一個團隊每年演出二十場,劇場平均座位數為一千個,所以一年應售票張數為一萬九千張(其中一千張為招待券),若年平均售票率為八成,每年末售出票券約三千八百張;若能靈活地運用預估剩餘張數,有系統地接觸潛在的未來觀眾,邀請他們前來「享受一次進劇場的權利」,可能值得大家想想。

精確規劃票價,讓更多人走進劇場

英國在未來十年的文化白皮書中,開宗明義地提出「易達性」(Accessibility)是追求文化藝術發展的重要目標,導致全英國劇場都大幅採用「初體驗計畫」。此計畫的理論建構於訂價變動可以促成觀眾參與,向「非觀眾」提供誘因吸引他們前來參與,進而建立忠誠度,將「非觀眾」轉化成觀眾,此種思維與傳統大量發送免費入場券讓場面漂亮的做法十分不同。

如何有效掌握演出的時效性,讓更多人可以享受走進劇場的快樂,但同時又不能讓團隊承擔過多的財務損失,是所有從事藝術管理工作者日復一日無所遁逃的課題,透過更精準的計算,以及觀眾開發策略的擬定,是可能找到在有限的資源下如何充分發揮產品效益的方案,讓演出者揮汗排練的辛苦煎熬,獲得觀眾極大化的滿足。

延伸閱讀

《藝術管理這一行》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出版

《如何開發藝術市場》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出版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溫慧玟
現任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執行長
台灣表演藝術聯盟理事長
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資深顧問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