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琴家郎朗、李雲迪訪台較勁(牛耳藝術 提供)
音樂 樂壇六月天 華人音樂之星閃耀

鋼琴家郎朗、李雲迪訪台較勁

六月台灣樂壇星光熠熠,月初郎朗隨著費城管絃樂團來台,「鋼琴王子」李雲迪隨後於月底再度魅力抵台。由於同樣來自中國,同屬環球音樂的旗下音樂家,在國際舞台大放異彩,這些年,只要兩人開獨奏會,從造勢到票房,都會成為媒體比較的對象。

六月台灣樂壇星光熠熠,月初郎朗隨著費城管絃樂團來台,「鋼琴王子」李雲迪隨後於月底再度魅力抵台。由於同樣來自中國,同屬環球音樂的旗下音樂家,在國際舞台大放異彩,這些年,只要兩人開獨奏會,從造勢到票房,都會成為媒體比較的對象。

PROGRAM   費城管絃樂團&郎朗

TIME       6. 4  7:30pm                      

PLACE    台北國家音樂廳

INFO       02-27025131

PROGRAM  李雲迪鋼琴獨奏會

TIME    6.25   7:30pm  

PLACE  中壢藝術館

TIME    6.23   7:30pm  

PLACE  高雄中正文化中心至德堂

TIME    6.26  7:30pm  

PLACE  台中中山堂

TIME    6.28  7:30pm  

PLACE  新竹市立演藝廳

TIME    6.30   7:30pm  

PLACE  台北國家音樂廳

INFO    02-27025131

神童郎朗,外向個性走紅歐美

人稱「鋼琴神童」的郎朗,早在上世紀九○年代中期就站穩步伐,一九九五年,十三歲的朗朗以行雲流水般的技巧彈奏了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拿下第二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冠軍。讓世人矚目的是一九九九年八月舉行的一場演出,郎朗臨時頂替突然生病的獨奏鋼琴家安德列‧瓦茨上場,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這個當時只有十七歲的少年,以極富想像力的激情演奏令現場觀眾為之讚嘆。隨後演出接踵而來,與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以及全球大部分一流交響樂團合作,在美國、歐洲、亞洲等地巡迴演出,並在國際樂壇上掀起一股「郎朗旋風」。二○○一年他在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舉辦了個人首演。

郎朗是第一位和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錄製唱片的中國鋼琴家,年僅二十三歲的朗朗被美國權威媒體稱做「當今這個時代最天才、最閃亮的偶像明星」,他加盟DG唱片公司後錄製的第一張唱片,也迅速成為全美唱片暢銷排行榜上的第一名,一張古典音樂的CD,能夠在眾多流行音樂唱片中拔得銷量的頭籌,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而年紀尚輕的他,已成為第一位受聘於世界頂級的柏林愛樂樂團和美國五大交響樂團的中國鋼琴家。

然而,郎朗也因外向的性格,音樂之路上曾飽受非議。他從小就坦然地承認自己是天才,並非常自然地張揚著自己的才華。面對他人批評,郎朗受訪時直言,東方人性格偏於內向,講究三思而後行,偏偏他是個外向、什麼都藏不住的人,到了國外,西方人性格比較直,他覺得這樣特別痛快。

偶像氣質,李雲迪是「稱職的蕭邦繼承人

雖然郎朗在歐美挺「火」的,但回到華人市場,卻屢吃敗仗。二○○一年費城管絃樂團到北京演出時,主辦單位想將隨團前來的郎朗換成知名度很高的李雲迪,雖然後來遭拒,但仍突顯偶像效應決定票房,這個華人樂壇不爭的事實。許多觀察家直言,郎朗雖才華洋溢,技藝也高,但身上就是少那麼點明星味,反觀李雲迪的經紀公司擅長行銷包裝,為他本人加分不少。

李雲迪出生於一個工人家庭,長在原有「文化沙漠」之稱的深圳,他的崛起可以說是個神話。二○○○年波蘭華沙的「第十四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在這個由國際第一流鋼琴家組成的權威評審團和波蘭廣大聽眾面前脫穎而出,李雲迪以令人信服的演奏,在兩屆第一名空缺之後,毫無爭議的優勢贏得首獎,成為蕭邦鋼琴大賽七十多年歷史中,最年輕的一位華人得主,那年他十八歲。

李雲迪的獲獎震驚世界琴壇,也為他的音樂之路打開一扇大門,蕭邦鋼琴大賽特約樂評人Jan Popis說:「他證實了自己是掌握蕭邦演奏風格最完美且最富詩意的鋼琴家。他具有非凡的音樂才華,他的演奏表現出最優雅的聲音和最完美的技巧。」外界公認他是「一位稱職的蕭邦繼承人。」

一前一後訪台,樂迷有福了

二○○一年四月李雲迪在日本東京與環球唱片簽下專屬音樂家的錄音合約,成為該公司一百多年來的第一位簽約的中國鋼琴家,並以《李斯特專輯》在德國ECHO頒獎大會獲得「最佳獨奏唱片大獎」,他也是第一位在「布拉格之春」音樂節舉辦鋼琴獨奏會的中國音樂家。去年,他與費城管絃樂團的合作更獲好評。走出蕭邦鋼琴大賽桂冠光環的李雲迪,要展現更為成熟的演出技巧和璀璨的巨星光芒。
 李雲迪這次音樂會將帶來莫札特的C大調鋼琴奏鳴曲、舒曼《狂歡節》、蕭邦《波蘭舞曲》以及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而朗朗則將和費城管絃樂團演出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雖不無較勁意味,卻是國內樂迷福音。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