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迪
-
藝@CD
新瓶裝老酒 風味更迷人
聽音樂真的不必「喜新厭舊」,演奏家總是能在老曲目中發揮新創意,這次介紹的三張專輯,不管是薩克斯風或是鋼琴,不管是詮釋經典電影配樂、中國傳統民謠,或是讓巴赫撞上凱吉的超時空混搭,總是讓你的耳朵好不驚喜!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李雲迪為蕭邦進劇場 詮釋鋼琴詩人生命熱情
中國國家話劇院六月中旬首演了大型「音樂話劇」《蕭邦》,以紀念波蘭鋼琴詩人蕭邦的二百週年冥誕,不但有中國青壯派導演王曉鷹帶領的創意團隊,還有知名的鋼琴家李雲迪現場演奏,以戲劇與音樂交錯的形式,鋪陳蕭邦這位傑出音樂家豐富而熱情的一生。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古典音樂,要不要行銷?
古典音樂這種追求內心境界與多年經營努力方可獲得成果的藝術,需要行銷策略用力炒作嗎?從這幾年發燒的《交響情人夢》現象、李雲迪與郎朗的雙驕競爭,到素人唱將與流行樂手的跨刀相助,種種行銷話題吸引了普羅大眾的注意,古典音樂似乎也因此不再讓人仰之彌高,但古典音樂本質,是否也會因此而名實難符?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北京:中國國家話劇院 搬演好戲滿京華
成立於二○○一年,由中國青年藝術劇院與中央實驗話劇院兩個中央級劇團合併而成的「中國國家話劇院」,可說是中國劇壇的第一品牌。除了能吸納最好的劇場精英與明星,更能以超越的視野看待中外的歷史與當代題材,原創或改編了許多經典劇作。難能可貴的是,國話已累積出精準的市場眼光,票房屢屢告捷,並且受邀到全世界的戲劇節與劇院演出。
-
藝@CD
跨界跨世紀的蕭邦魂
今年,二○一○年蕭邦熱翻了!媒體關注話題、書籍出版、音樂會曲目、甚至是唱片發行,全都湊上了這位「鋼琴詩人」兩百歲生日的世紀紀念年。相較之下,還真令人為同樣是兩百歲生日、同樣留有不少鋼琴曲經典的舒曼叫屈。市場反應的冷熱懸殊,也隱然說明二十一世紀的鋼琴前哨戰,蕭邦大獲全勝!
-
藝號人物 People 不只是音樂家,也是「明星」和「流行品牌」
隨時ready的音符——郎朗
華裔音樂家於全球舞台,現在就屬大提琴家馬友友和郎朗知名度最高。郎朗的崛起,的確有他的本錢,在東方面孔下,能以流利的英文表達自我,以美式開朗的個性說服群眾,就算彈琴時使用過多的肢體語言,看在樂評人眼裡十分矯情,卻為一般樂迷營造出一種新鮮感,隨時「ready」的精神,也為他開創無限機會。
-
兩廳院達人
調音師:兼顧內科、外科與心理的「鋼琴醫生」
一路走來,我深深覺得,調音師就像是「鋼琴醫生」,調音是內科,外表維護是外科,同時還要身兼心理醫生懂得不同演奏家的需求及想法,有時還要撫慰演奏家緊張心情,並針對場地及鋼琴狀況,給予中肯適切的建議。
-
狂飆繆思
靜與動的二重奏
就像芭蕾舞家紐瑞耶夫,在舞台上他盡情地跳躍,而平時安靜站著時,他還是永遠保持芭蕾舞裡最困難的第五位置,甚至有緊急狀況發生時他也是那樣的姿勢。因為對他來說,靜與動都是有生命力的,因為這樣,他活得瀟灑無悔!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李雲迪的德奧作品演出
有人認為李雲迪自二○○○年奪得華沙蕭邦鋼琴大賽首獎後能搶盡媒體、樂評人與聽眾、觀眾的目光,是因為擁有俊俏外型並受到古典大廠的偶像式包裝,然從他過去的演繹(不管是現場或錄音)聽來,這種評論似乎有欠公允。 以他二○○一年的錄音(這次來台也將演出)的蕭邦《降E大調流暢的行板與G大調華麗的波蘭舞曲》( 作品op.22)來說,他的詮釋乾淨俐落,彈性速度自然流暢,動態對比明確,困難樂段亦幾乎未遺漏任何細節,將這首蕭邦年輕氣盛時期作品中的浪漫與奔放,展現地一覽無遺,雖然在音樂的深度與靈性方面,那次錄音還難以媲美柯爾托、富蘭索瓦等大師的演繹,但當時還是初生之犢的他,能有如此沉穩具企圖心的表現,實非等閒。 我認為即便唱片與經紀公司好不容易找到這麼一個有明星臉,又奪得超級大獎的鋼琴手,亟欲拿他來吸引年輕古典樂迷,但他並未以粉絲的鮮花與熱情自滿,就像電影《二○四六》中的木村拓哉一樣,希望力求深刻多元的表現。 睽違兩年,歷經德國漢諾威音樂學院嚴謹訓練的李雲迪,這次除了演出拿手的蕭邦與李斯特,還將帶來舒曼與莫札特的經典作品,從近年來他時有精進的情況看來,樂迷們應能期待他本次德奥作品的演出。
-
音樂 樂壇六月天 華人音樂之星閃耀
鋼琴家郎朗、李雲迪訪台較勁
六月台灣樂壇星光熠熠,月初郎朗隨著費城管絃樂團來台,「鋼琴王子」李雲迪隨後於月底再度魅力抵台。由於同樣來自中國,同屬環球音樂的旗下音樂家,在國際舞台大放異彩,這些年,只要兩人開獨奏會,從造勢到票房,都會成為媒體比較的對象。
-
新加坡
以「華」為名,展望世界
就構思而言,「華裔藝術家的藝術節」是一項富有意義和發展潛力的構想。節目策畫者不看國籍,不談語言和意識形態,邀請散居在世界各地,擁有相同的血緣和不盡相同的歷史、生活經歷和文化型態的華人及華人後裔共襄盛舉,頗能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
最PAR!
會有改變的,也許
「我呈獻的是對音樂的一種愛,沒有特定的對象。這是一種無私的愛,可能是最大、最廣博的愛。」 「你確定五年後還會這樣回答嗎?」 「嗯,會有改變的,也許。」
-
回想與回響 Echo
年輕的鷹
李雲迪在鋼琴上的特殊之處是,他在一般人尚未清楚明白自身意向的年齡時,已經能將彈琴為「樂」(ㄩㄝˋ)這件事與其人格特質結合,清楚自己的琴藝為何能說服聽者,並且相當了解自己在音樂中想說的是什麼;不論那是什麼,李雲迪起碼都做到「說出自己腦子裡有的、心裡有的、手上有的」;這正是一位演奏家的職業生命是否能延續的關鍵之一。
-
交流道
兩岸音樂教育的對話
去年蕭邦鋼琴大賽得主李雲迪,於二月份來台與布達佩斯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掀起一股熱潮。趁此機會主辦單位台積電文教基金會邀集文建會主委陳郁秀與李雲迪的老師但昭義與會,參與由李蝶菲所主持的兩岸音樂教育與教學心得的座談會。以下即為當天座談會的主要内容。
-
焦點
青春火焰的背後
「我有感覺我會贏,我想觀衆都喜歡我,我很感謝他們。」這樣的豪語出自十八歲的少年應該不算意外,因為青春火焰正在熾熱燃燒時,往往在舞台上是最動人與興奮交雜的。
-
回想與回響 Echo
阿格麗希的時光命題
「她會在台上當場爆炸嗎?」阿格麗希曾對友人透露有回演奏莫札特協奏曲之前,那時尚八歲的她獨自跑到廁所裡跪地默念:「如果彈錯一個音符,我就要爆炸。」結果她那次是一音不漏地完成演出。然而阿格麗希對自己小時候那種扭曲受創的心靈仍感到不勝唏噓,而那層淡淡的陰影至今也依舊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