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建騏 二○○五年台北最in的劇場音樂人(陳建仲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幸運兒─尋找人生的新翅膀 從配角到主角的「幸運兒」

陳建騏 二○○五年台北最in的劇場音樂人

一副黑框眼鏡、一件T恤、牛仔褲,背個深色旅行包的大學生打扮,這就是陳建騏,遊走於劇場、流行、電影、廣告音樂領域,可說是當今最炙手可熱的音樂人才。

隨著音樂劇《地下鐵》的走紅、《微笑的魚》動畫配樂專輯入圍金曲獎,到擔任即將演出的《幸運兒》音樂統籌,他幾乎被視為幾米繪本的音樂代言人,而這一趟音樂旅程,陳建騏投注了人生最黃金的十年歲月。

一副黑框眼鏡、一件T恤、牛仔褲,背個深色旅行包的大學生打扮,這就是陳建騏,遊走於劇場、流行、電影、廣告音樂領域,可說是當今最炙手可熱的音樂人才。

隨著音樂劇《地下鐵》的走紅、《微笑的魚》動畫配樂專輯入圍金曲獎,到擔任即將演出的《幸運兒》音樂統籌,他幾乎被視為幾米繪本的音樂代言人,而這一趟音樂旅程,陳建騏投注了人生最黃金的十年歲月。

前年,幾米《地下鐵》音樂劇從人潮熙攘的台北,直駛澳門、新加坡、廣州到上海,所到之處一票難求。這一路,不只讓導演黎煥雄躍上主流的位置,更多人清楚「聽」見了音樂設計陳建騏的創作才華,記住了這個名字。

因為《地下鐵》所碰撞出的音樂火花,今年初,以幾米另一繪本改編而成的《微笑的魚》動畫,以及九月即將登上國家劇院的音樂劇《幸運兒》,他都是幾米指定的配樂者,再度確立「幾米繪本音樂代言人」的稱號。

陳建騏像是搭上幾米熱潮的「幸運兒」,畢業於淡江大學會計系,今年才三十三歲的他,連續兩年以幾米繪本的配樂專輯入圍金曲獎。然而,鮮少人知道他在這之前,從最冷門的劇場配樂,到流行歌壇、電影、廣告音樂領域,這十年的音樂歷練,早已為他累積最飽滿的創作實力。

八里淡水河畔的創作者

訪問時間約在下午三點,乘著陳建騏的mini cooper沿著筆直淡水河堤,來到他位於八里左岸的住居兼工作室。灰白色調極簡的裝潢設計,貫穿兩層樓的旋轉木梯,一隻名叫波波的貓安靜而慵懶地躺在一隅。這個空間沒有透露太多的情緒,倒是那一大片落地窗外,淡水河出海口的粼粼波光,讓人有種舒坦和安定的感受,和他音樂的氣味蠻一致的。

隨手挑了片CD讓聲音流貫滿室,打開剛剛路過便利商店買的微波便當和飲料,陳建騏說:「這是我今天的第一餐,平常這個時間如果不需要外出,通常我就只吃家裡冰箱的冷凍水餃。」黑框眼鏡掩不住疲累的雙眼,自從《幸運兒》開工以來,他就不斷陷入每天晚上不能睡覺,熬夜直到天亮之後,僅僅補眠五個鐘頭,然後起床以簡單食物果腹的惡性循環裡。

不過,最痛苦的還不是每天熬夜,「如果工作了一個晚上,能夠做出些滿意的曲子,那早上的睡眠就會非常安穩;最怕的是徹夜面對電腦螢幕和鍵盤,腦中卻一片空白,沒有任何靈感,這兩天就是遇到這種『卡住』的狀態。」陳建騏的創作壓力,隨著導演焦慮發作後的深夜電話,香港「人山人海」音樂工作室的交稿進度落後,再加上首演時間的逼近,而逐漸加重。然而身為音樂統籌的他,卻不能讓自己成為排練場的焦慮,不抽煙也不喝酒的他,紓解的方法就是透過窗外靜謐光景,和隨手的樂音,找到出口。

音樂不是工作,是不變的興趣

很多和他工作過的導演都說,他的音樂很中性,沒有大起大落的旋律轉折,但聽者卻可以在任何樂章,投射自己的情感,就像本人,溫暖開朗,如果在一群朋友聚會中,他通常都是最好的傾聽者。這是音樂帶給他的力量嗎?「我想有一部分是的,」他說:「音樂對我而言不是工作,而是不變的興趣,我永遠享受最初音樂帶給我的快樂」

他的音樂旅程始於幼稚園大班那年,但不是「被逼的」,陳建騏聽到隔壁鄰居傳來優美的練琴聲,也跟媽媽吵著要學。於是,每天黃昏,在媽媽的炒菜聲中,總聽到他那不成曲調的鋼琴聲。之後,在「望子成龍」的心情下,他又陸續被送到才藝班,學習各種技能,不過,只有鋼琴和繪畫,一路學了下來,而聽覺和視覺美感的養成,冥冥之中為他走上劇場配樂之路奠下基礎。

儘管父母並不期望他走上音樂之路,但仍在他國中時,送他去學雙層電子琴,他說,電子琴的鍵盤讓他在古典音樂之外,學習如何應用和弦的技巧。高中時代,正逢midi興起,他開始接觸電子音樂,在話劇社裡,他一方面擔任導演,一方面又身兼音樂設計,一切由自己主導,「那時候對配樂是很直覺的,悲傷的時候用悲傷的音樂,快樂的時候就用快樂的音樂。」高三那年,更直接把升學壓力拋在腦後,和朋友組樂團玩Band,做著自己的音樂大夢。

大學聯考成績公佈,考上淡江大學唸會計,仍阻擋不了他對音樂的熱情。因緣際會,一個樂團的貝斯手在他教鍵盤的樂器行尋找鍵盤手,而那個人恰巧就是多年前賣給他midi的售貨員。在台灣正值經濟高潮,夜生活多采多姿,PUB正盛的年代,陳建騏的大學生活,就在南北趕場的走唱生涯中度過。不過,「主修音樂、副修會計」的結果讓他大學唸了六年,也在這延畢的兩年中,陳建騏認識了莎妹劇團導演魏瑛娟,一個剛從紐約回來的新銳導演,從此,他一頭栽進劇場配樂的領域裡。

隨魏瑛娟一頭栽入劇場配樂

 

「第一次看瑛娟的作品,是《我們之間心心相印》,記得是在愛國東路的一間PUB裡頭,小小的空間卻塞滿了觀眾。舞台上三個穿著螢光顏色,打扮怪異的女生,正咿咿呀呀地發出一些不成意義的聲音,做一些怪怪的肢體動作,沒有語言,也沒有故事,卻讓我很shock」陳建騏如此形容著他第一次看魏瑛娟作品的震撼。

有別於傳統導演和音樂設計的合作模式,陳建騏和魏瑛娟選擇以「平行創作」代替語言溝通,各自玩各自的,常常陳建騏只看過一次五分鐘的排練,而魏瑛娟也只給了他一張A4紙寫不到一半的導演筆記,但創造出來的劇場效果,卻出人意料的好。以一九九八年的《Kiki漫遊世界》而言,導演筆記上寫著「主角是個繪圖師,但後來是精神病患,躺在床上,幻想自己去過很多國家」,單憑這個線索,陳建騏卻得到天馬行空的自由,靠著鍵盤上按出的「聲音」給他的感覺,想像、決定這個聲音屬於哪個城市。

雖然他以為的「馬賽」,對魏瑛娟而言是「東京」,他也絲毫不以為意。他說:「我給我的音樂,她用在她想用的地方,通常,我的音樂到她手上,都會被安排得很好。」在魏瑛娟眼中,陳建騏和她「相當合拍」,不論是想法、品味都非常接近,默契更是好到不行,常常她只把腦中的畫面告訴陳建騏,之後得到的音樂,「誤差非常小」。不過,魏瑛娟雖然是陳建騏最密切合作的劇場導演,也做廣告配樂的陳建騏說,魏瑛娟的老公,知名廣告導演陳宏一才是他生活上主要的收入來源。

遊走劇場與流行樂壇,靠的是「混血」的創作哲學

爾後,陳建騏也加入歌手周華健的「擺渡人工作室」,嘗試商業唱片的製作,陸續幫過劉若英、許茹芸、蔡依林、李玟等藝人寫曲,並在周華健、陳珊妮、莫文蔚、楊乃文的演唱會上擔任鍵盤手,成為炙手可熱的音樂人才。然而他還是一副黑框眼鏡、一件T恤、牛仔褲,背個深色旅行包的大學生打扮,穿梭在錄音間、排練場和大小劇場間,且一如往常地為酬勞微薄,投資報酬不成比例的小劇場工作。

常謙稱自己是「非音樂科班」背景的陳建騏說:「有人要問我的音樂風格,但其實很難界定,或者說是『沒有風格』,因為遇到不同的創作者或客戶,就要變出不同的東西滿足他們。」不過,長期在劇場、流行、電影、廣告間轉換跑道,他也摸索出一套「混血」的創作方式:當他為流行音樂界編曲時,刻意營造劇場氛圍,例如他就曾在聽起來很「芭樂」的流行歌曲中,放入「噪音」的音樂元素,而《地下鐵》,則是他匯入流行音樂元素最多的一次。

或許是水到渠成,陳建騏將他在流行樂壇吸取到的創作經驗,擺到《地下鐵》來,卻獲得空前的成功。他說,接下《地下鐵》音樂統籌的工作時,距離首演不到半年,「一切都太急迫了,幾乎沒有思考的餘地,面對夏宇丟來的歌詞,面對歌手的反應,面對導演的要求,我只能見招拆招。」儘管有現成的歌曲素材,然而音樂統籌的工作除了要將一首歌生出來,還要讓曲子前奏尾聲銜接上劇情,比一般演唱會的工作複雜許多。「有壓力,但音樂出去的感覺也很叫人滿意。」陳建騏如今回想,那真是瘋狂而美好的一役。

《微笑的魚》是他製作音樂以來最享受的一次

《地下鐵》讓大家認識了陳建騏,聽到了他的音樂,金曲獎入圍的肯定,更讓他確定自己能做些什麼。而再獲金曲獎提名的《微笑的魚》配樂,他直呼這是製作音樂以來最享受的一次。陳建騏說,好像回到高中時代參加話劇社,自己當導演,自己配樂,帶領聽者的情緒。而整張專輯雖從幾米繪本出發,但裡頭的創作卻真正完整屬於陳建騏的。

日夜顛倒的創作時差勢必還得繼續混亂一陣子,然而有了《地下鐵》所開創出的音樂劇模式,陳建騏顯得更加篤定和踏實。他說,有別於《地下鐵》的甜美詩意,《幸運兒》將以幸福光亮的側面傳達一種晦暗憂鬱,融合民族、搖滾與電子樂風,譜出一種帶有西洋歌手Tom Waits和Kurt Weill味道的黑色深沈。不過相同的是,兩者都兼具音樂劇的規模,但內在卻流淌著黎煥雄私心保留的小劇場形式和文本。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