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魯特節慶劇院與音樂節,是華格納實現音樂夢想的所在。華格納過世後,音樂節由其後代接掌,以延續華格納的精神與作品為宗旨。時至今日,每一年拜魯特的製作仍然是音樂節的熱門話題,主要原因即是音樂節並非一成不變每年重複上演同樣的製作,而是讓華格納的歌劇成為激發歌劇相關產業──如導演、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等等──無邊創意的平台,而這正是祖師爺華格納的理想。
我正在考慮著齊格飛的音樂,但是我並不打算讓眼前這些現有的劇院演出齊格飛,相反的,我有個大膽的計畫:就是設計一個劇院、適合的歌者們前來、所有歌劇需要的東西在這裡一應俱全,一個能夠讓我預見成功演出的地方。
——華格納,1850
華格納於一八五○寫給齊茲(Ernst Benedikt Kietz,1816-1892)的這段話,顯示出華格納對一個理想劇院的想望,每一個作曲家對於實踐作品的渴求,古今皆然。華格納的這個願望直到一八七四年,終於在巴伐利亞王室的支持下實現了。
華格納家族一脈相承
拜魯特位於巴伐利亞的北邊,作為音樂節用地的面積為三千三百多平方公尺,由萊比錫宮廷建築長布呂克瓦德(Otto Brückwald,1841-1917)設計,自一八七二年起進行建築基地的整理。一八七三年時,已經完成大部分的建設,開始籌劃音樂節;一八七五年起則得以進行管絃樂團與歌者的排練。一八七六年三月正式進行開幕的排練,同年八月,這座當年耗資將近四千三百萬馬克的劇院莊園,以華格納的《尼貝龍指環》向全世界開啟歌劇神話的大門。開幕時的與會貴賓包括了威廉一世──華格納深知權勢與金錢對藝術實踐的重要性,拜魯特節慶劇院的興建與啟用,正是他多年努力建構的成果。
在華格納過世後,拜魯特音樂節由華格納的後代接掌,以延續華格納的精神與作品為宗旨,成為華格納歌劇的展演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24)曾經關閉停止活動,一九二四年才由華格納的兒子齊格飛重新開幕。齊格飛同時也陸續進行建築物的整修與擴建,包括為了安置轉播與攝影人員、器材的小包廂等等。
節慶劇院於一九三九年第一次遭受暴風雨嚴重的襲擊,舞台上方的屋頂幾乎全被摧毀、整個樂池泡在水中,整修的計畫與工程卻因為緊跟在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停擺。大戰之後,音樂節於一九五一年以亟需整修的劇院,再度開幕,基於經費問題,劇院只能進行一些小地方的緊急修護。
激發歌劇相關產業無邊創意的平台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音樂節首先由華格納的孫子,沃夫岡與威蘭(Wolfgang & Wieland Wagner)掌理,威蘭於一九六六年過世之後,則由沃夫岡一人統理至今。沃夫岡在藝術修為上雖然遠不及他的兄長威蘭,卻承繼了爺爺理夏德.華格納的社交天份,他提出經營拜魯特的四大重點:修護、翻新、延續與體制改善,也的確力行實踐。如一九七六年策畫的「指環百年紀」,他邀集的法國前衛導演薛侯(Patrice Chéreau )與同樣集作曲家、指揮家於一身的當代音樂大師布列茲(Pierre Boulez)之組合,成功地吸引了世人的眼光。時至今日,每一年拜魯特的製作仍然是音樂節的熱門話題,主要原因即是音樂節並非一成不變每年重複上演同樣的製作,而是讓華格納的歌劇成為激發歌劇相關產業──如導演、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等等──無邊創意的平台。音樂界時時聽聞對某個拜魯特製作的抨擊,但卻也深知,這樣的產業效應,正是祖師爺華格納的理想。
人們面對百來歲的拜魯特音樂節,無可避免地也開始討論所謂理念傳承、營運成長、轉型需求等等的問題,尤其音樂節讓拜魯特這個地方成為觀光勝地,是否需乾脆將音樂節包裝為觀光產業也曾是沸騰一時的話題。面對外界對音樂節的關注與建議,華格納的後代們更關心這個龐大的文化遺產是否能夠持續為華格納家族所掌管?
暗潮洶湧的掌門人之爭
今年已經八十七歲高齡的沃夫岡,去年獲得十字勳章,仍穩坐音樂節總監之位的他,卻已經面對暗潮洶湧的繼位角力多年了。他曾公開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是合乎音樂節的掌門人?具備藝術行政能力、但可能讓音樂節淪為賺錢機構、讓拜魯特成為順便觀賞歌劇的觀光景點的經理人?還是謹守藝術工坊、但可能與世界脫節、承擔營運不佳之窘境的家族成員?沃夫岡的答案其實不言自明,他這些年來處心積慮防堵姪女妮可(Nike Wagner,威蘭之女)繼承總監,甚至他的親生女兒艾娃(Eva Wagner-Pasquier)與外甥威蘭.拉佛倫茲(Wieland Lafferentz)曾聯手爭取,也被他反駁。他理想中的繼位者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古德倫(Gudrun Mack)與他們共同的女兒卡塔莉納(Katharina)。家族成員的爭權奪勢曾一度白熱化,成為音樂界的熱鬧戲碼之一,華格納的血統果然後繼有人、源遠流長。
拜魯特節慶劇院依舊持續製作華格納的神話,去年新增電路裝備,以因應各種燈光的需求與負荷,今年則舞台機房全面更新。正如偉大的戲劇女高音娃奈(Astrid Varnay)早在一九五○年代說過的:「錢可以從別處賺取,這裡可是來工作的。」對於歌劇工業下的藝術家們,持續讓神話與夢想發光發亮,比什麼都重要。
拜魯特音樂節歷任總監
製表 林芳宜
姓名 |
擔任年代 |
說明 |
理夏德.華格納(Richard Wagner) |
1876-1882 |
創始者,首演《尼貝龍指環》、《帕西法爾》 |
柯西瑪(Cosima) |
1886-1906 |
華格納最後一任妻子,於音樂節中首演《崔斯坦與伊索德》、《紐倫堡名歌手》、《唐懷瑟》、《漂泊的荷蘭人》、《羅恩格林》等,製作新版《尼貝龍指環》 |
齊格飛(Siegfried) |
1908-1930 |
華格納與柯西瑪之子,新製作《紐倫堡名歌手》、《唐懷瑟》、《漂泊的荷蘭人》、《崔斯坦與伊索德》。改編《帕西法爾》第二幕。 |
威妮佛蕾(Winifred) |
1931-1944 |
齊格飛之妻,因與希特勒親近,為家族更添親納粹之色彩。 |
威蘭與沃夫岡(Wieland & Wolfgang) |
1951-1966 |
齊格飛與威妮佛蕾之子 |
沃夫岡 |
1966至今 |
與第一任妻子艾倫(Ellen Drexel)所生之女兒艾娃(Eva Wagner-Pasquier)為劇場經理人、第二任妻子古德倫原為節慶音樂節之媒體召集人、與沃夫岡所生之女卡塔琳娜畢業於柏林自由大學,現為劇場導演,此三人均有可能繼任沃夫岡成為下任總監。 |
文字|林芳宜 奧地利維也納國立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