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以富設計感的黑色服飾,舞出古典的朝氣及新生代團員的力量。(柯錫杰 攝 潔兮杰舞團 提供)
舞蹈 走過二十年 樊潔兮創發「舞想」風格

在坐臥中律動,在爆發中留白

探索舞蹈二十年,編舞家樊潔兮把她融合小乘佛教舞蹈、日本能樂,及西方芭蕾舞與現代舞技巧的新風格命名為「舞想」,以獨特的S型腰身、變幻靈動的手勢、風姿內蘊的眼神表情為特色,舞者既如虔敬的獻舞門徒,又如開發身體的實驗家。

探索舞蹈二十年,編舞家樊潔兮把她融合小乘佛教舞蹈、日本能樂,及西方芭蕾舞與現代舞技巧的新風格命名為「舞想」,以獨特的S型腰身、變幻靈動的手勢、風姿內蘊的眼神表情為特色,舞者既如虔敬的獻舞門徒,又如開發身體的實驗家。

潔兮杰舞團—Vu.Shon舞想新寺祭

11/79   7:45pm  台北台泥大樓士敏廳

INFO  02-86262152〜3

從絲路到紐約,從敦煌莫高窟到台灣民間,這條舞種探索之路會有多長?由將近一千七百年歷史的敦煌文化寶庫出發,樊潔兮歷經二十年的創發塑型,融合小乘佛教舞蹈、日本能樂之東方藝術特質,及西方芭蕾舞與現代舞的技巧精髓,推出深具當代風味的新型舞種——「舞想Vu.Shon」。

敦煌舞的無限「舞想」

「舞想」之名來自於詩人瘂弦在觀賞潔兮杰舞團的表演後讚賞:「在狹小的空間中,創造出極大的空間感,就叫『舞想』吧!」舞想風格以獨特的S型腰身、變幻靈動的手勢、風姿內蘊的眼神表情為特色,舞者既如虔敬的獻舞門徒,又如開發身體的實驗家。例如在這次「舞想新寺祭」的《幽》中,舞者不僅以站姿舞蹈表現從急快到緩慢的節奏穿梭,更耐人尋味的是取材自菩薩和金剛力士的坐姿舞。舞者透過手臂指掌的鬆緊屈伸、呼吸與眼神的定靜韻味,展現安坐洞窟,卻張演繁華世界形形色色的律動之美。樊潔兮描述她在曼哈頓曾師事當年已六十歲的舞蹈家Zena Romet,Zena將芭蕾舞基本動作改為躺在地板上的肢體動作,或以坐姿、跪姿來加強舞者的穩定度。這段經驗加上敦煌洞窟壁畫的舞姿發想,構成了饒富現代感的敦煌舞蹈美學。

進入「舞想新寺祭」的世界,舞碼《幽》以富設計感的黑色服飾,舞出古典的朝氣,及新生代團員的力量;《飛天》則呈現北魏菩薩的中性造型,搶眼的光頭與肚臍反而悠然舞出無分男女的超脫境界;《舞想的故事》將舞蹈與攝影家柯錫杰的影像結合,在音樂與文字的帶動下,示範舞想的呼吸、眼神、單腿技巧;《古夜神》以舞描繪民間廟會陣頭八家將;《媽祖〜月見之舞》從媽祖林默娘的生命經歷,深入捨我奉獻的宗教情懷,讓民俗藝術在劇場發光。

現代舞肢體中的一方留白

藝術總監樊潔兮形容:「我從敦煌舞出發,如今像養育一個二十歲的小孩了!」這不斷成長茁壯的舞種,有著敦煌舞的曼妙內斂,融合唐代軟舞的嫵媚和健舞的奔放,在現代舞的肢體速度感和爆發力之中,又拉出一個逗點、一段停格、一方留白……在「舞想」的靈慧時刻,於東西方交錯的神遊感中,那手姿與眼神將如閃電般令人回味。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