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舞者將十五年來的田野調查成果,及十個演出精華,交織成《拾舞》(原舞者舞團 提供)
舞蹈

集結十五年的樂舞採集精華 原舞者告別台北 《拾舞》洋溢戲味

原舞者將於二○○七年一月搬離台北現址,進駐花蓮壽豐鄉池南村,汲取原鄉養分,重新定位出發。這次道別,他們為了突顯社會體質、部落文化、舞團舞者步履情緒的轉變,《拾舞》整合劇場形式與祭儀樂舞,加入影像、文字、說書、吟唱、配樂等元素,讓老中青少四代活力在舞台上交融爆發。

原舞者將於二○○七年一月搬離台北現址,進駐花蓮壽豐鄉池南村,汲取原鄉養分,重新定位出發。這次道別,他們為了突顯社會體質、部落文化、舞團舞者步履情緒的轉變,《拾舞》整合劇場形式與祭儀樂舞,加入影像、文字、說書、吟唱、配樂等元素,讓老中青少四代活力在舞台上交融爆發。

原舞者十五週年紀念演出《拾舞-原舞.十五》

10/20〜21  7:30pm

10/22  3:30pm 

台北新舞臺

INFO  02-33939888

「只要我們一牽手跳舞,不管我在前排還是後排,無論是悲傷或快樂的歌調,情感的感染力都是愉悅的!」原舞者資深舞者兼舞團經理瓦旦.督喜彷彿回到樂舞現場的集體歡騰:「當初就是喜歡唱歌跳舞才進來的,漸漸才走向部落文化傳承,深入到部落接觸採集。」這次,原舞者將十五年來進行的八個族群、十個部落田野調查成果,及十個演出精華,集結製作成交織原住民社會演變與原舞者興衰起伏的《拾舞》。

回歸原鄉踏泥土,重新定位出發

當年,懷邵.法努司和一群原住民年輕人辭掉手上工作,毅然決定來跳舞,舞出與祖先相遇的絕美,舞出豐收與出獵的歡宴……。然而,原舞者要告別了!「我們是山上的獵人,到都市卻變成了蠟人。」藝術總監兼團長懷邵‧法努司一語幽默,道盡坎坷。不敵現實龐大經費需求,原舞者將於二○○七年一月搬離台北現址,進駐花蓮壽豐鄉池南村,汲取原鄉養分,重新定位出發。這次道別,他們為了突顯社會體質、部落文化、舞團舞者步履情緒的轉變,《拾舞》整合劇場形式與祭儀樂舞,加入影像、文字、說書、吟唱、配樂等元素,讓老中青少四代活力在舞台上交融爆發。例如將原住民樂舞發展方向的激烈討論搬上台;部落青年改編時下流行歌和宗教曲,開懷唱歌唱到天明的生活場景也自然展現;影像則播送部落長者等田野採集畫面,及國際交流實況。

以「布匹」象徵回家之路

演出內容以「布匹」象徵回家之路,它是十二個族群的意象,亦是歷經的路程。「年輪」則是時間歲月的痕跡,代表原舞者累積的文化資產。「編織」一是交織原住民錯綜複雜情緒的變遷史,一為編織回到原鄉的美麗希望。曲目除了鄒族的小米豐收歌、阿美族的宴靈祭歌舞,還有卑南族陸森寶先生的名曲〈美麗的稻穗〉。「現代人的身體太多水泥了,需要多些泥土!」瓦旦‧督喜形容核心放下盤、使勁全身力氣踏地的原住民舞之聲響和氣勢。「繞圓圈時,你看到對方的臉,牽手的力道左右連動,每次跳舞,都像在過年。」

「我的背已經駝得太快,看不到海洋,看不見太陽的第一道光;蘆葦花也已長得太高,孩子,你再不回來,就看不到回家的路了。」已故的港口阿美族大頭目許金木為孫留下殷殷話語,而原鄉生命力的召喚,正在原舞者與每個人心中澎湃燃起。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