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面上人人擁戴的蝙蝠俠,其實每一集都差點成為高譚市民誤會喊打的過街老鼠。圖為《蝙蝠俠—開戰時刻》劇照。(華納影業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男幫愛慾.水滸傳 愛慾番外傳-從漫畫到好萊塢電影

超能英雄 怎一個「苦命」了得?

仔細閱讀這幾部影片文本,不難理解提姆.波頓、山姆.雷米、布萊恩.辛格這些過去十足叛逆的導演為什麼要去拍《蝙蝠俠》、《蜘蛛人》和《X戰警》。傳統的美式漫畫英雄到了他們手裡,全數變成了身不由己的悲劇人物。只能用一次又一次的救難行動來向愚昧的大眾「輸誠」,以出生入死來化解多數人對他們的誤解和排擠。

仔細閱讀這幾部影片文本,不難理解提姆.波頓、山姆.雷米、布萊恩.辛格這些過去十足叛逆的導演為什麼要去拍《蝙蝠俠》、《蜘蛛人》和《X戰警》。傳統的美式漫畫英雄到了他們手裡,全數變成了身不由己的悲劇人物。只能用一次又一次的救難行動來向愚昧的大眾「輸誠」,以出生入死來化解多數人對他們的誤解和排擠。

在談好萊塢電影的英雄之前,我們似乎應該先問:「哪部好萊塢片沒有英雄?」

在歌頌銀幕英雄的瀟灑、能力之餘,更吸引我的反而是那些「身不由己」的理由。特別是從漫畫改編來的好萊塢電影,兩大通俗文化從娛樂反映出的英雄宿命,竟讓人發覺英雄非得苦命不成的定律。

「蝙蝠俠」系列堪稱近年漫畫電影風潮的始作俑者,前兩集掌舵的導演提姆.波頓(Tim Burton)是出了名的電影頑童,除了首集交代了蝙蝠俠父母雙亡的童年遭遇外,我特別喜歡他在第二集《蝙蝠俠大顯神威》Batman Returns(1992)的對手「貓女」和「企鵝」,他們都是被社會所辜負的悲劇人物(一個是寂寞的OL,因為無意發現老闆的秘密而被滅口;一個則因生得醜怪,而被親生父親狠心遺棄)。當性感貓女跨坐在蝙蝠俠身上,悠悠說出:「你跟我們一樣,都是可悲的怪物!」完全戳破了英雄神話的虛幻。果然,表面上人人擁戴的蝙蝠俠,其實每一集都差點成為高譚市民誤會喊打的過街老鼠,群眾對他的恐懼和懷疑,難道是當英雄的代價?

蜘蛛人的鬱悶,讓「復出」有意義

「蜘蛛人」和「蝙蝠俠」一樣,都是孤兒,但至少還有姨父、姨媽的呵護,他本是個普通的高中生,在一次校外教學被蜘蛛咬傷後,就有了超能力。然而我們在《蜘蛛人》Spider-Man(2002)第一集清楚看到男主角因為一念之差而造成姨父意外身亡,因此不斷地打擊犯罪,其實含有濃烈的贖罪精神。第二集更慘,儘管身負飛簷走壁的絕技,但見義勇為的使命讓他連披薩都無法準時送到,而被打工的餐廳開除。有趣的是,蜘蛛人在沒有個人生活、有苦難言的情況下,開始懷疑英雄身分與過人能力的價值,進而讓他屢屢彈不出蜘蛛絲,而成了需要看心理醫生的病人。

如果沒有這麼多的鬱悶、焦躁,蜘蛛人的「復出」也就沒有意義,我們接著看到導演山姆.雷米(Sam Raimi)幾乎是以梅爾.吉勃遜拍《受難記》的激情,來詮釋男主角終於甘之如飴地接受蜘蛛人身分後的救難行動,那場「八爪博士」打算讓高架電車失速出軌,蜘蛛人幾乎放盡蛛網與氣力,以連結好幾棟大樓的力量阻止了慘劇的發生(這些大樓的屹立不搖,又像是「九一一」後對紐約/美國的精神重建),他擋在列車前的姿態,有如「十字架上的耶穌」翻版,當他完成任務、不支倒下,乘客用手臂承住他、溫柔地將他傳到車廂後方的動作,從宮崎駿的《風之谷》到《駭客任務3》的結尾,應該也不陌生吧!而導演從這場戲開始,就讓蜘蛛人的真實面貌被別人看到,車廂乘客那句:「他只是孩子啊!」其實複述了導演的同情觀點;而乘客們被激發的勇敢、公義和同意保密不說出蜘蛛人長相的默契,則是好萊塢電影一貫相信的民粹力量,也是英雄甘於復出受難的主因。

X戰警的悲情,諷刺社會排他主義

不同於蝙蝠俠或蜘蛛人,「X戰警」系列告別了個人英雄主義,強調團結就是力量,每一位X戰警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但也都有各自的弱點,只有團隊合作才是致勝法寶。但導演布萊恩.辛格(Bryan Singer)有意地強調這些從變種人化身為X戰警的角色,表面上雖具有凡人所沒有超能力,卻也因「與眾不同」而飽受大眾排擠。人類對變種人不斷產生的疑慮與迫害,也促使變種人因立場不同而出現了對立的狀況。

再仔細想想,這麼多X戰警,導演為何在首集特別突出手腕裝有超合金鋼爪的「金剛狼」和藉由身體接觸就能吸收別人能力與精力的「小淘氣」這兩號難以與人「肌膚相親」的角色?或者刻意邀請影壇同志耆宿擔任演出被打壓最厲害的變種人領導者(飾演萬磁王的伊恩.麥克連是英國著名的出櫃同志)?這些選擇讓本片角色的隱喻功能與同志論述產生交點,而變得更加耐人尋味。果然後來布萊恩.辛格大方出櫃,也造成外界在看他的《超人再起》Superman Returns(2006)時議論紛紛,讓他忍不住疾呼:《超人再起》是我拍過最異性戀的電影!」也間接承認了他先前作品的暗渡陳倉。其實X戰警不一定非是同志的隱喻不可,他們也可以是外籍新娘、外勞、罕見疾病患者……所有被污名化的少數!當觀眾接受X戰警作為英雄的同時,也間接諷刺了社會的排他主義。

仔細閱讀這幾部影片文本,不難理解提姆.波頓、山姆.雷米、布萊恩.辛格這些過去十足叛逆的導演為什麼要去拍《蝙蝠俠》、《蜘蛛人》和《X戰警》。傳統的美式漫畫英雄到了他們手裡,全數變成了身不由己的悲劇人物。只能用一次又一次的救難行動來向愚昧的大眾「輸誠」,以出生入死來化解多數人對他們的誤解和排擠。炫麗的特效與聲光,像個障眼法或吸引人的糖衣,戳破了,內在其實苦澀得很。

 

文字|聞天祥 資深影評人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