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體的演化,歷經時代洪流不斷沖刷而成為一種無法界定的物種,因此如何掘取享樂主義在當中運行,才是值得思考的主要方向;男體表現也顛覆了性器崇拜的官能想像。你愛哪一部分,沒有限制,任你宰割。所有因男體而有的慾望消費,從雜誌開始合理化;意識混沌的肌理中,也逐漸浮出華美脈絡。
裸露的意義 神性與情欲
興起於歐洲十四世紀至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這場思想文化運動造成的影響不僅是科學上的研究,在藝術的表現上也產生了新的革命。人文主義思潮下,加上宗教對社會體制的重要,人體慾望表現的作品在這時期大量生產,才形成一種相對的反諷感。
在米開蘭基羅、達文西、拉斐爾等同時期的畫作中,男體的表現都圍繞在共同的特色,供我們追尋。充滿陽剛性肌理,附屬的受難行為,以及深植於內心的神性表現。男體在當時成就了一種新的文化,在裸露的軀體表現下,富含筆下個性的細膩,將裸露賦予意義,另一方面,觀者同時也藉由欣賞,將慾望解放。
男體姿態的崇拜,早在文藝復興時期時就已經被放大和記述。由於宗教在生活上的普及,藝術領域上主張人體為世上最和諧的比例,對於男性壯美肉體的推崇,與女性的豐腴有著不同的追求,所謂完美胴體的定義,影響了主流價值至今仍牢不可破。
兩性平等的說法卻在時尚的宇宙中各自運轉著,也相互吸引影響。男性和女性的身分和地位開始轉移,當代社會中,中性似乎成為新顯學,男人比女人還要脆弱,女人比男人更加堅強;我們是否能預測,下個世紀除了生殖器官的不同,膚質的不同,毛髮的不同之外,男女為了外觀消費的衣物、保養品項數量是否將越來越接近?
城市當代時尚男子的進化樣貌
時尚消費男體與消費女體具有相同符號意義,相較起文藝復興時期的單一標準,在身體的渴求及創作表現日漸出現新形象。進行消費平等了新的兩性關係,讓我們觀察各城市當代時尚男子的進化樣貌吧:
巴黎:浪漫,不切實際。時尚,充滿感性與不虞匱乏物質享受與話題。享樂罷工,任性可以是理由不是藉口。我們稱之為BoBos,由英文單字Bourgeois資產階級和Bohemian波希米亞人結合而創造出的詞彙,非常Yves Saint Laurent(聖羅蘭)。
米蘭:注重感官樂趣,毫無悔悟的濫情。嬌縱的態度無話可說,生來為了性而活。我們稱之為Dandy,早期意為花花公子或貴公子,由於這群男性有敏銳審美與時尚品味,對美學與個人形象特別注重,近日被重新詮釋為注重生活品味的都會時尚男性,非常Prada。
紐約:男人比女人還美,人性主義發揮極致。女人不是唯一的愛美發聲者,你說粉餅,睫毛膏男人也要,這是個競爭的城市性格。我們稱之為Metrosexual,有錢也肯消費,熱愛時尚,多半生活在大都會,方便前往最好的商店、俱樂部、健身美容院與髮廊消費,非常Calvin Klein(卡文.克萊)。
東京:外表細緻,將胭脂味當作養生之道。穿金戴銀,彬彬有禮的生活機制,埋藏著最原始的獸化慾望。我們稱之為Bling Bling,即使連歐美男士怯於嘗試的款式,任何男裝品牌只要在這裡銷售長紅,國際城市中就會出現分店行蹤。東京幾乎成了時尚測試亞洲的市場,非常Comme des Garçons。
台北:非。常。脆。弱。永遠的大男人主義,台北的男人表面上看似海綿般的吸收個體,對於外來文化的不斷吸取外放,看不清楚的外在輪廓,骨子裡卻是反向而行的懷古靈魂。我們稱之為Lohas Chic,有機、帶有一點封閉,剛毅木訥。有時對自己說謊,同時對別人誠實,Jamie Chen。
穿上衣服 只是為了脫掉衣服
藝術將裸露定義成一種行為,在時尚卻是一種慾望消費。隨著社會風氣開放,男體也在時尚的革新過程不斷蛻變下,不僅著重於陽剛,「削瘦」也能成為一道解放內在的出口。
在這一波浪潮下,許多品牌不約而同地為新的男裝意象注入對比的酵素,陰柔紛紛成為設計師們在伸展台上展現自信的新風格。脆弱的男性特質,Dior Homme在Hedi Slimane精緻高超的掌握技巧下,創造了有別於主流市場的反骨表現。以搖滾柔弱清瘦外型將了陽剛一軍,中性趨勢落英繽紛。
服裝隱喻某些真相,傳遞出語言及訊號,暗示著日常衣著下肉身的慾望綺想。藝術的定義與時尚的價值看似迴異,卻對裸露有了不一而同的著迷。M7香水在Tom Ford的商業基調下,三點全露令人震懾。過於情色嗎?這不過是把性作最直接的呈現。做一種人,讓性感灑脫氛圍引誘你我進入無關道德的享樂領域,不斷輪迴。
關於男體,這些那些,誘惑氤氳,不知身處天堂地獄。
模特兒的男色大門
知識自由在現今世界裡不斷引爆,肉體的禁忌與探討已不如過往隱晦。在概念重新解構再度融合不停循環發展的當下,選擇消費什麼樣的感官需求,也不再傳統刻板,反之適時埋下引信,爆炸光彩。男體的演化,歷經時代洪流不斷沖刷而成為一種無法界定的物種,因此如何掘取享樂主義在當中運行,才是值得思考的主要方向;男體表現也顛覆了性器崇拜的官能想像。你愛哪一部分,沒有限制,任你宰割。所有因男體而有的慾望消費,從雜誌開始合理化;意識混沌的肌理中,也逐漸浮出華美脈絡。
跨越了時空,穿戴使用男體的日常道具已然不少於女性的盡致淋漓,發展速度也許緩慢,卻值得思考再三。文藝復興時期生產的男體我們稱之為藝術,時尚消費的男體卻有保鮮期,要是無法從模特兒升等成偶像明星。
青春逝去,就不需要再憶起。
文字|王信智 六年級時尚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