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鼓的優人要跳舞了!不過,這次仍是帶著濃濃的修行氣息,因為跳的是「神聖舞蹈」!優人神鼓音樂總監黃誌群說:「有一種修行,不是透過打坐,而是透過舞蹈……對舞者來說,神聖舞蹈正是檢驗自我的狀態。」鼓曲加入了神聖舞蹈,變得有動作,整齣鼓舞成為最具感染力的媒介。
優人神鼓 2006《與你共舞》
9/21〜23 7:45pm
9/24 2:45pm
台北國家戲劇院
INFO 02-33939888
四度造訪印度,優人神鼓音樂總監黃誌群於恆河畔、火車上,將他看到的故事寫成給兒子的一封封家書:「我只是一個失明老人,什麼都沒有,然而我會吹笛……火車的輪一直追趕著時間,追著未來,希望笛聲能夠讓你暫停追逐的心,停止於現在,把時間空間凝結於深深的聆聽中。」這是《與你共舞》裡〈盲眼吹笛人〉的蒼涼情感。「某一天,我從別人手中得到一把琴,那個人教了我一些歌……我的歌聲中充滿了遼闊,熱情奔放,也許熱情夢想可以掙得一口飯。」這是〈遊唱詩人〉的靈感泉源。在離開佛陀故鄉前,黃誌群提筆:「翻身迴轉,天地與你共舞。」優人神鼓以詩入舞、入樂,翩然擊奏最寧靜壯闊的樂舞篇章。
「神聖舞蹈」與鼓共舞
從《金剛心》、《禪武不二》,到《與你共舞》,優人神鼓展現出愈趨剛柔並濟的優游風格。藝術總監兼導演劉若瑀說:「詩是作品的源起。藝術的重點應在人身上,因此訓練團員將藉用葛吉夫神聖舞蹈,從修行轉化生活,再從生活展現到舞台。」製作群囊括了服裝設計師葉錦添、燈光舞台設計師林克華;身兼演出、肢體、作曲、擊鼓指導的黃誌群除了運用鼓曲與人聲梵唱,還加入鋼琴、大小提琴、笛子等中西樂器,音樂純粹而重意境。十一段鼓曲由詩串連,詩句或獨唸或合唸,團員甚至一邊跳舞!
是了,跳舞,這次作品中大膽混搭的「神聖舞蹈」,構成最饒富興味的挑戰。優人請到Jivan Sundar傳授神聖舞蹈技巧。黃誌群描述當時的靈光閃現:「有一種修行,不是透過打坐,而是透過舞蹈——它震撼了我!它可以被看、允許被看、而且嘗試被看。當靜心者在被看時,如演員在舞台上被注視時,你覺得不安、緊張、或表現慾升起時,如何同時面對自己與外界?所以你需要警覺和覺知,對舞者來說,神聖舞蹈正是檢驗自我的狀態。」鼓曲加入了神聖舞蹈,變得有動作,整齣鼓舞成為最具感染力的媒介:當一群人跳舞跳得清楚分明,節拍節奏精準,既安住內在中心,又展立於大宇宙中,那時會匯集出極大的能量,將這能量傳染給觀眾,即是一場靜心的超凡饗宴。
鼓樂武舞,一切都是音樂
從擊鼓音樂到舞蹈肢體,一是表演的鼓曲,一是靜心之舞,兩者間有著微妙的轉換。以擊鼓為例,純粹打鼓較之於將心放在手部動作上,兩者的感受性是迥異的。黃誌群形容:「打鼓技術和基本功是不可或缺的,它就像樹幹。但表演者的意與境需要提升,它像樹根裡流動的東西,唯有心能讓技術面活絡起來。」在身體練習中,從鼓曲到肢體的轉化媒介是太極與武術。當舞蹈性質是柔緩的女性舞蹈,氣沉丹田的太極律動正適於銜接神聖舞蹈裡緩鬆慢的情感中心;而陽剛男性的舞蹈,武術勁道剛好打通快剛猛的理智中心。對優人神鼓來講,內在的自性不變,但形式的轉換需要時間和勤練。神聖舞蹈形式上包含了女性舞蹈、男性舞蹈、卡農舞蹈、頭腦舞蹈等,最後達到三個中心的整合妙境。
其實,在黃誌群心底,一切都是音樂!他說:「當鼓手一舉起手,那就是音樂。音樂是節奏,線條,與情感性。鼓樂武舞四者形式不同,但根本處是音樂。音樂有著粗、細、點、剛、柔的不同線條,身體律動是音樂線條,擊鼓也有線條和旋律線,武術一拳出去,那迴音與重音,都是音樂。」音樂性流盪在《與你共舞》的恢宏擊鼓與武術裡,也回響於神聖舞蹈與靜心修行,終於,落地於生活的真實況味中。
藝術、生活、修行原來是一回事
在印度的一天,黃誌群推開民居的門,看見稻田中有一隻鸛。牠提腳,他跟著提腳;牠展翅,他也舉臂展翅,在放空之境,他變成了自然萬物,隨著鸛覓食、抓攫,與吞食。「鸛就進入我的內在,我自然變成那隻鸛,我突然開始會寫詩了!從此我體會到藝術、生活、修行原來是同一回事。」他說:「所有活動背後的原動力都是愛。因為愛,才能無我,因為空,愛才無止無盡。」黃誌群跑到恆河邊,喜悅放聲大哭。與愛相遇,與天地相遇,《與你共舞》,將讓你與自己相遇。
PAR名詞解碼室
神聖舞蹈
神聖舞蹈又名葛吉夫肢體(Gurdjieff Movement)。源於中亞地區的古老僧院及修行團體,秘密流傳了四五千年,經俄國第四道大師葛吉夫挖掘重整為新時代的靜心及舞蹈系統。神聖舞蹈主在協助人類的和諧發展,透過打破肢體慣性,以儀式般的幾何抽象姿勢,前者如視線與手的分離,後者如將頭、手、腳各自的序列模式做簡單至複雜的組合,讓舞者回到當下的覺知,以整合理智、情感、與身體三大中心,有意識地展現三個中心共同運作的完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