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男低音飾演的歐克斯男爵,是個「既沒外表、又沒內在」的大男人角色,也反映出某些現代男性的真實性格。(Varisuomi-Matti Kolho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提供)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玫瑰騎士》&歌劇院大搜秘 從莫札特到理查.史特勞斯

笑看人間愛情遊戲

「愛情」是造物者賜予人類最好的禮物之一,也是藝術創作最好的靈感來源,只不過在每位藝術家的眼中,愛情各有表現方式,也許它同時包含了酸甜苦辣,也許它只是人類生活中的某種情趣調味料,在德國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玫瑰騎士》當中,「愛情」則是發揮了畫龍點睛的效果,讓我們見識到人性的縮影。

「愛情」是造物者賜予人類最好的禮物之一,也是藝術創作最好的靈感來源,只不過在每位藝術家的眼中,愛情各有表現方式,也許它同時包含了酸甜苦辣,也許它只是人類生活中的某種情趣調味料,在德國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玫瑰騎士》當中,「愛情」則是發揮了畫龍點睛的效果,讓我們見識到人性的縮影。

熟悉日劇、韓劇的愛樂朋友,當您觀看「愛情無法擋」、「大和拜金女」、「101次求婚」時,除了娛樂效果之外,也許對劇中的愛情遊戲規則難以置信,但事實上,它卻或多或少出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裡,即便您不是其中的男女主角,想必也會從身邊週遭的朋友與同事身上,約略窺見類似的情節。

「愛情」是造物者賜予人類最好的禮物之一,也是藝術創作最好的靈感來源,只不過在每位藝術家的眼中,愛情各有表現方式,也許它同時包含了酸甜苦辣,也許它只是人類生活中的某種情趣調味料,在德國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玫瑰騎士》當中,「愛情」則是發揮了畫龍點睛的效果,讓我們見識到人性的縮影。

現代愛情交際場的縮影

《玫瑰騎士》的出場人物相當複雜,即使沒有合唱團編制,但獨立角色卻多達二十四個,下面幾個則是劇中的焦點人物,從他們身上,您可以發現「愛情交際場」上的趣味互動。

第一女主角元帥夫人瑪莎琳(Die Feldmarschallin),雖然只在第一以及第三幕出場,卻是劇中的靈魂人物。根據本劇編劇家霍夫曼斯塔爾(Hugo von Hofmannsthal)的描述,元帥夫人是一位芳齡三十出頭的女士,雖然稱不上是「中年」,卻也經歷過一番人生歷練。如果根據過去的欣賞經驗,也許您會以為這位元帥夫人是一位尊貴優雅的女性,但是從第一幕一開始,霍夫曼斯塔爾就徹底顛覆了我們的刻板印象。我們這位元帥夫人趁著丈夫外出狩獵時,和一位年僅十七歲的奧克塔文伯爵(Graf Octavian)談情說愛,而且打得火熱、難分難捨。

這樣的場景,不就像今天常見的「姊弟戀情」與「婚外情」嗎?但作曲家就是有辦法,他讓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音樂鋪陳,根本就忘了什麼是道德規範,甚至到最後,元帥夫人展現氣度,將奧克塔文伯爵讓給「應該」屬於他的愛人──蘇菲(Sophie),這又是一種「成人之美」。面對元帥夫人的大愛,誰又能忍心質問她先前的是是非非?

相對於「熟女級」的元帥夫人,劇中第二女主角蘇菲,則是清純如百合花的少女。蘇菲雖然出身富有家庭,但因為受過宗教薰陶,一點也沒有富家女的驕縱氣息,對於外在的金錢財富看得相當淡然,對她來說,更重要的則是兩情相悅、情投意合,這也是為什麼當她見到未婚夫歐克斯男爵(Der Baron Ochs auf Lerchenau)的跋扈行為之後,毅然決然捨棄這段建立在金錢之上的婚約,而投身於讓她一見鍾情的奧克塔文伯爵。或許我們可以說:「蘇菲」所象徵的,是對自己誠實、勇於追求真愛,這不正是時下男女所標榜的愛情價值觀?

至於「首席男主角」,則是未滿二十歲的奧克塔文伯爵,他是唯一從頭演到尾的角色。一開始,這是個性格天真的少年郎,他和元帥夫人之間的互動,充分展露出孩子氣,但是當他正經八百地擔任「玫瑰騎士」時,卻又表現出英姿煥發的帥氣,就連與他初次見面的富家女蘇菲都忍不住動心,更何況是尋找年輕愛情的元帥夫人?

很特別的是,理查.史特勞斯並未安排正常的男性音色演唱奧克塔文伯爵,而是由次女高音「反串」此角,其間還需要扮演「男扮女裝」的女僕,對於演唱者來說,這是個考驗演技的角色,只不過,當觀眾在幕啟之後看見元帥夫人與「反串」的奧克塔文伯爵在床第間纏綿時,不知是否會有過度聯想?

《玫瑰騎士》全長三個多小時,如果是第一次接觸的愛樂者,或許會覺得有些冗長,但其中有個角色卻帶來「插科打諢」的趣味,這是由男低音飾演的歐克斯男爵,從他一上場開始,觀眾可以明顯感覺到這是個「既沒外表、又沒內在」的大男人角色,尤其他對於女性的輕蔑態度,更讓人覺得他十足的「沙豬」性格。同樣的,歐克斯男爵的出現與存在,也反映出某些現代男性的真實性格。

這麼不討喜的人物之所以受到矚目,則是用來對比奧克塔文伯爵,也是讓蘇菲決定投入奧克塔文伯爵懷裡的關鍵人物,更重要的是,理查.史特勞斯為他寫下了幾段重要場景,其中的旋律還被改編為音樂會演奏用的圓舞曲、或是管絃樂組曲的片段。

理查.史特勞斯的官能劇場

在一九一一年《玫瑰騎士》首演之前,理查.史特勞斯已經發表了《莎樂美》Salome、以及《厄勒克特拉》Elektra兩劇,這兩部作品充斥著血腥、謀殺,甚至在《莎樂美》當中,還隱含著某種程度的情色意味,在首演當時,還曾經引起衛道人士的大力抨擊。經過先前的悲劇洗禮之後,到了《玫瑰騎士》一劇,理查.史特勞斯風格一轉,寫作出趣味盎然的愛情喜劇,發揮早先寫作「交響詩」的獨到功力,以華麗、唯美的管絃樂法敘述故事,尤其對於愛情場景的氣氛醞釀,更被部分樂評家稱為「極盡官能之美」,在理查.史特勞斯之前,大概只有華格納的樂劇《崔斯坦與伊索德》Tristan and Isolde足以媲美。

至於劇情設定的時空背景──十八世紀的維也納,不免讓人聯想到莫札特的喜歌劇《費加洛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尤其在奧克塔文伯爵與元帥夫人的身上,我們彷彿再次看到《費加洛的婚禮》當中小男僕凱魯碧諾(Cherubino)與伯爵夫人的互動;更妙的是,理查.史特勞斯以次女高音「反串」奧克塔文伯爵的手法,又與莫札特筆下的凱魯碧諾相同。這兩位前後相隔一個世紀的作曲家,在他們的歌劇創作中,不只意氣相投,更是把手言歡。

事實上,理查.史特勞斯的確打算寫作一部仿照莫札特風格的喜劇,他參照了法國劇作家包瑪榭(Pierre Augustin Beaumarchais,1732-1799)的《費加洛的婚禮》、以及莫里哀(Molière,1622-1673)的部分喜劇,並且結合老搭檔編劇家霍夫曼斯塔爾,兩人毫不矯飾地揭開了十八世紀王公貴族與上流社會的愛情面貌,從角色性格到劇情推展,處處展現了赤裸的人性,理查.史特勞斯藉由音樂讓我們坦然面對元帥夫人與奧克塔文伯爵纏綿床第的愛慾畫面,也讓我們包容歐克斯男爵在追求愛情時近乎放蕩的「吃相」,這就是理查.史特勞斯,不只用音樂帶給我們感官體驗,也用音樂美化一切。

可能有些觀眾會以為《玫瑰騎士》的劇情不可思議,但仔細咀嚼一番之後,您除了以微笑看待最後的「有情人終成眷屬」之外,也許會領略到歌劇背後帶來的意義,或許我們可以說:這是現代愛情的「另類啟示錄」!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