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在四月份推出的「藝術活力膠囊系列—雙十年華.舞蹈彩匯」將演出十支舞作,這十支舞作,從傳統民族舞到現代舞與芭蕾舞,從東方到西方的肢體美學,從台灣民俗到中原戲曲的舞台與動作元素,匯演了台灣舞蹈史的精華脈絡,呈現東西方文化衝擊下的舞蹈之路。
藝術活力膠囊系列「雙十年華.舞蹈彩匯」
4/28~29 2:30pm 台北國家戲劇院
4/28~29 7:30pm 台北國家戲劇院
4/29 4:30pm 兩廳院藝文廣場
INFO 02-33939888
兩廳院的「雙十年華.舞蹈彩匯」分成A、B兩套室內節目與一場晚上的戶外演出。在策展構想上,明顯標示出了台灣現代舞發展上所謂「東方風」或「本土風」的這一主軸,如《慶神醮》、《搶孤》、《再現東風》、《招魂》、《花神祭》甚至原舞者的《百人樂舞》,都可納入這樣的脈絡。
東方風景,舞動台灣本土活力
台北民族舞團蔡麗華的《慶神醮》是台灣民俗風味節慶舞蹈代表作,自一九八九年首演至今,已巡演超過七百場。舞作中納入廟會藝陣如〈八家將〉、〈婆姐〉、〈七響〉、〈車鼓〉、〈跳鼓〉等,將傳統陣頭舞蹈精緻化呈現,資深舞評人盧健英譽為「民族舞中相當突破之作。」由義大利籍秘克琳神父成立的蘭陽舞蹈團,四十年來將中原古典民族舞及台灣鄉土文化推上國際舞台,曾獲教宗接見無數次,這回則將演出黃玉茜的《搶孤》與陳慧如的《極境》。前者以宜蘭頭城搶孤祭儀鋪設舞台,充滿鄉土素材與民俗風格;後者則讓舞者與鐵扇在鬼太鼓音樂、燈光變化、及雪片紛飛中,激盪出質地強烈的力量之舞。
舞蹈空間的《再現東風》由編舞家楊銘隆和國光劇團合作,從戲曲中重探舞蹈新語彙。盧健英指出:「《再現東風》從戲曲中找出抽象的重心、力量、與肢體風格,將之純粹化,展現出富有未來感的現代舞蹈。」舞作脫胎自〈擊鼓罵曹〉、〈昭君出塞〉、〈思凡〉三齣,有著戲偶和操偶人關係的視覺主題,東方元素揉入身體的動靜緩急間,開創戲曲肢體與現代舞融合的新局面。新古典舞團演出劉鳳學的《招魂》,取材自楚辭屈原卷「招魂篇」,藉宗教藝術來表現藝術家的不安和掙扎,及在尋求自我過程所經歷的自我呼喚。《招魂》的舞蹈結構分成我、巫師、與獻祭女孩三套動作,於獻祭儀式中,召喚藝術家自己的靈魂。音樂採用已故作曲家許常惠的《喪花吟》等曲。舞作老照片是由患「漸凍人」病症的陳宏先生拍攝,他雖無法言語和行動,卻用唯一能表達的眼球寫書,回首這位生命鬥士的攝影畫面,舞作精神直透古今。
無垢舞蹈劇場林麗珍的《花神祭》,靈感源自於大自然的四季榮枯,來表達生命原真本質。首段〈春芽〉雙人舞描繪動植物的繁衍,男女舞者的呼吸與動作細膩緩致如花開花謝,豐富台灣素材鋪陳出的舞台美學相當驚人。盧健英如是評論:「舞者步履深緩,屈膝含胸重心下沉,融合民俗色彩而建構出台灣身體美學。」。而一直從田野採集來找回原住民樂舞文化的原舞者,將以兩百人浩浩蕩蕩演出《百人樂舞》,舞者與族人包含壯年青年兒童,在戶外與觀眾一同唱跳。舞作呈現阿美族宜灣部落、港口部落、太巴塱部落的祭儀樂舞,時而如海波平緩,時而如秀姑巒溪流布滿漩渦力道,是與土地呼吸共存的原住民之舞。
紀念羅曼菲與伍國柱,兩作品登場
另外,匯演中也特別呈現了去年初前後辭世的兩位編舞家伍國柱與羅曼菲的作品,以為紀念。羅曼菲的《天空之城》,呈現了驚人的速度、能量、與動作編排,舞作結構清楚,群舞氣勢磅礡,充滿未來感地表達對天空之外另方世界的嚮往。盧健英指出:「舞者身體有如行星和衛星不斷碰撞、循環,音樂與燈光氛圍營造出個人面對群體的孤立感。」衝擊性相當強烈。伍國柱的舞作向來關注「人」在社會中該當如何自處,《Tantalus》是希臘神話中被處罰的巨人,站在水中但喝不到水、吃不到果實,暗喻人類渴求欲望物卻永無法到位;舞群透過整齊的動作奔跑、抓癢、模仿,突有一人在群體中停下或跳出,個體與集體間的矛盾張力綿延奔灑。
這次匯演中唯一的芭蕾作品《小夜曲》Serenade是現代芭蕾大師喬治.巴蘭欽在紐約編作的首支原創芭蕾,也是兩廳院多年前策劃「明日之星」計畫時,曾促成國內舞者與國外芭蕾舞團合作演出的作品,對兩廳院深具意義,這回重新搬演,則由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來演出。此舞深具巴蘭欽新古典主義特色,將芭蕾舞劇抽象化,回歸舞蹈本身,以芭蕾肢體作隊形的對稱和對比變化,身體的音樂性強烈,充滿浪漫美感。
台灣的舞蹈創作多元綻放,然在各自的舞種基礎上,又不停止對於世界紛異文化元素的探索追尋、接移或融合,從傳統中寓新,從現代裡翻騰恆古主題,此番風雲際會,正是歷史洪流中精采的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