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O的「發現柴可夫斯基」系列將演出最後一場,「曼弗雷德」則是這場音樂會的主角,NSO將演出柴可夫斯基與舒曼針對這個詩人拜倫筆下的灰色人物、所分別創作的龐大樂曲,NSO將在荷蘭指揮家蘇坦的帶領下,探討內心最深沉、最渴求的樂章。
NSO 發現柴科夫斯基10—情.詩.交響
6/15 14: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懷疑知識、不信科學、鄙視命運、否定上帝、排斥宗教、對人類感到失望、對人生充滿挫折,他遠離愛情,寧願忍受折磨與煎熬,獨自過著高傲孤僻的生活,任何勢力都不能使他改觀,各種精神都不能讓他放棄叛離——他是曼弗雷德,英國詩人拜倫筆下一個灰色的人物。雖然這個悲劇角色是一個反式思考的代表,卻同時引起舒曼及柴科夫斯基兩位音樂家的共鳴,並且將這部文學著作,化作不朽的音樂創作。
柴科夫斯基與舒曼,分別詮釋「曼弗雷德」
「在我一生中向來沒有這樣努力過,也沒有由於工作而覺得這樣疲倦……」享受幽暗的苦痛,柴科夫斯基抑鬱的氣質將《曼弗雷德交響曲》以四個樂章呈現,時隱時現的主題代表著主人的個人色彩,是交響曲中的重要部分。整首樂曲中,有對光明幸福的渴望,卻也有著永遠都追求不到的哀傷,旋律抒情深情,但也脫離不了隱藏其中的糾結,貫穿其中。而對於舒曼來說,曼弗雷德的形象或許與他對當時社會不滿及自我的悲觀哲學相仿,在引發共鳴下寫了十五段合唱、重唱、朗誦伴奏和器樂間奏外,更寫了一首同名序曲。不安的情緒、懷念戀人的悵然、內心的矛盾在磅礡的氣勢下顯露無疑,堪稱舒曼最有才氣的作品之一。以死亡作為最後依歸,兩首龐大的樂曲,展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浪漫時期丰采外,無論在演奏技巧以及深度哲思上,對NSO來說都是一項頗為艱鉅的挑戰。
擔綱這場音樂會指揮重任的是荷蘭指揮家胡伯特.蘇坦,曾為柏林卡拉揚國際指揮大賽、米蘭康泰利指揮大賽,法國貝桑松國際指揮大賽的得主,首度與NSO合作便挑大樑,和樂團共同探討內心最深沉、最渴求的樂章。
王健沉穩內斂,典雅演奏舒曼名曲
另一首舒曼經典《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則邀來曾被著名《美國音樂》雜誌評選為「全美傑出音樂藝術家」的王健領銜演出。英國絃樂雜誌《斯特拉底》盛讚王健是「一位令人激動演奏家,他的技巧是建立在花崗岩上的」,《每日電訊報》更認為「王健對音樂充滿熱情的演奏,變化豐富的音色、柔軟滑順的轉調,無庸置疑是享譽國際的演奏家。」事實上王健的琴聲對台灣樂迷們來說並不陌生,沒有舞台的渲染及外放,他的音樂本質是內斂誠摯的。舒曼《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由王健來詮釋是相當適切的,這部大提琴協奏曲需要極高的技巧,卻又要隱藏於其中,沒有太多的炫技,卻自然散發典雅氣質。舒曼創作力最旺盛時期所寫的這首協奏曲,需要拿捏得宜的功力,正適合王健技巧卓越又沉穩內斂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