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明麗雖然專心教舞,為了幫學生排舞,她經常親自示範,仍維持優美的體態。(劉振祥 攝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提供)
焦點專題 Focus 不老的舞魂—台灣舞蹈回顧篇

台灣芭蕾的美麗園丁—姚明麗

對台灣芭蕾舞發展功不可沒的姚明麗,是第一位將《吉賽兒》、《天鵝湖》、《睡美人》等古典芭蕾全本舞劇搬上台灣舞台的人。大半生從事教學與排舞的她,希望舞蹈藝術教育能從小扎根,讓孩子進劇院領會藝術之美,更期待年年有芭蕾舞劇新製作,讓舞者能夠有機會淬煉舞藝更上層樓。

對台灣芭蕾舞發展功不可沒的姚明麗,是第一位將《吉賽兒》、《天鵝湖》、《睡美人》等古典芭蕾全本舞劇搬上台灣舞台的人。大半生從事教學與排舞的她,希望舞蹈藝術教育能從小扎根,讓孩子進劇院領會藝術之美,更期待年年有芭蕾舞劇新製作,讓舞者能夠有機會淬煉舞藝更上層樓。

自稱際遇平凡,卻一步一腳印,耕耘芭蕾數十年的姚明麗,最初是跟著姊姊向舞蹈家黃秀峰學習芭蕾。她說就像呼吸、喝水般自然,那是生活的一部分,除了上學,就是跳舞。當時每家小孩總會學點什麼,不是音樂就是舞蹈,也沒想到將來當名舞者,沒有期待,沒有壓力——那是個沒有攝錄教材、藝術資訊、舞台表演、舞團、舞者、學校舞蹈科系的寂靜年代,僅有眼前的跳舞這件事。民國四十七年,姚明麗接手舞蹈教室,學員來跳舞,她平常心經營教室,每個階段舉行成果發表會,如此簡單純粹的舞蹈日子。

期盼每年有芭蕾新作,讓舞者淬煉更上層樓

一九六二年,姚明麗赴日本「橘芭蕾舞蹈學校」深造。留日的藝術經驗一新耳目,記得第一次上場演出,上半場是歌劇,下半場是芭蕾舞劇《天鵝湖》,交響樂團現場演奏,古典華美氣勢非凡。這樣的演出形式影響到日後在台灣的芭蕾推廣。姚明麗是日本「牧阿佐美芭蕾舞團」主要舞者,技巧性高的俄式古典芭蕾訓練,練就獨舞的個人技巧、角色詮釋、默劇手勢、肢體語言,她從一再琢磨的角色與動作中,由內在感覺表達出喜怒哀樂人性情感。姚明麗強調:「上課與上台是不一樣的!」比較當時從台灣到日本習舞的最大收穫,前者,在教室發表的小品著重動作技巧,內行看門道,外行看不懂;在舞台表演的舞劇則從結構、技巧、服裝、群舞變化等豐富多彩的面貌,讓六歲到一百歲的觀眾都可從中發現樂趣。

一九八○年前後,姚明麗實現她的芭蕾演出構想。她在台灣率先演出《吉賽兒》、《天鵝湖》、《睡美人》等古典芭蕾全本舞劇,世紀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現場演奏。姚明麗一直堅信,推廣舞蹈藝術的第一步是讓沒進過劇場的孩子有機會進劇場!讓小孩認識劇場,體會劇院魔力,才會有下一次。她舉例在日本時,可定期定點看到同一個表演團體的節目;她有個夢想,希望劇場內每週每週、或每月每月都上演不同藝術節目,如古典芭蕾、民族舞、兒童劇、歌劇等不同的類型輪番演出,讓小朋友定期進劇場,認識各類劇種及劇場的結構,各組舞者也可在舞劇的不同場次中輪流擔綱主角。「小朋友當然免費觀賞,當作課外實習。」她說。當然,這需要政府單位統籌整合相關資源,才能扎根藝術教育重要的一環。她也期盼每年都有新製作的芭蕾舞劇演出,讓一代代的舞者上台淬煉芭蕾技巧與詮釋,「只有系展、畢展是不夠的。」姚明麗依然強調:「上舞台」的整個過程是最好的鍛鍊。

缺乏舞伴離舞台,栽培舞者不遺餘力

如何看待年齡與舞者的關係?姚明麗說,年輕時著重衝勁和技巧,年長時因閱歷累積,經驗與情感使得藝術性更加純熟。她後來不得不放棄舞台,「因為當時沒有舞伴。」早年台灣舞蹈環境中缺乏芭蕾男舞者,姚明麗漸漸將重心放到教舞與排舞上。她諄諄提醒,學校教授基本課程,但唯有演出,才能磨練技巧,在舞台、老師、自己的多方角度修煉中大幅進步。除了從DVD中體驗古典文化,她曾帶著學生去國外實地觀察劇場佈景、燈光,及主力一團在原有規格最原汁原味的完整表演。她悉心栽培舞者,技巧和素養兼具。

結合東方元素如舞台、服裝、手勢身段與古典芭蕾動作技法的《孔雀東南飛》(一九七四年),當是姚明麗的代表作。日本藝術文化的迴音仍深刻返響,那時參與的舞團每年總要推出兩個創作,一是東方古典舞,一是芭蕾舞。喜歡中國古詩詞的姚明麗,請陳芳蘭萃取本土音樂創作者如蕭泰然、潘皇龍的樂曲,融合詩歌、戲曲、舞蹈而成新型芭蕾舞劇。姚明麗深諳西方古典芭蕾藝術,又融入東方傳統文化質素,她的視野於今仍閃耀。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人物側寫

當年的天鵝公主  如今的芭蕾教母

文字  王凌莉 資深藝文新聞工作者

談起台灣芭蕾舞蹈的發展,姚明麗功不可沒,在台灣舞蹈教育界服務超過四十年的她,學生遍及世界各知名芭蕾舞團,這位學生「姚老師」,曾經是台灣古典芭蕾舞台上的「天鵝公主」。

姚明麗出生於一九三七年,那是一個世界處於戰爭的貧困年代,她師承黃秀峰,十四歲隨姊姊到舞蹈社習舞,熱中古典芭蕾。二十三歲赴笈日本東京橘芭蕾學校進修,並成為牧阿佐美芭蕾舞團主要舞者。在日留學期間,她不僅鑽研古典芭蕾技巧、表演與編創方法,而且學習如何運用芭蕾舞劇的構成媒材,像是戲劇、音樂與服裝製作。二年後返台,為當時資訊取得不易的台灣,帶回了大型舞劇《吉賽兒》與《天鵝湖》二大套樂譜。一九六四年台灣第一所專業舞蹈學校中國文化學院音樂舞蹈科成立時,姚明麗即應主任高棪邀請教授古典芭蕾,一九七○年赴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現台灣藝術大學的前身)任教至今。姚明麗教學嚴謹,她教學時,常思考關節運作,強調精準的芭蕾基本動作及修長的線條運用,她為台灣舞蹈界培養無數舞蹈菁英,包括伍曼麗、陳學同、王廣生、原文秀、杜碧桃、李淑惠、平珩、吳素芬、吳素君,年輕一代的吳佩瑜、陳燕麗、董鼎雯、陳武康等人。

一九八○年前後,台灣首開交響樂團與舞蹈合作之風氣,演出全本古典芭蕾舞劇《吉賽兒》、《天鵝湖》和《睡美人》。在此之前,台灣陸續有前輩舞蹈家排演相關芭蕾舞劇,卻沒有完整全本演出。姚明麗還陸續推出《柯碧莉亞》、《胡桃鉗》、《花之圓舞曲》、《雷蒙達》、《雪兒薇亞》、《C調交響曲》等經典古典芭蕾,並且排演具中國文化色彩的芭蕾舞劇《龍宮奇緣》、《採蓮曲》、《孔雀東南飛》、《西施》、《香妃》。

姚明麗雖然專心教舞,為了幫學生排舞,她經常親自示範,仍維持優美的體態,看到她優雅的外型,讓人聯想起在近半個世紀前,台灣舞台上優美的「天鵝公主」。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