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莉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由舞蹈肢體引領 啟發多元藝術的空間
「沒有設限、開放思考、多元創作」,二十年來,這些發展概念形塑舞團經營的特質。舞蹈空間舞團的「新」與「變」,擴大表演藝術的空間,更實質地對台灣舞蹈表現形式產生質變的影響,也因此形成舞團特有的風格和發展形式。它的發跡不是仰賴一個舞台明星,創團團長平珩憑藉的是對藝術和舞蹈的熱愛與不設限的寬容,與其說它是一個專司表演的舞團,不如視它為一個藉由舞蹈肢體探索而發展多元藝術的「空間」。
-
其他分類 台法再度合作 衛武營先行預演
漢唐樂府《教坊記》重現唐代東西交流風貌
在衛武營藝術中心部分製作經費的支持下,台法雙方合作的《教坊記》將重現千餘年前唐代中西文化交流風貌。製作前期,漢唐樂府在衛武營舉辦為期一週的「梨園舞蹈教坊」工作坊及「南管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講座。讓南方藝術工作者與校園學子有機會深入了解南管音樂的創建歷史背景,並進一步了解梨園科步之細緻與典雅,體驗唐代當年樂舞昇平的藝術盛世。
-
焦點專題 Focus
這廂鐃鈸絲竹 那廂舞動酷炫
現代舞創作人很少聽國樂,甚至於從來沒有接觸,如果編舞者願意運用點戲曲或南管的素材,那也是極少數。十歲的雲門舞集2,八月要與三十歲的臺北市立國樂團一起在舞台上跳出一個新「Tone」當國樂演奏員躍出樂池上舞台,國樂遇上西方現代舞,一幕幕由視覺暫留串連而成的酷炫影像,將讓觀眾視覺《跳Tone!》。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歌山舞海 期待滔滔不斷
隨著傳統祭儀式微與生活環境變遷,原住民歌舞活動內在的文化精神根源也日益凋零,現代社會的資本消費逐漸高漲,將部落傳統文化觀光化。面對生活變遷,原住民樂舞從部落發展到舞台,試圖在主流社會藝術領域裡保有自己發聲的主體性;此外,社區、學校等部落自發性的傳承更能彰顯原住民生活藝術的活力。
-
焦點專題 Focus
八二高齡仍翩舞的彩蝶—李彩娥
台灣國寶級舞蹈家李彩娥,從十二歲師從日本現代舞之父石井漠起,迄今八二高齡,歷經生理病痛與心理的瓶頸,仍在舞台上翩舞。李彩娥希望能重塑先民「人皆可舞」的美學精神,讓藝術從高奧的殿堂裡解放到每個人的指尖腳下。
-
焦點專題 Focus
引領風潮的現代舞推手—游好彥
身為瑪莎.葛蘭姆舞團的第一位台灣弟子,游好彥不僅把葛蘭姆的舞蹈技巧在台灣發揚光大,更藉由編創《魚玄機》、《屈原傳》等舞作,贏得「台灣現代舞之父」的地位。結束艱困的舞團經營,退而不休的他仍致力舞蹈教學和小品創作,以欣賞落日的心情,愜意地享受人生。
-
焦點專題 Focus
台灣芭蕾的美麗園丁—姚明麗
對台灣芭蕾舞發展功不可沒的姚明麗,是第一位將《吉賽兒》、《天鵝湖》、《睡美人》等古典芭蕾全本舞劇搬上台灣舞台的人。大半生從事教學與排舞的她,希望舞蹈藝術教育能從小扎根,讓孩子進劇院領會藝術之美,更期待年年有芭蕾舞劇新製作,讓舞者能夠有機會淬煉舞藝更上層樓。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紀事一:跨過海峽,尋找新舞台?(之一)
審慎多角經營,跨上交流平台
隨著《暗戀桃花源》的大陸熱賣,《莎姆雷特》的征服北京,都令人感到台灣表演團隊在對岸的發展似乎頗有光明遠景,但是否真是一片坦蕩?或是應該步步為營?讓我們來看看雲門舞集、表演工作坊、屏風表演班的「文化交流」經驗談。
-
特別企畫 Feature 碧娜的「舞蹈劇場」為何觸動人心?
他們「來真的」 於是我們流淚
碧娜.鮑許之所以撼動觀眾的心,不在於她的「舞蹈劇場」,而是作品中呈現出近乎自然主義的表現形式,表演者在舞台上都「來真的」,舞者或其本身的經驗都曾即興入舞,所以當觀眾看到男舞者撫摸全裸女舞者,表演者閉著雙眼在舞台上跌撞桌椅時,會留下滿臉淚痕與觸了電般的感動。
-
舞蹈
極陽力度和純陰柔美
春給人一種初始而清新的感覺,這一季有兩個編舞家從老故事裡找到新感覺,張曉雄的《浮士德之咒》重新詮釋浮士德與魔鬼的交易,探討人性慾望,林向秀的《傾斜-Tilt》則從杜麗娘的不同面向出發,呈現女人的愛情觀,兩檔演出分別在舞蹈視覺中展現出極陽力度和純陰的柔美。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跨越多世代,開拓舞壇新生命
廿年難逢 「舞蹈雙重奏」展現台灣創作力
「舞蹈雙重奏.生日快樂」邀請二十位國內舞蹈創作人齊秀,涵蓋了台灣中、青到年輕的編舞者,有長期在國內耕耘的,也有國際知名職業舞團舞者。儘管「舞蹈雙重奏.生日快樂」並非舞技較勁,不過,芭蕾、傳統舞蹈與現代技法等長期在編舞者身上所積累出的肢體語彙,將分別以不同形式表現在舞台上,這也是觀眾可以看出台灣舞蹈發展多元化的例證。
-
舞蹈
樓梯上下間的男舞魅力
演出的節奏由沈靜而激動;從和緩到活潑;由內蘊戲劇情感到外顯肢體能量,一支支看似獨立的小品,串連出一場點題清楚的舞蹈,舞者與舞台物件及舞者彼此的互動,明確傳達出人與時空作用後引發出的各種意涵。
-
舞蹈
兼顧浪漫傳統與現代美感
台灣製作大型古典芭蕾舞劇最難之處除了舞者的足尖技巧外,舞蹈編排也是一項大挑戰;在舞台上要兼具炫技及展露現代美學觀,抓住看慣國外芭蕾舞者表演觀眾的目光並不容易。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此次公演《吉賽兒》,在芭蕾技巧上,不僅展現出學校芭蕾訓練的成果,也同時顯露出台灣芭蕾舞者邁向專業舞台的潛力。就整體舞台視覺而言,既能兼顧傳統浪漫芭蕾的唯美風格,又展露出現代舞台的美感。
-
舞蹈
視覺趣味亮眼,舞蹈融合順暢
《波波歷險記》不僅僅玩出舞台視覺效果,從故事的鋪陳到段落的安排,可以看出藝術總監羅曼菲的用心。雖然科幻奇遇故事不是新鮮題材,內容卻因應時代演進,融入電玩科技及虛擬世界的概念;同時也透過形塑外星人生活面貌隱喻地球人類百態,觀眾從台上現實或超現實人們生活景象中,得以獲得思考和想像自我生活的空間。
-
舞蹈
不脫硬鞋,走出芭蕾新路
在欠缺長期專業培養與大型古典舞劇經驗的環境下,要移植西方芭蕾體系困難重重,因此,融合台灣文化特質與自己身體經驗的創作芭蕾,顯然才是國內芭蕾舞團積極發展的方向,創作者大都希望芭蕾不只是停留在技術階段,也不僅止於古典芭蕾舞步的堆疊與排列組合,而是在不脫芭蕾舞鞋的堅持下,運用西方古典芭蕾的身體經驗,發展屬於台灣芭蕾的美學觀。
-
舞蹈
光影細繪多樣人生
燈光設計是全舞的大功臣,燈光的多重表情,反射出舞台事物的多樣感情,更給予觀賞者不一樣的心情。燈光設計王世信這次在《蘆葦地帶》裡用燈光展現大自然光感,從日暮西山、日正當中到日出前的晨曦,把舞台上的蘆葦照活了。燈光隨著舞蹈情緒所設計的色調,除了成功地結合自然光景與舞台燈光的美學外,也為整場舞蹈的劇場張力增色不少。
-
舞蹈
走上回頭路的艱困挑戰
《流轉》的舞者身體表現並不平穩,新舊面孔的肢體質地不同,再加上〈水〉一段的舞句不如編舞者想表達地那樣流暢,反而更呈顯出舞者身體訓練的時間缺憾。此外,劉紹爐在獨舞時試圖展現純粹的身體自覺,雖然顯露出他長時間發展「氣、身、心」合一的身體質感,但舞台呈現也許可以透過其他舞者傳達。
-
舞蹈
逐時間之浪
「逐浪」的三支舞作雖然個有特色,卻可以理出一個共同的主題──時間,時間在舞者的動作語彙中流露出來也在一幕幕舞蹈情境中表現,儘管年輕編舞者的作品不盡成熟,時間就是給他們機會的重要元素。
-
專題
老師,請多多「利用」表演團體!
《九年一貫》新課程實施後,表演藝術團體成了學校實際施作藝術與人文領域最有助益的資源,學校不應如過去般被動接受藝術活動,而是應該主動建立與表演藝術團體之間溝通的管道,以便能夠獲得更有利的資源配合。
-
專題
觀念迷霧中,師生自求多福?
觀念與態度是教育最關鍵的兩件事,卻是「九年一貫」教育改革在基層學校中最難推行的層面。不但大家對於「九年一貫」最重要的彈性、協同及統整等特質理解仍然有限;制定政策的教育主管機關、主要師資來源的師範體系,到基層學校與教師,各環節長期都存在著本位槪念,教改要「推」不見得「動」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