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節的根本精神,在於讓人在「時間之外的時間」裡,
感受到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經驗,人們因而充滿想像與期待。
讓人舒服的藝術節,更在節目「時間」跟「空間」裡,大大揮灑創意
劇場的英文Theatre,在希臘遠古的意涵是:「一個看的地方」(A place to see)。我總愛說:徐薇老師告訴我們,一個完整的句子應該包含主詞跟受詞。這個句子有動詞「看」,但是,還得加上「觀眾」跟「表演者」,這樣的主受詞才算完整。
時間之外的時間:創意在限制當中發揮出最大的能量
希臘人在二千多年前就說了:空間+人(觀眾+表演者)=劇場。劇場,其實可以用非常寬廣的角度來定義。
如果回到希臘原文的定義中去看,「節慶」也可以有更宏觀的定義:一群人到特定的空間一起參與特定的活動,更重要的是,這件事情必須發生在一段「時間之外的時間」(time out of time)——此時的人們,會願意而且被允許去作平常不會做的事情!
時至今日,大大小小的各種表演藝術節,不僅是展示節目的絕佳機會。他同時還提供人們在「時間之外的時間」裡,感受到日常生活不一定可以得到的欣賞經驗。這樣的經驗,讓人一想要一試再試。
過去十年,從表演通常在晚上九點開演的挪威「貝爾根藝術節」,到每晚十一點才開鑼的西班牙「聖地牙哥藝術節」。乃至於絕大多數表演都不收費的法國「夏隆街頭藝術節」,或者觀眾會背著槍看表演的「以色列戲劇節」中,我曾在超過五十個國際藝術節裡,渡過無數愉快而美好的夜晚。
然後,我歸納出讓人舒服的藝術節,通常在表演節目之外,都會在「時間」跟「空間」,這二個元素當中揮灑許多創意。
創意空間,讓表演變得可近可親又有趣
連續擔任六年「愛丁堡藝穗節」(The Edinburgh Fringe)執行長的保羅.古晉(Paul Gudgin),去年甫卸任就受「明天事務所劇團」之邀,到台北與高雄舉辦「國際藝術節總監論壇」的演講會。
這個全球最大的藝術節,每年夏天總能吸引百萬人次的藝術朝聖客,走進英國蘇格蘭的山城愛丁堡,在四週當中欣賞二千多個表演藝術團體,在三百多個劇場當中演出。保羅說:「藝穗節的成功,很大的因素是我們有許多有趣的表演空間。公車裡、公寓或閣樓、大帳篷、公廁、公園、歷史性建物,都可以有表演發生在其中。這種在有趣的空間欣賞有趣表演的經驗,對所有觀眾來說,都太難得了。」
跟愛丁堡藝穗節一樣在去年慶祝成立六十週年的,還有法國的「亞維儂藝術節」(Festival D’Avignon)。這個藝術節曾經持續以一年一國的主題來推出系列演出。近年來,則透過常設藝術總監與每年一換的聯合藝術總監,陸續邀請各式表演團隊。
一九九八年時,台灣有六個團隊受邀在這個劇場大多數是古蹟改建而成的藝術節獻藝。當時的藝術總監費荷.達西(Faivre d’Arcier),在優劇場演出的露天「石礦區劇場」,跟現場爆滿的觀眾一起對謝幕的演員熱烈歡呼,我清楚記得他當時說:「空間,有故事的空間,真的可以讓人的想像力飛到更遠的地方」。
雖然保羅說,亞維儂贏過愛丁堡的地方只有食物而已。但是,亞維儂主要是以中大型劇場的規模為主,愛丁堡藝穗節則幾乎清一色都是小劇場製作。他們各有專擅,但也都因為空間的創意逼人,讓人每年都想過去親身感受。
從白天到夜晚,日日好日時時都是表演好時機
英法等歐陸國家,政府給予表演團隊和劇院的預算總是比較充裕。美國的劇場界,並沒有這麼好命,這使得他們推出大型製作的機會沒有歐洲來得多。紐約的「下一波藝術節」(The Next Wave Festival),二十年前就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他們在邀約世界重量級作品的同時,也委託美國境內藝術家創作大型演出。
我曾在看過劇場大師羅伯.威爾森,執導德國劇團演出《黑騎士》Black Rider後,得到機會採訪到執行總監約瑟夫.麥里羅(Joseph V. Melillo)。他說「下一波」顧名思義是在呈現表演藝術的下一波趨勢,選擇用整個冬天四個月的時間來推出,是因為:「藝術家們總喜歡在夏天旅行,冬天該是他們交出成績的時候。而且紐約客冬天喜歡待在室內,藝術節提供他們在溫暖的劇場裡,跟我們一起欣賞全世界最好的節目。」
西班牙聖地牙哥藝術節在夏夜,讓觀眾在星光底下欣賞創作。挪威貝爾根藝術節在北半球繁花似錦的三月,讓觀光客和老百姓一起感受藝術的無限春風。今年夏天我才首度造訪的法國「夏隆街頭藝術節」(Chalon dans la Rue),更將整個城市轉化成無處不劇場。
「夏隆街頭藝術節」總監派特羅.賈西亞(Pedro Gacia)認為,夏天原本就是巴黎人走進外省的時節。五天的藝術節裡,夏隆從早上十點到深夜十二點過後,在市中心各角落,街頭處處是劇場,駐足觀賞的每個人,也都被融入表演的風景當中。他說:「這就是街頭藝術的魅力,這也是夏天的魔力所在。」
賈西亞還表示,成功的藝術節,市民參與度是決定勝敗的關鍵。同樣的說法,也出現在愛丁堡藝穗節前執行長保羅的口中:「市民知道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可能會發生什麼事,而且期待這些事發生,能做到這一步,藝術節已經成功了一半。」
對的時間+空間+作品=好的藝術節嗎?
有對的時間,有對的空間,有對的作品,就可以有好的藝術節嗎?
照道理來說,這樣的公式應該可以泡製出一杯迷人的藝術節好茶。但是,這樣的模式還需要搭配達文西所說的那句話:「人是世界的中心」。好的藝術節,總是有固定的團隊,以及固定的藝術總監在持續耕耘。
世界歷史最悠久的藝術,也就是專演華格納歌劇的「拜魯特藝術節」(Bayreuther Festspiele,或譯拜羅伊特樂劇節),藝術總監就由華格納的子孫傳宗接代下去。下一波、亞維儂、夏隆等,藝術節的藝術總監在上任之前,通常都已經在藝術節工作過一段時間,他們在位五年或更久的時間都時有所聞——因為持續跟累積,本來就是表演藝術發展的重要基石。
好的藝術節,讓觀眾在「時間之外的時間」,感受到藝術的美好與悸動。台灣還沒出現夠好的藝術節,可能也需要給策展執行團隊跟藝術總監多一些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