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亞維儂藝術節

相關文章 36 篇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世界的崩壞重建 肉身的冒險挑戰

    跨性別藝術家斐雅.美娜的「非道德童話(歐洲)」三部曲

    近年來,隨著「跨性別」議題漸受主流接受,「跨」(Trans)身分的各領域創作者都極受注目,而在多年以來致力以「不穩定」物質和自己身體的轉變為題的法國藝術家斐雅.美娜(Phia Mnard)除了性別政治命題外,無疑是在疫情危機的此時,全球面對未來一波波危機、各自尋找自我改變適應巨變之際,令人迫切期待的先鋒人物。

    文字|詹育杰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4/25
  • 《總之,我所剩回憶不多》蒐集導演安端.維德志相關的回憶編織為文本,由年輕演員演出。
    亞維儂

    亞維儂藝術節演出紀念安端.維德志之作

    今年也是奧利維耶.畢(Olivier Py)擔任亞維儂藝術節總監的最後一年。明年起將由葡萄牙導演及里斯本多娜瑪莉亞國家劇院(Teatro Nacional D. Maria II)總監提亞哥.侯迪格(Tiago Rodriques)接任。

    文字|楊宜霖、Olivier Quero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 朗貝爾的《建築》。
    亞維儂

    第73屆亞維儂藝術節落幕 高朋滿座卻名不符實?

    今年的亞維儂藝術節於七月廿三日畫下句點,總監歐利維耶.畢(Olivier Py)以「振奮人心」形容今年藝術節的成就。四十三齣創作在廿天中累計了二百八十二場演出,吸引約十三萬八千多名觀眾進場,售票率高達95.5%!但漂亮的成績單卻無法平息批評浪潮。為何標榜「讚揚歐洲精神、歌頌自由主義、關懷難民同胞」的藝術節失去推陳出新的力量和反映現世的功用,成為劇場人士的眾矢之的?

    文字|王世偉、Christophe Raynaud De Lage
    第322期 / 2019年10月號
  • 亞維儂藝術節總監歐利維耶.畢強調今年的藝術節將是一場「人文冒險」。
    亞維儂

    今年夏天的亞維儂 一場兼容並蓄的奧德賽旅程

    亞維儂藝術節將於七月初登場,今年主題是「奧德賽」,藉希臘英雄與異族文化相遇、重新思索自身價值的經歷為喻,透過各地創作讓觀眾聽見流亡者及異議者的聲音。此次節目分為三個方向:洞鑒古今的省思、藝術和政治的衝突、人類對生態的影響。而今年台灣團隊參與外亞維儂藝術節的節目融合了南管、京劇、原住民舞蹈、當代編舞等,將帶給觀眾一場貫穿古今的「台灣奧德賽」。

    文字|王世偉、Christophe Raynaud de Lage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 文森.波迪耶(右)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宛如劇場的城市 到代表城市的劇場 洛桑維蒂劇院藝術總監波迪耶的經營策略

    應國家兩廳院之邀,曾任亞維儂藝術節藝術總監,現任瑞士洛桑維蒂劇院藝術總監的文森.波迪耶,於十月中來台分享他多年經營藝術文化機構的經驗與策略。無論是藝術節規劃或劇院營運,波迪耶認為都應該放手一搏、勇於嘗試。他協助藝術家完成夢想,也挖掘深具潛力的創作者。而劇院必須跟上時代的腳步,才能突顯出表演藝術的當代性、前衛感,及多向發展的無限潛能。

    文字|王世偉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魏海敏 她和她們」特展 即日起於戲曲中心展出

    【台灣】 「魏海敏 她和她們」特展 即日起於戲曲中心展出 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的「魏海敏 她和她們」特展,自即日起至7月29日止,於臺灣戲曲中心.臺灣音樂館B1展出。展覽特邀攝影師范毅舜與紀錄片導演葉蔭龍共襄盛舉,以魏海敏在戲曲角色上的多樣面貌為主題,展現這位「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謎樣百變青衣。展場規劃「多媒體互動裝置」、「魏海敏起居室」、「魏海敏紀錄片」、「范毅舜攝影展」、「後台人生」及「百變旦角」六大展區,為觀眾揭開她一層又一層的神秘面紗,窺見魏海敏不同時期的京劇藝術歷程。 其中「范毅舜攝影展」特別以台南古蹟為背景,烘托魏海敏扮演過的十個經典角色如楊貴妃、穆桂英、虞姬、程雪娥、李桂枝、鐵鏡公主、敖叔征夫人等,透過范毅舜的鏡頭,深刻展現「魏海敏 她和她們」此一主題。而「魏海敏紀錄片」是一部魏海敏的「藝術生命史」,從小海光、當代傳奇劇場到國光劇團,以導演葉蔭龍的視角,以及與魏海敏多年來共同合作的藝術夥伴之對談中,照見這位京劇名伶從東方到西方,從傳統到現代,成長淬煉的點點滴滴。另還有特別打造的「魏海敏起居室」呈現魏海敏的生活空間,展示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傢飾、器皿、收藏小物、手稿、畫作等,彷彿穿越魏海敏的日常生活情境。 7月14日還有一場由魏海敏本人主講的「魏海敏談【她和她們】的邂逅」講座,並於7月21日舉辦兩場京劇臉譜手繪體驗。報名詳洽特展官網 weihaimin.com。 2018「亞當計畫」8月底登場 7月中開放線上報名 由臺北藝術中心主辦的「亞當計畫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今年來到第二屆,將於7月30日起至9月2日,假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舉行。今年內容包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 藝術總監歐利維耶.畢於3月底公布了今年亞維儂藝術節的官方節目。
    亞維儂

    亞維儂藝術節公布今年節目 強調跨性與跨界

    今年亞維儂藝術節的官方節目於三月底宣布,這次的節目分為四大類型:「跨世代」、「跨性別」、「跨地域」與「跨真假」,作品曾訪台的凡.霍夫、大衛.包貝與托馬.喬利都將推出新作。今年的宣傳主視覺為紫色,藝術總監歐利維耶.畢強調:「紫色是主教專屬的顏色,但也意味著女性主義。它調和了象徵女生的粉紅色與代表男生的藍色。」

    文字|王世偉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 “Good Neighbors Jamboree”像處處有音樂的文創市集。
    專題

    在地藝術節:地方勢力篇 從心出發 你家也可以辦藝術節

    沒有藝術根柢的小鄉城,如何變身為國際性的藝術勝地?英國「格拉斯頓伯里藝術節」、法國「亞維儂藝術節」都是最佳的典範,偏遠不是問題,在地居民齊心合力,創意凝聚奇想迸發,就可能讓故鄉成為下一個亞維儂。其實離我們不遠,日本有鹿兒島的Good Neighbors Jamboree讓人享受一日的優質美感體驗;台灣也有嘉義的「草草戲劇節」,結合在地戲劇團隊享玩藝術。

    文字|陳茂康、南九州市、かわなべ森の学校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術節

    半世紀的藝術節

    今年夏天,歐洲最重要的兩個藝術節一起步入五十週年。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的國際藝術節以外聘節目爲主,可以測知全世界表演藝術的風向;法國南部的亞維儂藝術節則有四分之三爲自製節目,總預算高達兩億四千萬台幣。這兩個國際級的藝術節,在今年推出了豐盛的藝術饗宴。本刊分就兩地爲讀者做現場一手報導。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47期 / 1996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紙上藝術節談兵

    經過多年的努力,今年台灣八個表演團隊終於在文建會的帶領下遠赴法國亞維儂藝術節,站上了國際舞台。夏天的亞維儂不僅名聲透台灣,藝術節也成了表演藝術的一種「儀式」。 而事實上,今年台灣的藝術節「湊巧」也特別多,台北市甚至舉辦了結合三千位藝術家的藝術節。今月,焦點轉回國內,就讓我們以不同的角度來解讀這一持續一九九八年的「藝術節現象」。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70期 / 1998年10月號
  • 演出場地「敎皇宮」Palais des Papes之觀衆席。
    特別企畫 Feature

    「OFF亞維儂」提供了另類機會

    參加「亞維儂藝術節」需要經過主辦單位的評選,爭取過程艱辛,但其外圍活動「OFF」卻開放給有心來此分享創作經驗的藝術家。國內團體不妨先結隊朝「OFF」進軍。

    文字|梁蓉
    第57期 / 1997年09月號
  • 在保險爭議下,亞維儂藝術節總監奧利維耶.畢積極推銷亞維儂藝術節,冀望如期舉行。
    巴黎

    表藝工作者失業保險喬不攏 亞維儂藝術節可能停擺

    法國近期鐵路局大罷工,表演藝術界人士也因失業保險問題引發罷工爭議,亞維儂藝術節是否會取消尚在未定之數。總理法樂斯承諾維護表藝人權益,但目前尚未立法依據,敏感時刻讓人更加懷疑是緩兵之計,官方及主辦單位只先求亞維儂藝術節能順利開幕,其他再說。

    文字|謝宜靜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 傑宏.貝爾的《光榮中庭》。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回顧、總結、再出發 2013第六十七屆亞維儂藝術節

    今年的亞維儂藝術節有一種送別會的氣氛,因為擔任藝術總監長達十年的阿尚波和波德里耶,將在這次藝術節落幕後揮手告別,交接給法國劇場話題人物的奧利維耶.畢。正因為如此,本屆的節目邀請了十年來的「協同藝術家」及長期合作的導演重回亞維儂舞台,輪番搬演精采作品,回顧、總結意味濃厚。

    文字|廖俊逞、Christophe Raynaud de Lage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 《大師與瑪格莉特》中,投影範圍從高達百公尺的城牆延伸到整個舞台,給人一種整個舞台連成一片的錯覺。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技術懾人穿越時空 開放演繹卻難覓感動

    俄國作家布爾加科夫最後的作品《大師與瑪格莉特》,經合拍劇團導演麥克伯尼改編搬上舞台,並在今年的亞維儂藝術節演出。小說原著具體描繪莫斯科的情況,並突破線性結構讓故事穿越時空互相映證或反詰,麥克伯尼也運用精準的舞台技術,大範圍投影融合動畫,讓場景與角色變換多端;但劇中均等演繹的故事線,卻讓人感到處處談到卻無法讀出核心,而開放式的結局也讓觀眾在看戲時因充滿選擇而飽含疑問。

    文字|鄭成功、AFP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 奧立維耶.畢在奧德翁歐洲劇院擔任藝術總監的五年間成績斐然。(Carole Bellaiche 攝  Odéon-Théâtre de l'Europe 提供)
    巴黎

    離開奧德翁轉戰亞維儂 奧立維耶.畢面對新挑戰

    擔任國立奧德翁歐洲劇院總監五年的劇作家、劇場及影像導演、演員奧立維耶.畢,去年四月初戲劇化地被文化部長密特朗宣布革職,又被迅速指派接任亞維儂藝術節新任總監。三月初離職的他,行前送給劇場人一場他的招牌變裝女王秀,未出惡言只說自己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過天真。

    文字|謝宜靜、Carole Bellaiche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 歐洲劇院原名為「奧德翁」,1983年改為現名「歐洲劇院」,期許作為歐洲劇場文化的標竿,致力於介紹歐洲多語言的劇場當代美學。
    特別企畫 Feature

    民主化戲劇政策 藝術風景遍地開花

    法蘭西戲劇院的百年歷史和專屬劇團,締造了法國文化資產維護與活化的最佳範例。隸屬於國立五大劇院,法蘭西戲劇院正好反映出法國文化政策與劇場環境的息息相關。儘管法蘭西戲劇院是唯一擁有專屬劇團的劇院,其他重點劇院一樣以藝術總監的制度或地區特色,發展出獨特的藝術深度。

    文字|周伶芝、陳雪甄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 節慶期間的亞維儂街頭熱鬧非凡,“off”的演出團隊莫不使出渾身解數賣力宣傳。(Compagnie Cultures & Performances 提供)
    亞維儂

    亞維儂藝術節,不再「亞維儂」?

    屆滿六十五歲的亞維儂藝術節,近年來風波不斷,今年還被右派大報質疑有「拒絕往來的黑名單」,為某些團隊與藝術家叫屈。而藝術節當初的理想性漸漸變淡,亦令人扼腕。更耐人尋味的是二○一四年起的新任總監人選之出線過程,也是十分戲劇化,讓人摸不透執政者的背後玄機,不過新人選Olivier Py也頗令人期待。

    文字|謝宜靜、Compagnie Cultures & Performances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 費弗爾.達榭是國際上相當重量級的藝術策展人。
    藝號人物 People 前亞維儂藝術節藝術總監、現任里昂雙年展主席

    費弗爾.達榭:藝術節就是要創造出集中、熱烈的氛圍

    曾擔任十六年亞維儂藝術節總監、現任里昂雙年展主席的法國重量級國際策展人貝拿.費弗爾.達榭,日前應兩廳院之邀訪台。曾於一九九八年邀請八個台灣團隊站上亞維儂舞台的他,認為當年的演出的確為歐陸觀眾開了眼界。作為一個藝術節的策展人,他認為這是一個充滿風險的挑戰,但也可能為未來的大師鋪路,為觀眾打開觀賞的新視野。

    文字|謝東寧、許斌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 在亞維儂藝術節,多是在古蹟改造的劇場中演出。圖為2007年台灣團隊參與「亞維儂OFF藝術節」的開幕遊行,後方建築是教皇皇宮,也是亞維儂藝術節的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節 帶你進入想像的時空

    藝術節的根本精神,在於讓人在「時間之外的時間」裡, 感受到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經驗,人們因而充滿想像與期待。 讓人舒服的藝術節,更在節目「時間」跟「空間」裡,大大揮灑創意

    文字|李立亨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 亞維儂街頭遊行即景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越「老」越激進 堅持用戲劇改變世界 2007亞維儂藝術節

    超過一甲子的亞維儂藝術節,已經有「三代」的觀眾前來捧場,但仍堅持以戲劇向現實發聲,志在改變世界。此次藝術節劇目,便明顯地針對當前世界的危機發聲。文化差異、族群問題、性別與性向、個人與時代、強權與弱勢的對峙等議題,爭相浮出檯面。而在藝術節的OFF部分,六個台灣小劇場團體也組成連線上陣,連演廿三日,贏得當地媒體的好評。

    文字|鴻鴻、鴻鴻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12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