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偉在國際舞壇被受矚目,更以去年奧運開幕式的創意驚艷全世界。(Shen Wei Dance Arts 提供)
藝號人物 People 中國旅美舞蹈家 奧運開幕式上揮毫驚艷

沈偉 融合東西的舞墨人

去年北京奧運的開幕式中,〈畫卷〉一段舞者以現代舞肢體揮舞沾墨長袖,在雪白地板上留下揮舞的墨跡,創意表現令人驚艷,而這正是中國旅美舞蹈家沈偉的創意,源於他二○○四年的舞作《連接轉換》。沈偉可說是中國在美發展最受矚目的舞蹈家,他創立了「沈偉舞蹈藝術」舞團,且是美國甘迺迪中心的駐院舞團,並曾榮獲「麥克阿瑟『天才』獎」,與前輩編舞家模斯.康寧漢、崔莎.布朗、比爾.提.瓊斯等並駕齊驅。

去年北京奧運的開幕式中,〈畫卷〉一段舞者以現代舞肢體揮舞沾墨長袖,在雪白地板上留下揮舞的墨跡,創意表現令人驚艷,而這正是中國旅美舞蹈家沈偉的創意,源於他二○○四年的舞作《連接轉換》。沈偉可說是中國在美發展最受矚目的舞蹈家,他創立了「沈偉舞蹈藝術」舞團,且是美國甘迺迪中心的駐院舞團,並曾榮獲「麥克阿瑟『天才』獎」,與前輩編舞家模斯.康寧漢、崔莎.布朗、比爾.提.瓊斯等並駕齊驅。

去年八月北京奧運的絢麗開幕式,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由中國導演張藝謀統籌的這群藝術精英,經過競爭激烈的篩選過程,其中又以出生湖南戲曲家族、並曾任中國第一個現代舞團——廣東現代舞團創始團員,如今以紐約為創作基地的旅美編舞家沈偉的舞蹈創意,最令人回味。

其實,對台灣的舞蹈界而言,沈偉應不陌生。他曾經在一九九六年受林懷民之邀,為雲門舞集的秋季公演「黎海寧Links(s)X世代」節目推出小品《床》。(註1)當年的一篇舞評這如此描述位年輕舞壇新秀:「才華洋溢、出手不凡。」、「舞主題扣緊,同時建構在強烈的意象風格裡,在舞蹈語彙上也有不錯的創造力,未來他的潛力令人期待。」(註2)而筆者在一九九四年也報導過沈偉在北京國際舞蹈節上自編自演的獨舞《小房間》,表達一位年輕人力抗環境的種種束縛,大膽的批判與強烈的自我風格,非常搶眼。(註3)

前衛風格走在中國社會的開放之前

當年,沈偉的前衛風格,走在剛開放的中國社會之前端,感覺有些格格不入。一九九五年他取得紐約艾文.尼可萊(Alwin Nikolais)舞團的獎學金赴美發展,並經過數年的準備與累積後,於2000年創立「沈偉舞蹈藝術」舞團(Shen Wei Dance Arts)。這八年以來密集發表許多獲得青睞的作品,包括:《聲希》Folding(2000)、《天梯》Near The Terrace(2000-01)、《餘音》Behind Resonance(2001)、《春之祭》Rite of Spring(2003)、《連接轉換》Connect Transfer(2004)、《地圖》Map(2005)、《回之一:西藏篇》Re- Part 1: Tibet(2006)、《回之二:吳哥窟篇》Re-Part 2: Angkor Wat(2007),新版京劇《二進宮》Second Visit to the Empress(2007),以及目前正在排練的《回之三部曲》Re-Triptych(2009首演),成為近來中國編舞家在世界竄紅的新星。

他的才華在西方已獲得許多重要的大獎,包括:「古根漢獎」(2001)、「尼金斯基獎」(2004),以及最具指標性的「麥克阿瑟『天才』獎」(2007)等等。後者在美國藝術界的殊榮(除了五十萬美元的獎金),更是代表沈偉與歷年的舞蹈類得主,如模斯.康寧漢、崔莎.布朗、崔拉.莎普、梅芮迪絲.蒙克,比爾.提.瓊斯,以及永子與高麗等優異人士並駕齊驅。

沈偉能有今天這番成就並非偶然。他從五歲開始學習書法與中國繪畫,九歲學習戲曲,一九九一年加入由廣東舞蹈學校與美國舞蹈節(ADF)協同主持的現代舞班,也就是廣東現代舞團的前身。

赴美發展成為舞蹈界新寵兒

一九九五年轉往美國後,沈偉很快成為舞蹈界的新寵兒。由於ADF的主席Charles Reinhart的賞識,沈偉經常受ADF委託創作並與幾個重要藝術中心,例如紐約的林肯中心,華盛頓的甘迺迪中心,甚至加州的洛杉磯藝術中心等等都建立了長期合作的關係。其中他的舞團在二○○七年與甘迺迪中心簽下五年的駐團計畫之約,也是該中心首次與舞蹈團建立如此密切的長期合作關係。此外沈偉舞團也經常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足跡遍佈五大洲。

筆者二○○三年在加州觀賞過他的作品《聲希》與《春之祭》,前者是二○○○年為廣東現代舞團所編的,視覺設計非常醒目。舞者的頭戴著白色高聳頭套,身上則拖著長條的鮮紅色或深黑色的裙襬,並在西藏梵音聲中,緩緩在舞台上以小碎步飄移。同時擔任服裝設計與舞台設計的沈偉,在布幕上懸掛他的一幅八大山人風格的禪意中國繪畫,黑墨勾勒出游動的小魚,與角落的紅印落款與收藏章帶出舞台上的兩大色系。有時舞者突破各自行走的路徑,以布纏繞成連體嬰或兩人高疊的造型出現。加上沈偉個人關節靈活的代表性動作,呈現一齣簡約鮮明的舞作。

《聲希》屬沈偉創團期的代表作,而二○○三年的《春之祭》則是沈偉另一階段的轉捩點,結構更完整。地板上畫著白色的矩狀痕跡,舞者先以跑步到定點的立姿,隨著斯特拉溫斯基的音樂節奏緩緩抽動;在音樂漸入高潮時,分別展開自我旋轉的主題動作,從掃堂腿、雲手、臀部、手臂,到膝蓋支撐的各種旋轉,甚至旋入空中等等。其中,從這支舞的動作語彙可以看出沈偉個人的獨特風格:一種結合東方戲曲身段、留白美學、西方放鬆技巧,以及當代抽象藝術的融合。

最新舞作《地圖》展現肢體和音符視覺化的巧思

這些特色都在他近期的長篇舞作《連接轉換》、《地圖》及《回》等系列發揮地更細膩與精準。筆者去年十月赴甘迺迪中心觀賞沈偉舞團在該中心推出的第二季駐團計畫演出,上半場節目是《回之一:西藏篇》,下半場是搭配史帝夫.賴克(Steve Reich)音樂的《地圖》。觀眾進場,就看到台上舞者正在靜靜地完成一副巨大的曼陀羅圖案之儀式。身著深紅上衣與黑褲的舞者從側台捧進藍、白色的碎紙,輕輕填滿佔據整個舞台的方型與圓型所組合成的圖案。觀眾逐漸就位後,喇嘛的號聲揭開舞蹈演出的序幕。一名女舞者在舞台前端展開沈偉風格的關節帶引領之身體連環動作。其他舞者步入,將地上的碎紙踢得雪花紛飛。加上西藏女歌者Ani Choying Dolma洪量的的歌曲後,將氣氛帶入另一高潮。(註4)整體而言,作品在不同的舞蹈隊形變化中,優雅地傳達一股沉緩的能量。感覺上比沈偉早期抽離情感式的作品多了一份人間的溫暖。

中場休息後的《地圖》企圖心又更甚,全長約四十分鐘。(註5)依據賴克的《沙漠音樂》The Desert Music之ABCBA的結構,沈偉將他的旋轉主題動作更深入地剖析與變化。舞作分為五段,節目單也提供了諸多關於沈偉編創《地圖》的論述。第一段〈旋轉地圖Rotation Map〉:「旋轉技巧可以從肩、頸、脊椎、寬關節、手腕、膝蓋、踝關節等部位進行,並且不限在地板上或站立著」。第二段〈彈跳地圖Bouncing Map〉:「彈跳包含臀部的前後左右以及畫圓的變化,並透過彈跳的動作造成落地後的重心轉移」。第三段〈內部單獨抽離地圖Internal Isolation Map〉:「著重體內核心的能量因音樂所產生的反應,流轉到末梢,再不斷循環回來」。第四段〈內部個人地圖Internal Individual Map〉「源自關節與關節之間的延展性」。而第五段〈地圖The Map〉:「配合音樂的加速與加強,整合前面段落的動作元素。」(註6)

《地圖》舞中有十四名舞者,穿著簡單整齊的藍綠紫相混的T恤與長褲,以及色彩鮮艷的襪子,在看似算術或幾何圖形之粉筆手跡的背幕之前,開始三人一組的滾進舞台。舞者大部分時間各自佔據舞台一方,獨自鑽研身體各種旋轉的可能性。例如第二段的臀部重心轉換一段看起來相當輕鬆自在。而第三段配合緩和的旋律,舞者背對觀眾,動能由脊椎漣漪般地外推到四肢,頗富趣味。但當舞蹈的能量堆積起來,結構也非常繁複,舞者必須精準掌握與音樂的關係,相當不容易。旅美舞者王如萍也在報導中寫道:「沈偉的肢體律動加上史帝夫.賴克的極限音樂近乎精準的運算,表現出肢體和音符視覺化的巧思。」(註7)

演出《連接轉換II》,奧運開幕《畫卷》源頭再現

去年十二月三至七日,沈偉親自與舞者一起演出《連接轉換II》,並在於紐約市最具地表性的後現代舞發源勝地傑德森教堂重新改編登場,以符合四面八方的觀眾席之設計。這支舞結合沈偉的舞蹈與美術背景,藉由沾墨的舞者手套,舞者一面在白色的地板舞動,一面揮灑出舞動的痕跡。也正由於《連接轉換》這支舞的創意,才有沈偉在去年北京奧運開幕式所編排的一段《畫卷》之舞,呼應整個奧運開幕典禮到最後由前體操選手李寧在空中漫步,點燃卷軸設計的奧運聖火之主題。

 

註:

  1. 《床》首演於1995美國舞蹈節American Dance Festival,簡稱ADF。
  2. 盧健英,〈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世代:評雲門舞集「X世代專輯」〉,《表演藝術PAR》雜誌,第48期(11/1996),頁87-89。
  3. 林亞婷,〈向現代中國舞開窗:北京國際舞蹈節的舞與論〉,《表演藝術PAR》雜誌,第25期 (11/1994),頁51-55。
  4. 在紐約演出時,西藏女歌手站上台現場演唱,並與舞者互動,但巡迴時則僅用錄音版本,稍嫌可惜。
  5. 原本配合完整的音樂應有七段,但後來精簡為五段。
  6. 筆者節錄並譯自沈偉舞團於10.30.2008在甘迺迪中心演出的英文節目單。
  7. 王如萍,〈初秋舞宴Fall for Dance,東方菜色豐富迷人〉,《表演藝術PAR》雜誌,第191期 (11/2008),頁109。

 

相關網站

「沈偉舞蹈藝術」舞團www.shenweidancearts.org/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人物小檔案

  • 1968年生於湖南省湘陰縣一個湘劇世家,5歲學中國畫,9歲在湖南省藝校學習戲曲,畢業後任湖南省湘劇院演員,後又學舞蹈,成為廣東現代舞團舞者及編舞。
  • 1995年他取得紐約艾文.尼可萊舞團的獎學金赴美發展。2000年創立「沈偉舞蹈藝術」舞團。
  • 曾獲「古根漢獎」(2001)、「尼金斯基獎」(2004),以及最具指標性的「麥克阿瑟『天才』獎」(2007)。
  • 重要作品有:《聲希》(2000)、《天梯》(2000-01)、《春之祭》(2003)、《連接轉換》(2004)、《地圖》(2005)、《回之一:西藏篇》(2006)、《回之二:吳哥窟篇》(2007)、新版京劇《二進宮》(2007)等。
  • 負責2008北京奧運開幕式的創意並擔任分場導演,〈畫卷〉一段演出編舞令人驚艷。
  • 目前正在排練《回之三部曲》將於今年首演。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