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佩玉(許斌 攝)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文化局開辦藝響空間網 媒合團隊進駐北市閒置空間

辦法可以修正,讓團隊「長治久安」

長久以來,表演藝術團體所面臨的困境,即是排練、表演空間的不足。場地僧多粥少的窘境,已經嚴重影響台灣藝文團隊的生存與發展。以台北市為例,藝文團體在因為負擔不起高昂租金,往往必須遷離市區,致使藝文人才流失。因此,台北市自二○○三年起,逐步開放閒置空間供表演團隊進駐,○六年起更建構「藝響空間網」。去年,雲門舞集位於八里大排練場遭遇祝融後,台北市更決定擴大辦理「藝響空間網」計畫。這些閒置空間,多半因閒置多年,或現況不符藝文團隊需求,均需進行空間調整與修繕,進駐團體得考量需求,提出修繕計畫並向文化局申請整修經費補助。目前該計畫已成功媒合四十五個團隊,預計於今年上半年陸續進駐九處空間。

長久以來,表演藝術團體所面臨的困境,即是排練、表演空間的不足。場地僧多粥少的窘境,已經嚴重影響台灣藝文團隊的生存與發展。以台北市為例,藝文團體在因為負擔不起高昂租金,往往必須遷離市區,致使藝文人才流失。因此,台北市自二○○三年起,逐步開放閒置空間供表演團隊進駐,○六年起更建構「藝響空間網」。去年,雲門舞集位於八里大排練場遭遇祝融後,台北市更決定擴大辦理「藝響空間網」計畫。這些閒置空間,多半因閒置多年,或現況不符藝文團隊需求,均需進行空間調整與修繕,進駐團體得考量需求,提出修繕計畫並向文化局申請整修經費補助。目前該計畫已成功媒合四十五個團隊,預計於今年上半年陸續進駐九處空間。

台灣表演藝術生態已快速成長,客群清楚分眾、創作類型百花齊放,短期內立刻反映出表演場地的不足。大型場地多數提供給經紀公司代理的商業演出,或是大型團隊製作,這已漸漸成為表演藝術市場的製作消費模式,市場分眾日趨成熟。反觀真正創意蓬勃的小規模演出(無論是實驗美學或是小場地演出)卻缺乏小型劇場空間任其揮灑,發表實驗。此外,小型空間「小而美」的製作具備「成本較低」的條件,可以規劃出長檔期的場次,達到最大效益,直接刺激市場。以目前登記在台北市的藝文團隊總數來看,直接反映出小型場地數量非常不足,如可以有計畫地每年增加小型演出空間,想信這對帶動藝術文化全面性發展將是一大助力。

在排練場地和辦公室部分,公部門釋出閒置空間再運用立意甚佳,但在實際使用後發現,規劃辦法應該可以再做修正。以位於中華路的「圓場」為例,兩年一約的時間過短,對劇團長期營運規劃沒有實際幫助,只是變相鼓勵「短視」——像打帶跑一般。無論大小劇團,團隊經營至少是五年十年計劃,才不至於浪費人力物力的累積及補助單位的培養,而一個「基地」(空間)對劇團更是絕對必要,甚至是運作成效的關鍵。試想,如果連劇團成員都必須各自在白天一份找工作來支撐劇場熱情,沒有一個固定的聚集處如何凝聚這些創作者?行政空間上的人力累積,排練空間的創作發想,都需要穩定而非波希米亞式的流浪。建議以「經驗複製」為邏輯,以「輔導小型團隊營運」為方向,修正閒置空間運用辦法。

2009.6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