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歐編舞家余能盛,將率歐陸舞者與台北市內芭蕾舞團,聯合新詮斯特拉溫斯基的知名作品《春之祭》,並將莫札特的兩首曲子編作成舞。前者帶入對當代物質文明的思考,將以現代芭蕾的風格演出;後者則將考究巴洛克時代的音樂、舞蹈、服裝、藝術文化等,展現莫札特所在之古典時期的氛圍與細節。
台北室內芭蕾《春之祭》
7/28 19:30
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
7/31~8/1 19:30
8/2 15:00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國際廳實驗劇場
8/7~8/8 19:30
8/9 15:00
台北市社教館城市舞台
INFO 0955963846、0930176587
「我像是見到一個莊嚴的異教祭典:一群年老的智者圍成圈席地而坐,眼見一名少女跳舞直至死亡,她是他們祭祀春神的祭品。」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溫斯基幻想俄羅斯遠古時期部落的祭祖儀式圖像,邀請狄亞基列夫(Sergei Diaghilev)將作品搬上舞台,由尼金斯基編舞。《春之祭》首演爆發騷動,觀眾謾罵離席,芭蕾舞劇中的野蠻直率,挑釁了十九世紀的歐洲文化傳統;而本曲散發出粗獷濃烈的俄羅斯風格,成為二十世紀新古典時期的創作典範。當二十世紀初如此激昂的音樂主題,放在高科技與網路的二十一世紀,將是什麼樣的時代隱喻?
現任奧地利格拉茲市歌劇院芭蕾舞團副藝術總監、台灣舞蹈家余能盛,將率領台北室內芭蕾舞團及優秀的國外舞者,重新詮釋這部經典作品。他說:「台灣已經是個高科技國家,卻充滿著噪音與空氣污染,交通擁擠……」源於對環保、節能、減碳的關注,余能盛將其延伸至人類生活與心靈的境況:「住宅充滿著鐵窗鐵柵欄,空間狹小,人與人間充滿著疏離和冷漠。」一味追求高科技與物質進步,同時破壞自然環境與消耗能源,未來,什麼將成為高科技社會的祭品呢?
「莫札特vs.斯特拉溫斯基」 舞出不同的時代氛圍
從音樂出發,以芭蕾表現詮釋的這檔製作分成兩個部分,就如舞作副標「莫札特vs.斯特拉溫斯基」,兩個時代的不同風格鮮明對比。對照於二十世紀斯特拉溫斯基創新、前衛、新古典的《春之祭》,另個部分是歐洲文藝復興發展鼎盛、後巴洛克與洛可可風格最輝煌之十八世紀,音樂神童莫札特愉悅、活潑、規格化、結構清楚的曲子,一首是《小夜曲,k.525》,一首是《第二十五號交響曲》。前者為絃樂團所譜寫,散發著浪漫喜悅的感受;後者則分為四個樂章,全曲主題在各樂章強力重複出現,激昂澎湃,樂風中帶著悲哀。莫札特從小被父親栽培及當成搖錢樹,受人嫉妒,愛情迭遇阻撓,他並不是快樂的。莫札特的許多音樂幾乎都是無標題的,適可賦予音樂和舞蹈產生豐富的對話性及想像空間,余能盛以莫札特為本,注入古典芭蕾元素,在美妙樂音、愉快與哀愁中出入復返。
余能盛 建構國內外舞者交流平台
現任奧地利格拉茲市歌劇院芭蕾舞團副藝術總監、台北室內芭蕾藝術總監的余能盛,旅居歐洲二十餘年,曾任德國科堡劇院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德國歐斯那布魯克市立劇院芭蕾舞團副藝術總監、德國葛森克臣市立音樂劇院舞團獨舞者等。余能盛自一九九四年回台發表《失落的影像》,一九九八年《柴可夫斯基》短篇,二○○六年《柴可夫斯基‧寂寞芳心》舞劇,二○○七年《當芭蕾邂逅柴可夫斯基》,二○○三年與二○○八年的《茶花女》。多年來精選國內優秀年輕舞者,結合歐洲職業舞蹈家聯合演出。余能盛認為,台灣有舞蹈人才,但環境不成熟,讓國內外舞者一起工作,可在語言、舞蹈技巧、藝術上多加交流學習,他希望藉由一次次的製作,將這個平台做出來。「將地下的磚頭疊起來,後代子孫就有台子可以走。」余能盛指的不僅是藝術的基礎、內涵、環境,更是忠於藝術的一貫真誠投入。(周倩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