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士底歌劇院製作的跨界當代歌劇《復始》海報。(謝東寧 翻攝 巴士底歌劇院 提供)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士底歌劇院二十週年 演出跨界歌劇《復始》

巴黎的巴士底歌劇院,為慶祝其落成二十週年紀念,推出跨界當代歌劇《復始》,邀請德國重量級藝術家安森.基弗一手包辦《復始》整個概念、導演、舞台和服裝;年僅三十六歲的德國當代作曲家威德曼為整齣歌劇譜出新曲。舞台延續基弗以水泥牆、鋼筋、石塊為媒材創作的風格,打造殘垣斷壁意象。

巴黎的巴士底歌劇院,為慶祝其落成二十週年紀念,推出跨界當代歌劇《復始》,邀請德國重量級藝術家安森.基弗一手包辦《復始》整個概念、導演、舞台和服裝;年僅三十六歲的德國當代作曲家威德曼為整齣歌劇譜出新曲。舞台延續基弗以水泥牆、鋼筋、石塊為媒材創作的風格,打造殘垣斷壁意象。

於前法國總統密特朗任內興建,標榜「現代化、平民化」的巴士底歌劇院,為慶祝其落成二十週年紀念,推出跨界當代歌劇《復始》Am Anfang 。演出後評價雖然毀譽參半,但也反映出表演藝術一股無可抵擋的跨界趨勢。

巴黎歌劇院總監任內廣受好評,下一季即將到紐約市立歌劇院,轉任新總監的莫提耶(Gérard Mortier),在卸任前推出了這個世界首演的新製作,邀請德國重量級藝術家安森.基弗(Anselm Kiefer),一手包辦《復始》整個概念、導演、舞台和服裝;年僅三十六歲的德國當代作曲家威德曼(Jörg Widmann),為整齣歌劇譜出新曲。

斷垣殘壁為舞台,無人歌唱只念詩

舞台裝置氣勢驚人,前年才被大皇宮選為年度不朽藝術家的基弗,延續其使用巨大水泥牆、鋼筋、石塊作為創作媒材的風格,在巴士底歌劇院的大舞台上,搭上十二座高低不等,但至少都有五、六公尺,用鋼筋、水泥箱堆疊出來的高塔,場景宛如塔可夫斯基(Andrey Tarkovsky)電影《潛行者》Stalker中,小鎮災難後的殘垣斷壁、孤寂荒涼。

詭異的是,雖然名為歌劇,但是沒有任何人唱歌,全劇在作曲家威德曼冷調的樂團聲響中,主要角色莉莉斯(Lilith,由上帝用泥土所造,世界上第一個女人)不斷說著如詩的台詞,內容關於她在聖經故事中的開天闢地與生存死亡。但導演想要表達的,是關於「時間」。他在訪問中特別提到,聖經中的時間觀是線性的,起點是「創世紀」、終點是「天堂」,接下來呢?卻是一片空白。

導演選擇呈現的,是東方對於「時間」循環性的思考,起點就是終點、週而復始、生生不息。這也相當暗喻,關於今日人類的處境,看似科技為我們創造出一片歌舞昇平的全球化幸福天堂,但如電影《潛行者》中的一顆隕石(也許是戰爭、核彈、疾病、氣候暖化…),卻會將眼前的一切,摧毀成舞台上所呈現的景象。

歌劇演出的跨界,大部分請來編舞家、劇場或電影導演執導,這回首次由美術界的藝術家來導演歌劇,其手法的確讓傳統的歌劇觀眾,一時無法適應。但在劇場界、舞蹈界,跨界的做法卻早已屢見不鮮。

視覺藝術家也執導  表演跨界無所不在

譬如在今年的「艾克斯藝術節」(Le festival d'Aix-en-Provence)節目中,超炫的莫札特歌劇《克里特王:依多美聶歐》Idomeneo,舞台服裝設計Pierre André Weitz, 原本是位音樂演奏家、建築師,是導演奧力維爾.比的長期合作伙伴。

著名的亞維儂藝術節,前兩年請來的,都是美術出身的節目主席(楊.法布爾、羅密歐.卡斯特路西),今年雖然是劇作家兼導演瓦吉.穆阿瓦德當主席,但是官方節目安排,還是跨界得厲害。電影導演阿莫斯.吉泰(Amos Gitai)、克里斯多福.歐諾黑(Christophe Honoré)領著電影明星珍妮.摩露、艾曼妞.德芙、可洛蒂德.艾姆搬演戲劇;同是比利時藝術家的詹.洛華茲(Jan Lauwers)和楊.法布爾,均推出備受矚目的重量級舞作。

連今年威尼斯雙年展,入選西班牙國家館的藝術家巴爾塞洛(Miquel Barceló),其中一個作品,就是他親自上台,用他慣用的陶土和喬瑟夫.納許合跳的舞作Paso doble錄像。

這只是本月的表演藝術界一隅,當然還有其他更多例子。由此可見,在歐陸表演藝術界的跨界,已經是完全由異領域的創作者來主導,而非只是配合,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顯示著關於藝術創作中「領域」、「界線」的逐漸模糊。如此,再回頭看巴士底歌劇院推出的二十週年紀念歌劇《復始》,更見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歷史意義。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