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題

愛情瓷器,皆易破碎

陳玉慧新作《China》

正當評論家讚譽《海神家族》為陳玉慧創作以來高峰代表作之時,陳玉慧又默默地轉向,投往更吸引她的領域——瓷器與愛情。費時五年,近期出版的小說《China》探討工藝、政治、秘密、愛情、真偽,陳玉慧突破她以往慣用的女性視角,以西方男子Wilhelm第一人稱的日記體寫作。

正當評論家讚譽《海神家族》為陳玉慧創作以來高峰代表作之時,陳玉慧又默默地轉向,投往更吸引她的領域——瓷器與愛情。費時五年,近期出版的小說《China》探討工藝、政治、秘密、愛情、真偽,陳玉慧突破她以往慣用的女性視角,以西方男子Wilhelm第一人稱的日記體寫作。

大陸名導馮小剛新作《非誠勿擾》,在大陸創下二十億票房,成為華語影史票房冠軍,《非誠勿擾》的創意靈感來自陳國富多年前的電影《徵婚啟事》。但在這波觀影熱潮中,卻很少人提起,《徵婚啟事》其實則改編自小說家陳玉慧的同名小說,而這本書亦來自陳玉慧本人的親身經歷。一九八九年十一月陳玉慧在報紙刊登徵婚啟事:「生無悔,死無懼。不需經濟基礎,對離異無挫折感,願先友後婚,非介紹所,無誠勿試。」陳玉慧將與四十二位徵婚男子的對話寫成小說,先被屏風表演班改編成舞台劇,後改編成電影。

跨越東西的瓷器與愛情

陳玉慧二十年前寫下四十二則輕盈靈透的世間男女對話,成為藝術創作者改編、靈感來源。而她自己,並不執著於原點,二十年來,足跡遍佈巴黎、紐約,最後在德國結婚定居,寫報導、寫評論、寫小說,當演員、當編劇、當導演。前年先推出家族長篇小說《海神家族》,透過一個台灣女子的尋根溯源,一層層揭露家族的幽暗與秘密。如當年那位特立獨行的徵婚女子一般,陳玉慧建構起陰性史觀,與傳統男性大敘事背道而馳,以女子的小情小愛為敘事重心,揉雜三代人近百年的台灣歷史,融貫民俗、宗教、歷史與人物回顧,最終撐起所有的重量。

正當評論家讚譽《海神家族》為陳玉慧創作以來高峰代表作之時,陳玉慧又默默地轉向,投往更吸引她的領域——瓷器與愛情。費時五年,陳玉慧奔途於台灣、北京、慕尼黑三地,以「那個站在東西之間的人」自居,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埋首三個月,明白宮廷藝人如何為皇帝服務,看到乾隆皇帝如何要求郎世寧更改瓷瓶式樣和顏色,看到他賞賜顏料,也曾經對花瓶瓶口過大表示意見;她熟讀殷弘緒的饒州書簡,在十七或十八世紀,多少歐洲製瓷祕辛,這書簡一直被人捧讀再三,發現了在那些年,神父被中國瓷人接納,一些瓷人也接受神父的教義,並說了製瓷祕密,那便是瓷器文化交流的肇端。

工藝、政治、秘密、愛情、真偽,陳玉慧突破她以往慣用的女性視角,以西方男子Wilhelm第一人稱的日記體寫作。故事從十八世紀的西方開始,礦物學者Wilhelm愛上有夫之婦,於是以槍戰決鬥斷定愛情結果,孤單的學者死裡逃生,傷心之餘,他出發到中國,為男爵尋找製瓷祕密。漸漸地,他深入這片廣袤的土地,以其科學知識與習得的中文,甚至進入皇宮內苑,成為皇上的寵臣,並且遇見了這輩子命定的中國女人。

不斷追求創作新境

陳玉慧在後記裡寫道:「瓷器與愛情是這世界上最容易破碎的二種東西。我扣緊這二線主題,繼續擴大時空與場景,注入文化情愫。副旋律節奏有快也有慢,副題也很多,諸如宗教自由,權力鬥爭,藝術的模仿或偽造,或者十八世紀工藝史。」

在創作上一再另闢蹊徑、挑戰自我的陳玉慧,今年將親自擔任導演,與「明華園」合作,把《海神家族》搬上國家劇院舞台,小說與歌仔戲結合會是什麼樣子?相信是陳玉慧帶給讀者與觀眾的另一波驚喜與撞擊。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