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加利亞的“Maia & MitkoTheatre”的《白雪公主》由兩位玻璃師傅擔任說書人,以饒富童趣的方式配合詩歌與大量幽默元素,賦予故事一個圓滿結局。(高雄縣文化局 提供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2010年高雄縣偶戲節「偶,來了!」

活靈活現 競馳奇想詩意

隨著春節的熱鬧氣氛,綻放繽紛奇想的高雄縣偶戲藝術節也隨之登場!從大年初一到初八,將有來自澳洲、法國、巴西、韓國、保加利亞、義大利等國的偶劇團,以及台灣在地的皮影戲、傀儡戲與現代偶劇團,競相在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演出,各式各樣的戲偶「登台獻藝」,讓你驚嘆:「偶,來了!!!」。

 

隨著春節的熱鬧氣氛,綻放繽紛奇想的高雄縣偶戲藝術節也隨之登場!從大年初一到初八,將有來自澳洲、法國、巴西、韓國、保加利亞、義大利等國的偶劇團,以及台灣在地的皮影戲、傀儡戲與現代偶劇團,競相在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演出,各式各樣的戲偶「登台獻藝」,讓你驚嘆:「偶,來了!!!」。

 

高雄縣偶戲藝術節

2/14~21  13:00 

2/14~19  15:00 

2/14~20  16:30 

2/15~21  10:30 

2/15  11:30 

2/17~21  11:30 

2/17  17:30 

2/19  17:30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285棟

INFO  07-6262620 

布袋戲、皮影戲、傀儡戲、懸絲偶、仗頭偶、手套偶……從傳統到現代的偶戲類型、豐富多元的表現手法,二○一○年高雄縣偶戲節「偶,來了!」,邀請國內外知名的偶戲團體,帶來超乎想像的偶戲藝術表演,引領觀眾走進千變萬化、奇幻狂想的偶戲世界。今年的高雄縣偶戲節將在大年初一到初八登場,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偶戲團體共襄盛舉,包括澳洲大師級藝術家李察.布萊蕭(Richard Bradshaw)的“Living Dodo Puppets”、保加利亞“Maia & MitkoTheatre”、韓國“Eun Young Kim Pernelle」”、法國“Teatro Golondrino”、巴西“Nazareno Bonecos Cia de teatro”、法國“SI.DO.MI shadow theatre”、義大利“Gianluca Di Matteo”、法國“Une de plus”。國內則有九歌兒童劇團、偶偶偶劇團、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杯子劇團及永興樂皮影劇團、復興閣皮影戲劇團、宏興閣皮影戲劇團、錦飛鳳傀儡戲劇團等參與,保證讓大小朋友大開眼界。

曾兩次來台,澳洲偶劇大師李察.布萊蕭將再度帶來他獲獎無數的單人光影戲。在一個比電視機大不了多少的影窗內,現年七十多歲的布萊蕭一邊唱著英文的民謠、故事,一邊用手操縱著精緻的紙偶,一個人演出三十個小品影戲。光影和偶組成的黑白畫面,渾然天成的技藝,宛如一篇篇線條優美、簡潔的剪影畫;沒有連貫的故事情節,卻風趣幽默的極短篇,瞬間變化出各種出人意料的場景,完全突破語言的隔閡。

同樣從光影元素出發,法國“SI.DO.MI shadow theatre”以傳統的皮影戲為基礎,將古老的技藝注入新生命,讓戲偶的身影超脫現實,創造出一個極富詩意的宇宙。對藝術總監Dominique Boulard而言,藝術作品本身並非目的,而是用以開展社會認知領域的管道。該團將帶來三個小品:《鳳凰》Phénix以光與影編織夢想,點燃生命中希望的火花;《宇宙協奏曲》Concerto cosmique在宇宙爆炸、銀河及行星,於一顆肥皂泡泡中舞動的生命起源,追問著:我們來自何處?我們是誰?我們將去向何方?《夠了》Basta是一段虛構的人類文明歷史,喚起觀眾的環保意識,與環境和諧共舞。

韓國“Eun Young Kim Pernelle”的《有一天,他看見了一隻喜鵲》Un jour, il vit une pie巧妙地結合東方的書法藝術及劇場光影的特質,取材自中國道家著名故事《莊周夢蝶》,營造出一個充滿奇妙景致、花鳥與人共存的哲學境界。故事開始於一位年輕的女子請教她的老師「莊子」,關於莊子夢到蝴蝶一事,到底是「蝴蝶夢見牠變成莊子?」,還是「莊子夢見他變成蝴蝶?」全劇由〈一千碼的路徑〉、〈夢蝶〉、〈無用的樹〉、〈他看見一隻喜鵲〉、〈老人的馬〉、〈文字與思想〉、〈知識及生死〉等八個章節串連而成。

起源於民間,法國“Teatro Golondrino”由二位街頭藝人組成,在歐洲各大街小巷和節慶中都有他們的足跡。其表演充滿想像力和詩意,藉由簡單的木偶操作敍述故事,故事大多取自現代人的生活,以漫畫和動畫的手法呈現,這次將帶來拿手好戲《喬喬約朗迪尼》Jôjô Golendrini系列一二集。活躍於嘉年華慶典的巴西“Nazareno Bonecos Cia de teatro”演出Nosso show,劇中戲偶將呈現巴西南部的文化傳統及神話,森巴舞、安哥拉武術及精靈童話,表演中將採用魔幻獨創動畫技術,以最趣味的互動方式呈現半人羊神弗恩戲偶。義大利“Gianluca Di Matteo”《丑角的手偶戲》以那不勒斯的「波奇尼拉」(Pulcinella)和各種經典及受歡迎的傳統偶戲角色相遇和對抗,比如炫耀、姿態誇張的年輕人、衛兵、戀人等。這些角色所發生的逗趣和衝突的情境,伴隨聲音藝術,充分地展現那不勒斯文化中的幽默和智慧,同時讓人回憶起古老的儀式。

來自保加利亞的“Maia & MitkoTheatre”將賦予《白雪公主》這個格林童話全新的寓意,該劇由兩位玻璃師傅擔任說書人,以饒富童趣的方式配合詩歌與大量幽默元素,賦予故事一個圓滿結局:「不論別人怎麼說,不論別人怎麼做,真相終將呈現我們眼前。」戶外演出的法國“Une de plus”推出Trois,由兩位演員踩在高蹺上,裝扮成偶的樣子,與現場觀眾互動。兩個角色之間,如同操偶師與木偶的關係,巨人偶指導小小偶,協助小小偶邁出第一步。很快的,這個小孩想要自己走,並且切斷了他與「父親」連結的那條線,唯有如此,他才能真正的自由。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有生命的物件便是偶

何謂偶(Puppet)?偶具不是玩偶,而是在操偶者操控之下所呈現出有生命的演員。幾乎所有的物體都可以成為偶具,如:玩具、工具、物品等等,只要能夠控制它的動作,能配合對話與音效就可以用它作為偶。偶戲的類型可大致分為「提線偶戲」、「光影偶」、「仗頭偶」、「手偶」和「大型偶戲」。幾乎每個國家都有其傳統的偶戲,在台灣,「布袋戲」、「皮影戲」、「傀儡戲」則是三大民間傳統偶戲。(廖俊逞)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