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藝術總監黃碧端,日前應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之邀接受訪問,一談她對藝術的看法,她的藝術工作歷程,對當前文化現況的想法,與對兩廳院未來發展的藍圖。本刊於此刊登訪問內容,提供讀者以瞭解黃總監之經營構思。
Q:請問您對藝術的詮釋?
A:藝術是知識,也是感覺的產物,更因為是「感覺的產物」,所以可以依賴感覺與他人分享——這點也是藝術最可貴的特質。藝術沒有絕對的公式,而是人的先天本能和外在條件的自然結合。人的創作慾望和成就動機,是新的藝術形式的無止盡來源;因而藝術永遠可能給我們超越期待的美感與創意、情緒的感知,以及創作的再啟發。我們從學習之中瞭解藝術,也從欣賞之中享受藝術,更在人生歷程之中,不斷體會藝術的意義。
Q:過去三十年間您擔任很多大學教育相關工作,請問那些工作經驗對您現在作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藝術總監,有何相輔相成之處?
A:對我來說,藝術和我的學習背景與工作經歷可說密不可分。我從美國學成回國,到今年剛好三十年,雖說大部分的時間從事教學或教育行政相關工作,但並沒有脫離藝術的範疇。我的教學專業是文學,本來就和藝術密不可分。一九九二年,我從大學教職轉任兩廳院,擔任了三年副主任,也創辦了《表演藝術》雜誌;兩廳院法人化後,我兩度擔任董事,因此也見證了兩廳院從公務機關時期到轉型行政法人,一路走來的發展。其間我曾任藝術大學的校長和文建會主委,與藝術領域一直「長相左右」;接下藝術總監的擔子,不是轉換跑道,相反的,過去的工作經驗和資源成為非常好的工作養分。
Q:您曾擔任文建會主委,是什麼原因使您決定接受藝術總監的工作?對這個工作的感想?
A:今年三月郭為藩先生被任命為董事長,我是董事之一,大概因為我在相關領域的經驗和對兩廳院事務較有瞭解,所以董事長和董事會把這個工作交付給我。人生每多意外,其實二○○六年自台南藝術大學兩任校長卸任後,我就退休準備「逍遙自在」了。隔年被找去擔任文建會主委;去年年底卸下主委職務後,再被賦予這個重責,這些都不在我的生涯規劃之中,不過都是很有意義也很值得全力以赴的工作。
前面說過,接下藝術總監的擔子,並不是「轉換跑道」。十八年前我第一次到兩廳院服務。那時候兩廳院還在起步階段,但由於場地的等級,我們邀請的一定都是一流的表演團隊,再加上只有四個場地,大家都搶檔期而台灣觀眾人口有限,所以一檔演出時間不可能拉太長。一般而言,兩廳院的一檔演出短則一天,長也很少超過兩個禮拜,每年的演出因此高達三、四百檔。這麼高的節目轉換率,在全世界的大劇院來說都是罕見的。作為觀眾,每天都有高品質的新節目可以看,當然是好事;但對兩廳院的同仁來說,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策畫和執行工作上。因此,十八年前在兩廳院服務的三年間,我可以說是一個全職的觀賞者,也是一個超時的服務員。那段經驗以及工作中接觸到的中外文化人、事,都是我生命中可貴的歷練。
一九九二年十月,我在接任兩廳院副主任的兩個月後,創刊了《表演藝術》雜誌,也就是現在大家較親切地稱之為PAR(Perforing Arts Review)的刊物。這本雜誌十八年來經過一棒又一棒優秀編輯者的努力,不但得獎無數,也完整保存了這段期間正好是台灣表演藝術盛世的珍貴歷史,這也是我覺得很安慰和慶幸的事。
另外,兩廳院成立迄今,將近四分之一世紀,一直是國內唯一國際等級的專業表演場地,在提昇國內文化水平、建立國際交流平台、培養場地管理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卓越成果。除了繼續在這些層面上精益求精,我們接下來還有一個重點工作,就是傳承經驗。目前國內幾個興建中的大場地,如南部衛武營表演藝術中心、台北新劇院,乃至於台中歌劇院、南北流行音樂中心等,在接下來的三、五年內都會陸續落成。過去看似不迫切的人才培育工作,現在應該視為當務之急。兩廳院應做好經驗傳承的準備,包括節目企劃、推廣行銷、舞台技術及場地軟硬體管理等。此外,也希望藉由這個平台,培養出更多的創作人才,在過去三十年表演藝術聚積的基礎上,一棒接一棒,使台灣表演領域的創造力不斷地延續下去。
Q:可否談談您對台灣當前文化狀況的看法?
A:回頭看過去三十年,台灣走過了一個經濟起飛、民主改革、社會開放的階段。經濟的蓬勃為藝術創作者帶來更多的知音,提供更好的養分;民主社會的多元則使創作者得到更大的自由,有了更寬廣的揮灑空間。無論經濟面或社會面,大環境的變動,正好造就了台灣文化發展最興盛的時期。其中,我認為表演藝術的動能最強,一方面因為它本來就是動態的,二方面也因為我們的表演藝術界人才輩出,發揮了很大的能量,在國際舞台深獲肯定,可以說創造了文化的「台灣奇蹟」。三十年來,我很幸運地能在不同的崗位上,見證並參與了這個台灣藝術文化高度發展的過程。
Q:請問您認為兩廳院應負起什麼樣的社會責任?
A:藝術可以完全不需要負擔社會責任,因為自由是藝術絕對重要的條件。但好的藝術自然會發揮它的作用,帶給人不管是精神上、心靈上,甚至是人格教育上正面的影響。兩廳院作為一個國家級的藝術機構,需要擔負的社會責任也不在於道德價值,而在提供藝術家最好的舞台,讓最好的表演在這裡發生;同時,把兩廳院的資源落實全民共享,讓買不起票的人或者偏遠地區不便的觀眾,也有機會進劇院看演出、參與它的各種活動。這個功能,我相信已經在過去的廿三年中產生了具體的社會效益,使台灣堪稱華人地區保存最完整傳統文化,也最具多元文化融合力與創意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