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蕭艾扮演過各式各樣的角色,體驗過千奇百怪的人生,下了台,她卻異常低調,不抽菸不喝酒,早睡早起的規律作息,既不浪漫也不瘋狂,簡直理性到了極點,完全顛覆了一般人對劇場工作者的想像。婚後選擇以家庭為重心,回歸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現實生活,蕭艾卻更能體會「戲劇是用人生經驗醞釀出來的藝術形式」這句話。蕭艾說,因此認真過日子,就是為角色做功課的最好方式。
果陀.李立群《17年之癢》
2010/12/17∼18 19:30 12/18∼19 14:30
2010/12/24∼25 19:30 12/25∼26 14:30
台北國父紀念館
2011/1/8 19:30 1/9 14:30
新竹文化局演藝廳
2011/1/14∼15 19:30
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
2011/1/29 19:30 1/30 14:30
嘉義表演藝術中心演藝廳
2011/3/12 19:30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演藝廳
2011/3/19 19:30 3/20 14:30
台中市文化局中山堂
INFO 02-87721867
身為台灣劇場界最重要的女演員之一,蕭艾在舞台上的精采,有目共睹。不管悲劇、喜劇還是鬧劇,集體即興創作或是國外經典劇本的演繹,她總能從容揮灑,賦予角色的喜怒哀樂鮮活而不落俗套的詮釋。睽違舞台許久,蕭艾在新戲記者會上試演片段,節奏依舊漂亮、精準,緊緊抓住現場媒體目光,然而她這麼對我說:「即使到現在,上台前都還是會緊張到胃痛。」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今台北藝術大學)第一屆畢業,蕭艾傳承了老一輩劇場人的嚴謹與紀律,面對表演的一絲不茍與戰戰兢兢,讓她的演員生涯交出一張又一張漂亮的成績單。「正因為這種緊張的感覺,支持我這麼多年不變成老油條。」她接著說。
紀律,演員的第一堂表演課
場景拉回蘆洲時期藝術學院的課堂上,蕭艾的第一堂表演課,遇到的就出了名嚴厲、凶悍的老師汪其楣。「當時能考上大學,尤其又是『藝術學院』,每個人都自視甚高,雖然對劇場的認知完全是零,卻覺得自己是個咖了,其實真正合作起來,大家都是nobody。」蕭艾表示,對我們這群自命不凡卻什麼都不懂的學生,汪老師嚴格要求同學不能遲到、不能吃東西、不能抽菸等等,種種規定的背後,其實給了一個很基本卻很重要的觀念,那就是紀律。「每次上汪老師的課,大家的神經都是緊繃的,年輕的時候當然覺得很痛苦,為什麼上大學還要接受這種管束。直到真正進劇場工作後,我才發現,汪老師當年嚴苛的管教,讓我得到許多劇場晚輩的尊重。基本上,紀律的觀念已經內化在我身體裡面、成為呼吸的一部分了。」
這堂課給蕭艾另一個啟示是,劇場是嚴肅的,你可以在裡面玩得很開心,但同時,它是一件必須被認真對待的事情。「劇場演員和電視演員最大的差異在於,電視是觀眾拿起選台器就可以任意收看,不想看就轉台;劇場卻是觀眾專程買了票,花時間進劇場看戲,演出的兩三個小時當中,他也不會隨便走掉,光想那份心意,就讓人覺得很感動,因此對於表演,真的不能掉以輕心。」蕭艾強調,在舞台上,演員必須對買票的觀眾負責;在現實生活中,把日子過好是對自己負責;走入婚姻,把家庭照料好則是對自己的另一半負責。「大概是獅子座追求公平和正義的個性使然,我從不做讓自己害羞的事,認真面對是我的人生態度,不然不做,要做就得玩真的!」
集體即興,發現表演之外的編導潛能
真正開啟蕭艾在表演上的自由、創造和想像力,是賴聲川所帶領的集體即興創作。蕭艾說,他們班是一九八○年代賴聲川從美國回台灣教書的第一批學生,一個剛回國衝勁十足的年輕老師,碰上一群白紙一般的劇場新鮮人,所激盪出來的火花,可想而知。「有別於一般劇場從文本出發的工作方式,賴老師的集體即興創作,留給演員很多空間去想,演員只知道戲的大方向,角色是自己創造出來的,過程中,演員不只是演員,必須要身兼編、導、演,如此才可能發展下去。」學生時代便開始與賴聲川合作,蕭艾不僅在表演工作坊許多重要作品中擔任要角,也從中發現自己在表演之外,有很強的編劇和導演的能力,因此,蕭艾在九○年代開始涉足幕後製作、執導舞台劇、拍攝電視劇,另參與電影助理導演與戲劇指導的工作。
另一個影響蕭艾很深的人,則是資深劇場演員金士傑。「金寶(金士傑的外號)是我的精神導師,我從十八歲開始,跟著他們工作,看他們一字一句地研讀劇本、在排練場反覆地磨戲,就為了與觀眾剎那間的共鳴共感。劇場迷人之處也就在此,『剎那即永恆』,一個精采的表演沒有辦法被download帶回家,卻可以深刻留在觀眾的腦海中,當有一天感動從記憶中跳出來,就很值得。」蕭艾說,金寶是如此認真地面對他的生活,情感那麼豐富,生命中的每場戀愛,都成了表演中重要的養分。「每次和他私底下聊天都很過癮,比課堂上的收穫更多,晚上回家還會寫在筆記本上,心想有一天,我也要成為像金寶那樣耐人尋味的演員。」
在排練場,蕭艾有個綽號是「風紀股長」,當劇組裡大家聊天聊到渾然忘我的時候,她總是那個把大家拉回來排戲的人。「我覺得排練場的時間很珍貴,可以隨意但不能隨便。過去我們在表坊排戲,每天排十個小時,有時候演員之間,甚至賴老師,聊起天來也是天荒地老,我就會以輕鬆的口氣提醒大家:『好了,我們來排戲吧!』」經常和年輕一代的演員合作,被大家稱為「艾姐」,蕭艾卻不因資深而倚老賣老,反而從他們表演的自由度中,看到屬於新世代的節奏和能量。「我很尊重導演和演員之間的倫理。除非他們主動來問我,否則我不會主動教戲或給筆記,因為這是導演的工作,不能讓演員產生混亂;若是他們私下請教,我會提供幾種選擇,但最終還是要留給導演去判斷。」蕭艾說。
通過表演,認識自己,理解複雜的人性
一九九三年,蕭艾首次參與電視劇的演出,就以《像我們這樣一個家》爆冷門拿下當年的金鐘獎最佳女主角,就連蕭艾自己上台領獎時都直呼「跌破大家的眼鏡」。蕭艾說:「當年電視台的競爭很激烈,我只是個沒有名氣的劇場演員,所以當導演丁亞民找我演出,還遭到電視台長官的反對,後來因為編審看過我在舞台劇的表現,才通過用我。報名金鐘獎時,最初報的項目是最佳女配角,名單一公佈,居然入圍最佳女主角,原本以為是陪榜性質,最令人意外的是,結果還得獎了。」蕭艾表示,對於表演生涯,她向來不刻意規劃,一切隨緣,因此這個突如其來的獎,也沒有為她的演藝事業帶來太大的改變,無論是電視或劇場,她始終忠於演員這個身分,忠於表演這個工作。
通過表演這面鏡子,蕭艾更認識自己,也更理解人性。「每一個人都是複雜的,例如一個槍擊要犯,是什麼原因造成他放棄了自己的人生,一定有潛藏的理由,或許是曾經有過那一瞬間,造成我們現在所看到他的處境。絕對不是表面所看到的,好人與壞人、善與惡截然二分那麼簡單。認同這個角色,意味著相信世界上絕對有這樣的人,當你幫角色填空,把他的人生地圖走一遍,幫助你相信所扮演的角色,觀眾也會跟著你走進他的生命。」蕭艾認為,當一個演員,首先必須知道自己是誰,認識自己,才能理性而客觀地分析角色。「身心要健康,才會是個好演員,如果你沒有辦法將現實和戲劇人生劃分清楚的話,你就沒有辦法交出一個負責任的表演。」每當排完戲,離開排演場,蕭艾總是會利用搭車的時間,將情緒從戲裡抽離出來,不管是戲中角色的悲傷、憤怒、興奮,或是排練場上表現不佳的沮喪,通通在回家的路上慢慢fade out(淡出)。
舞台上,蕭艾扮演過各式各樣的角色,體驗過千奇百怪的人生,下了台,她卻異常低調,不抽菸不喝酒,早睡早起的規律作息,既不浪漫也不瘋狂,簡直理性到了極點,完全顛覆了一般人對劇場工作者的想像。自稱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蕭艾坦言:「我不精采,生活可以說很乏味,但我腦子不乏味。表演是我跟人們對話的方式,或許是我把感性通通放在角色身上了吧!」婚後選擇以家庭為重心,回歸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現實生活,蕭艾卻更能體會「戲劇是用人生經驗醞釀出來的藝術形式」這句話。「隨著年齡和生活歷練的增長和累積,我會接到愈來愈難的角色,需要內在的人生經驗和角色起化學作用,因此認真過日子,就是為角色做功課的最好方式。」
人物小檔案
- 1964年出生,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第一屆畢業,主修表演。
- 舞台劇作品:《今晚菜色如何?娘子》、《開放配偶(非常開放)》、《暗戀桃花源》、《廚房鬧劇》、《一夫二主》、《情聖正傳》、《新世紀,天使隱藏人間》、《我和我和他和他》、《十三角關係》、《花季未了》、《等待狗頭》、《永遠的微笑》、《這一夜,Women說相聲》。
- 電影演出:《童年往事》、《怨女》、《舊情綿綿》、《老小五個半》、《刀瘟》、《五個女子和一根繩子》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電視劇《像我們這樣一個家》獲得第二十八屆金鐘獎最佳女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