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鼓之島》專輯入圍葛萊美獎「最佳傳統世界音樂專輯」的十鼓擊樂團,是個渾身是勁的表演團隊,來自南台灣的他們以磅礡鼓聲打動聽眾,而打造這個團隊的靈魂人物,正是謝十。從小習鼓、天賦早慧的他,不只是想把鼓打得比誰都好,更想藉著鼓聲,將自己的理念傳播到世界上。為此他租下台南仁德廢棄糖廠,在荒煙蔓草中打造了十鼓文化園區,要讓傳統的鼓聲,在創新的面貌下深入人心。
農曆年前,傍晚的中正紀念堂廣場下起了大雨,戶外演出的打擊樂團卻一點也不在意,團員愈打愈起勁,不僅動作架勢到位,連心情也絲毫不受影響──這個渾身是勁的團隊,就是以《鼓之島》專輯入圍葛萊美獎「最佳傳統世界音樂專輯」的十鼓擊樂團,而創團的靈魂人物,就是這位年輕的團長——謝十。
出身道士家庭 三、四歲就當職業樂手
出生在一個不凡的家庭裡,謝十的父親是受人敬重的道長,住家前面就是父親主持的「三清宮」。身為老么的他在母親肚子裡就已經常聽北管藝人來家裡演奏。浸淫在這樣的環境裡,鑼鼓嗩吶聲對他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古典樂」。到了他三歲時,有天幫父親伴奏的鼓手請假,小小年紀的謝十聽著父親作法會,卻疑惑怎麼只有法鈴的聲音。不假思索的他於是爬到鼓邊,隨著父親的節奏有模有樣地敲打起來。在發現他的天賦之後,父親就開始訓練他打鼓,就這樣,謝十與鼓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而三、四歲就開始被培訓成職業樂手,這樣「超齡」的民間藝人恐怕古今中外也找不到太多例子。
「讀書是我的副業,打鼓才是我的專業。」每天的生活除了上課,回家就是幫父親打鼓。但享受演奏鼓聲的快感,卻也不是那麼地輕鬆。只要「佛誕日」一到就是連演兩個禮拜,最高紀錄從凌晨兩點一直演到晚上十點。尤其檀香味滿室縈繞,更讓他常常嗆得眼淚直流。到了國小三、四年級,叛逆期就來了!一路跟著父親打鼓,到了這個年紀算算也打了六、七年,正值愛玩的年紀,抓青蛙、玩水、尪仔標的誘惑總是比工作大得多,因此他有機會就往外跑。但父親更聰明,不必親自到處尋找小孩,只要在鼓面上重打三下「咚,咚咚!」便是召喚他們回來的信號,連續三通鼓沒有回到家便要挨打!所以溜出去玩時,他仍舊隨時豎著耳朵聆聽鼓聲。而這三下的鼓聲,成了孩子們與父親之間的通關密語。
父親命名睿智深遠 人生沈浮重拾鼓棒
謝十眼中的父親是為非常有智慧的宗教家,渾身充滿著能量,專門幫忙信眾們解除各種疑難雜症。長年受託替嬰兒命名,而幫自己孩子取的名字也不同凡響。哥哥名為謝一,老么出生後等於又添了男丁,因此橫的一再加豎的一等於十,「X軸加上Y軸就代表著寰宇、代表一切。」連命名都這麼深謀遠慮,不得不佩服這位長者的睿智。
但不久後劇變發生了,父親在他小六時意外身亡,對他來說打擊很大,也表示著叛逆期的結束。猶記得父親教他們只要陣頭經過,就要馬上敲鑼打鼓迎賓,陣頭就會將整團帶到廟口前面,變成神明跟神明相互致意的嘉年華會。但當時打鼓的小謝十心裡卻暗暗地認為世界上沒有人的鼓打得比自己厲害,「我只要一聽,就能夠模仿對方的鼓點,並且可以打得比他還好。」不管是宋江陣、跳鼓陣、龍陣、醒獅團,他總是用對方的招數打敗他!那段時光埋下的底子,奠定了他日後創作的寶貴基礎,然而隨著父親驟逝,風光熱鬧的童年似乎也就這麼地消逝了。
認真讀書是對父親最大的回饋,但從小成績名列前茅的他卻在考高中時跌了一大跤。原來是因為考作文時,題目沒看清楚,將範例上所寫的題目誤以為是考試題目,整篇文章方向完全錯誤,最後當然是以零分計算!但是與第一志願失之交臂的失落卻是一個轉機,因為從台南二中國樂社偶然聽到鼓聲,喚起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情感。進入社團裡,當然沒有人打得贏他,可是他卻同時他發覺了一個重要問題:「為什麼我這麼有天分的人,居然一點也看不懂樂譜?」沒有打擊老師、沒有理論基礎的他,只好聽從學長的建議轉敲揚琴。雖然也學得不錯、得過音樂比賽獎項,但卻總是感到與自己的個性不吻合。直到有一天聽到一場音樂會,影響了他一輩子。
打鼓不只要最好 還要讓將理念推廣到國際
「我還記得當時的演奏家是閻學敏,看到他的表演我飽受驚嚇,因為生平第一次驚覺,這樣的演出已經不是我PK可以解決的了,他的功力比我好上一百倍以上!原來我是隻井底之蛙!」就這樣,謝十心裡燃出了一個又憨又傻的鬥志──「這種事情,不可以有人比我更厲害!」那時為了學鼓跟學校請假,從台南坐火車一路站到台北並且當天往返,只為了到上一小時的課程,半年期間不管多苦都要堅持!但面臨升學時,台灣的音樂教育制度讓他無所適從,即使到樂團中,打擊的地位也不高。全班都交了志願卡,卻只有他選擇了先去當兵!沒想到另一個衝擊在後頭,由於當的是一般兵,軍中同袍放眼望去,吸毒的、龍鳳刺青的、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的……這是他從不曾體悟到的,也讓他終於知道原來世界比想像中的更多樣。
十六歲到當兵的企圖心只是要成為一個一流的演奏家,但服完兵役、如願地向海外老師學習後,謝十找到了一個更寬闊的理想。「我最後選擇了外文系,因為想要以傳統的音樂為定位,並將自己的理念推廣到國際!」二十六歲創立了樂團,走自己的路線,「十鼓打擊樂團」經過輾轉改變終於定型。借用父親給予的名字「十」,來代表兩根鼓棒交疊、匯集十方力量。就這樣從澳洲雪梨奧運聖火傳遞巡演、成立第一個傳統打擊樂教學中心、上億載金城、兩、三公頓樂器和裝備抬上阿里山觀日平台、獲得金曲獎、結合一八九九人敲擊一九五一面鼓獲得金氏世界記錄、承租糖廠成為文化中心、國外巡演橫跨美洲東南亞……十鼓這個民間成立的樂團,經營得辛苦,卻也有聲有色。
揮汗錄製《鼓之島》 讓傳統再創新
第一張以台灣傳統音樂入圍葛萊美獎,謝十回想錄音的當時是正直炎熱的八月天,在台糖的舊倉庫改造的空間錄音,樂手們個個汗珠直流,嗩吶更是吹到滿臉脹紅卻乏氧氣。原本預計四天錄完,卻只好兩天之內殺青。內心明白還是有加強的空間,但「傳創」的概念受肯定,謝十內心感到非常欣慰。「傳統非常有資產價值,卻並不能原封不動地搬上檯面,十鼓所要做的不是『傳承』,而是『傳創』。」謝十想要強調的並不是藝術,而是從傳統創新,甚至從生活中找靈感。就像當年上了船,在海上服役、當過舵手,才讓他知道鄭成功當初是怎麼樣渡過黑水溝,進而創作〈台灣之門──鹿耳門記〉;〈風馳雷掣〉是聽見颱風的氣派,用板鼓的聲音象徵甘霖,接著強烈的雷鳴、雷火、雷熄,最後太陽露臉,大自然回復平靜地結束。而最受歡迎的〈吹牛雞〉,是那隻在愛吹牛的雞,在旁邊叫到已經影響到他編寫教材。從嗩吶模仿「嘎嘎咕」的叫聲開始發展、還有拍翅膀等等形象。這種可愛單純、真誠詼諧的感覺,正是園區生活的寫照。
以打不死的精神往前走,謝十將舊有的糖廠化身為文化村,從五個學生教起逐漸擴張到目前正在學習的學員有六千人,在十鼓學過的人次也已高達三萬人。教學、演出、國際交流同時並行,甚至肢體障礙的學生,在他的訓練後逐漸駕馭肢體,更能上台演出。即使他們的演出不是那麼完美,甚至談不上藝術,但卻是他們一輩子難得的機會和鼓舞。走近園區,糖廠大煙囪加上了「十鼓」兩個大字,昔日的地標是台糖,今日的驕傲是十鼓。老一輩們曾說:「第一憨,種甘蔗給火車蹦!」如今的謝十雖也憨,卻深深地為傳統打擊樂種下了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