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經濟雖然逐步復甦,但美國表演藝術界的寒冬似乎還未過去。開春以來,費城管絃樂團的宣告破產震撼,還有紐約市立歌劇團因財務狀況不明而無法推出新樂季節目……讓美國樂壇仍籠罩在財務陰霾之下,但觀眾參與度的下降,更是隱憂重重。
開春以來,美國的古典樂壇連續傳出兩起壞消息,證實了美國表演藝術經濟的嚴冬,還沒有過去。
樂壇在進入二○一一年時,已經是黑雲罩頂。底特律管絃樂團(Detroit Orchestra)樂手罷工,堂堂進入第四個月。雖然面對強大的輿論壓力,管理階層始終不肯退讓,讓很多人都意識到,可能真的是因為已經到了「退一步即無可守」的地步。
好不容易在四月初,兩方總算找到了轉圜的餘地,樂界還沒來得及鬆口氣,費城管絃樂團(Philadelphia Orchestra)突然提出破產申請,平地驚雷,彷彿是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的四連音來敲門。
百年老團也破產 人事不定歌劇團飄搖
美國樂團解散、破產,在過去三年來已經屢見不鮮,但是費城管絃不同,這不但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樂團之一,也是與紐約、波士頓、芝加哥愛樂等齊名的所謂「五大」,費城本身也是美國前十大城,如果連費城管絃都難以為繼,其他中小型樂團又要如何自處?甚至也連帶讓人懷疑其他大樂團是否有不為人知的財務困難。
雖然不少人質疑,費城管絃坐擁上億元的儲備金(Endowment),是否真有宣告破產的必要,平白多出一筆訴訟開銷。管理階層則堅稱,這些只能花利息不能動本金的儲備金,無法支付日常的薪資、退休金和場租。
就在費城管絃樂團還餘波盪漾的時候,紐約市歌劇團(New York City Opera)董事會主席親自召見《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記者,告訴他們在劇團財務狀況未明朗前,不會宣佈下一季的演出活動。初春正是全美各表演團體宣告新樂季節目的時候,隨即要展開宣傳及吸收季票購票者的攻勢,市歌劇團此舉無異是宣告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刻退守,業界不免再度唱起「市歌劇團之死」的哀歌。
這兩個團體今天面臨的困境,都非一日之寒。費城管絃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音樂總監,靠老牌指揮杜特華(Charles Dutoit)「看守」,不久前剛宣佈請到新秀聶切瑟昆(Yannick Nézet-Séguin),還是無法挽回大局。市歌劇團人謀不臧的問題更是眾所皆知,自從二○○八年原訂要接任該團總監的歌劇指揮莫提耶(Gerard Motier)陣前棄守以來,就一直命懸一線。
現場觀眾愈「古稀」 努力開發新媒體觀眾
整體經濟不景氣,募款情況大不如前,儲備金投資也縮水,利息相應減少,表演團體當然是叫苦連天。另一方面,觀眾反應也大不如前。國家藝術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最近一次二○○八年的藝術參與調查就指出,表演藝術(芭蕾、古典音樂、爵士、劇場)的觀眾,真是「古稀」,不但人數日稀,年歲也愈來愈高。整體觀賞現場表演和上博物館的比例,從一九八二年的39%下降到二○○八年的34.6%。早就已經是小眾的表演藝術,難怪一碰上經濟寒風,就如骨牌一樣一連串倒。
調查裡唯一的好消息,是愈來愈多的美國人通過新媒體來參與藝術。四千七百萬美國成人說他們曾經上網看、聽、下載過音樂、舞蹈和戲劇表演;除了戲劇以外,從廣播、電視、錄音影看或聽表演藝術的人數,超過去現場的人。這也難怪這幾年來表演藝術機構競相加入電影院轉播的行列。這究竟是開發新觀眾,還是讓更多觀眾習慣於把三度表演二度化(雖然也有人開始嘗試三D投影),就未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