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腦顯示的紐約軍火庫裡蓋起的皇家莎士比亞劇場。(dbox, Inc. 攝 紐約林肯中心 提供)
紐約

林肯中心藝術節 名牌為主 不見「國際化」

雖然向來是紐約最國際化的藝術節,但今年的林肯中心藝術節排出的十檔節目,卻只有來自日本與巴西的兩檔算得上「國際化」,節目主軸分別是俄國馬林斯基芭蕾舞團、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和克利夫蘭交響樂團,內容不能說不好但不算新鮮,紐約客也因此少了一覽異國表演文化的機會。

雖然向來是紐約最國際化的藝術節,但今年的林肯中心藝術節排出的十檔節目,卻只有來自日本與巴西的兩檔算得上「國際化」,節目主軸分別是俄國馬林斯基芭蕾舞團、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和克利夫蘭交響樂團,內容不能說不好但不算新鮮,紐約客也因此少了一覽異國表演文化的機會。

每年夏天的林肯中心藝術節(Lincoln Center Festival,簡稱LCF)向來是紐約最國際化的藝術節目。像紐約這樣的移民之都,一年到頭自然有各個族裔社群的文化表演,像「世界音樂學會」(World Music Institute)的表演單位,也絡繹不絕推出世界各地的音樂。但是要談到最具主流號召、規格最大,LCF仍然是獨占鰲頭,連布魯克林音樂學院(BAM)都比不上。

所以今年的節目(七月五日起至八月十四日),從這個角度來看,是有些令人失望。這個曾經帶來波斯及蒙古傳統史詩表演、十八小時版本全本《牡丹亭》、日本歌舞伎的藝術節,今年最具異國風味的節目,是日本導演宮本亞門導演的舞台劇《金閣寺》The Temple of the Golden Pavilion,和巴西通俗歌手Tom Ze的演唱會。

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把「劇場」搬到紐約

這是因為今年的十檔節目,是以三個表演為支柱:俄國馬林斯基(基洛夫)芭蕾舞團、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簡稱RSC)和克利夫蘭交響樂團的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四首交響曲。

這三個表演的規模都相當龐大,尤其是RSC。因為來的不只是劇組人員,還包括一個實體的劇場。

RSC把他們在英國演出的「庭院劇場」(Courtyard),做了一個可以巡迴演出的複製品,將搬到公園大道軍火庫(Park Avenue Armory)重新組裝,從前台後台到九百七十五個觀眾席,都將一塊木板一塊板都重新搭起來。

在這個舞台上,將演出《皆大歡喜》、《凱撒大帝》、《李爾王》、《羅密歐與茱麗葉》和《冬天的故事》五齣戲,莎翁的主要劇種喜劇、歷史劇、悲劇和羅曼史,全都涵蓋。

這個演出工程浩大可想而知,林肯中心的宣傳不斷強調的就是其器材人員之多:包括四十四個貨櫃、四十三個演員、廿一個樂手、十個劇場經理、四個副導、四百廿五套服裝、三百五十雙鞋子等。藝術節總監也承認,這個表演吃掉了整個預算很大一部分。

這個表演話題肯定是有了,尤其是電子媒體絕對可以拍到好看的鏡頭。但是風光過完,真可以給紐約留下後續影響嗎?不免有人要問。

這是因為英國劇團演員在紐約演莎士比亞,早就司空見慣,百老匯和BAM都經常上演,RSC在二○○七年才在BAM演過《李爾王》和契訶夫的《海鷗》,所以這個演出唯一特別的,就是重構劇場。

但是這個劇場有何特別?這個劇場並不是完全照莎士比亞原始演出的玫瑰劇院或環球劇院所建,製作也並非仿古,所以並沒有太強的歷史意義。事實上,「庭院劇場」是前幾年RSC的劇場整修時演出的臨時舞台,現在劇場重開,光榮退役,在這情況下來到紐約,不免讓人有點「撿二手貨」的感覺。

馬林斯基芭蕾節目不算新鮮

另外兩個節目也不算新鮮。馬林斯基的三套節目裡,兩支整晚的舞劇,都是Alexei Ratmansky所編。這位當今舞團最搶手的編舞家,離開讓他成名的波修瓦芭蕾後,早在紐約生根,被美國芭蕾舞團(American Ballet Theater)聘為駐團藝術家,紐約人對他的作品,自然不陌生。而馬林斯基樂團指揮葛濟夫(Valery Gergiev),更是全世界飛的熱門指揮,憑他的招牌,把許多俄國歌手、甚至是樂團,引入歐美(去年剛在卡內基音樂廳演過),即使沒有LCF背書,也是到處吃得開。至於布魯克納的音樂,普及度雖然還沒到馬勒,但也不能算是冷門曲目。

這當然不是說這些節目不好,只是說不需要林肯中心,他們也能在紐約演出,但是許多非西方古典傳統的大型表演,卻只有靠林肯中心藝術節,才進得來,但是今年這個舞台卻是關上了。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