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主題是向逝世一百周年的偉大作曲家馬勒致意,十月六日將以其《千人交響曲》揭幕。此次的節目規劃,魄力與誠意十足,將在廿五天內,推出廿四場以紀念馬勒為主題的音樂會,除了完整呈現馬勒的十首交響曲,也將呈現其他經典聲樂與管絃樂作品,並邀集多位中外指揮大師指揮,令人期待!
搶先在台灣NSO演出前兩天,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將於十月六日以壯闊恢宏的馬勒《千人交響曲》揭開序幕,本屆藝術節雲集當代東西方音樂大師與眾星,共同向逝世一百周年的偉大作曲家馬勒致意。雖然全球都捲起馬勒熱潮,但北京音樂節的魄力與誠意堪稱令人側目又肅然起敬。不同於往年多以歌劇製作做號召,這次音樂節在廿五天內,推出廿四場以紀念馬勒為主題的音樂會,不僅將馬勒畢生十部交響曲與《大地之歌》、《青年旅人之歌》、《呂克特之歌》、《悼亡兒之歌》等經典聲樂與管絃樂作品一次展現,還涵蓋罕聞的鋼琴四重奏,荀貝格改編的馬勒作品、馬勒改編舒伯特與巴赫的作品等等,如此集中、全面、深度地紀念馬勒,不只在中國,恐怕在國際音樂節歷史上也是少見。
中西指揮大師 領軍中國頂尖樂團
馬勒繼承後期浪漫派音樂的傳統,極力擴展交響樂的表現力,色彩無比絢麗,音樂瞬息萬變,劇力萬鈞,並且樂曲結構龐大而複雜,作品規模、長度和樂隊的編制方面都是空前的,經常還包括場外樂隊和大規模的合唱隊。此外他的交響曲中尖銳刺耳的音色、痙攣式的節奏、支離破碎的曲調、不諧和音程等艱深奧秘的樂思,還有作曲家在每個作品當中賦予的深沉天地宇宙與生命觀。光是一部「馬勒牌」交響樂作品,都不是舉世知名交響樂團可以輕易推出,想見廿四場馬勒,對於樂團的能力,特別是聽眾的承受力都是空前的考驗。
邁入第十四年的音樂節從端出的菜單裡,我們看見主辦單位的自信與勇氣。「我們對馬勒的紀念,不僅是一種形式,還關注馬勒的人文思想、藝術經歷,樂迷可以看到馬勒的人生軌跡。」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委員會主席、藝術總監余隆說:「三年前我們就開始了本屆音樂節的策劃,三年中,團隊進行了大量的協調工作,從指揮時間、演出曲目、排練時間、選擇劇場,進行完整嚴密的策劃。」踏踏實實不浮誇就做好一件事,在這個難以擺脫政治宣傳與商業掛帥的社會,幾乎是個異數與奇蹟,也讓人看見了一個有遠見、有為有守的音樂節常設組織終於有成,自信地堅持著音樂優先的路。
此次十部交響曲的演出,分別由中國愛樂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和新加坡交響樂團共同擔當。馬勒音樂是交響樂團的試金石,本屆音樂節是各大樂團往年積累經驗的全面展示。身兼中國愛樂、上海與廣州交響樂團藝術總監與首席指揮的余隆,利用音樂節的平台,縱橫整合中國交響樂界成績叫人刮目相看,邀約當代老中青指揮家譚利華、水藍、楊洋、李心草也齊聚一堂,與國際級一線指揮家慕提(R. Muti)、哈丁(D. Harding)、艾森巴赫(C. Eschenbach)、瑞霖(H. Rilling)、杜特華(C. Dutoit)、鄭明勳(Myung-whun Chung)平起平坐,也算是向同是指揮大師馬勒的另類致敬。
讓大眾也參與世界級水準音樂盛會
馬勒音樂不能缺少偉大的歌手,女中音范歐塔(A. Sofie von Otter)、女高音曹秀美(Sumi Jo)、男中音葛納(M. Goerne)及中國聲樂家廖昌永、沈揚、張健一等人都將演繹馬勒。另外將推出十一場大師班、五場音樂會導聆和四場公益音樂會。其中大師班首推「指揮風暴營」系列,杜特華、哈丁、瑞霖、水藍等頂尖指揮超強陣容,為馬勒音樂之傳承,為精緻音樂普及帶來專業傳授。為了讓更多人能夠走進音樂廳,本屆音樂節繼續推出人民幣五十至一百八十元的「親民」票價,讓更多的觀眾有機會體驗到世界級的古典音樂的魅力。
相關網站:北京國際音樂節www.bmf.org.cn